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为思政教育提供载体,思政教育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双方可共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达到协同育人。协同育人能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但实现双方协同育人重要价值,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表现在顶层设计不完善、文化活动单一、育人主体分散及价值实现无法拓展等方面。为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从优化协同育人顶层设计角度入手,宏观把握价值的实现;丰富文化活动建设,为实现协同育人价值提供多样化载体;密切联系多元育人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的支撑,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系统推进协同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锡军 《环境工程》2023,(2):298-299
<正>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生态文明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友好型创业理念的普及,具有多层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的生态产业储备一批高质量人才;二是有利于借助高校这一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主阵地,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实施落地;三是有利于丰富高校课堂的育人资源,为当代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动能。因此,促进大学生生态友好型创业理念的培养以及生态创业实践的落地成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洁 《环境工程》2022,(4):329-330
<正>新时代下,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呼声愈发强烈,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我国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融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需要肯定的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以及社会企业的行政和经济改革支持,更需要学校教育的协同努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塑造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思政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素质水平。因此,我国高校更需要积极促进思政教育发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树立。文章结合杨增岽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一书,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融入思政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张捷 《环境工程》2023,(1):264-265
<正>《寓生态文明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一书由陈安琪编写,本书通过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生态理念的关系,分析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循以学生为本和开放性的原则。该书在2020年06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书中一共包含十个章节,对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和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实施策略和创新教育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叙述,内容系统清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程思政有其生成的理论、实践和问题逻辑。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以挖掘思政资源为前提,以融入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增强教师意识能力为关键,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及评价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崔樱馨 《环境工程》2022,(1):288-289
<正>当前,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出台各项政策方针,加强生态教育,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以生态实践观为根本指导,贯彻落实生态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由吴桢婧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17年7月出版的《生态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一书,结合思政教育生态观理论指导,从主客体、内容、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大学思政教育运作机理,并从实践层面出发,阐述生态化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经济的发展思想必须得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意识的思想教育行为,必须在转变全社会发展理念上、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国家也为在相关的政策上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和工作途径。高校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需充分挖掘、深化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艳瑜 《环境工程》2023,(4):244-245
<正>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和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相关。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更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路径研究》一书立足于我国高校建设的基本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如何更好地在思政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后我国又一大重点建设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内容和新要求,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以课堂理论教育去实现,需要高校通过生态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学,培养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价值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生态文明融入思政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  相似文献   

10.
新的时期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乱扔垃圾、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背离.高校心理教育承担着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疏导大学生不良情绪精神等育人责任,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能够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助力生态文明实践.因此,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指导高校心理教育人文环境建设,既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11.
吴若旻 《环境工程》2022,(4):325-326
<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生态化意识,从不同的生态维度来构建网络空间,以促进思政教育与网络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由潘强、许钟元和刘旭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一书,立足教育生态学视域,结合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其生态系统内部构成、运行机理、环境因子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教育要素、宣传要素对于优化网络思政生态体系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青年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课程,有利于青年学生养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确立人生目标和方向.在当代网络的发展下,青年学生呈现一个新的面貌,高校思政教育的亟需改革.《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书结合当...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生态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在教育理念上有可借鉴之处,其生态教育有律法严明机制长效、横纵交贯体系完备、角色多元相融互补等主要表现,也体现出了知识认知与行为养成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相统一等鲜明特点。对我国生态教育的启示是:健全教育保障,顶层设计与基层摸索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统一目标与分层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手段,知识认知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强化教育成效,德育引导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这对推进我国生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接力中,高校承担着传播者、实践者、助力者等角色,铸就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风景”。其中高校既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用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和塑造高校师生的生态意识,同时也能够开发和设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景观,实现校园生态环境内各个生态因素的和谐,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教育家园。近些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成为高校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展现出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并不相斥或者不兼容,反而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建设增添新的活力,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让高校思政环境展新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下,国家对德才兼备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在此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满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兼备专业素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文章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与案例精选》一书,探讨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及现代化建设理念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对各大领域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生态文明的知识推广和理念普及发挥积极作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鉴于此,高校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以思政教育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由吴岚和董云吉...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落在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曹海英 《环境工程》2022,(5):304-305
<正>在文化融合发展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文化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价值,开始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形成文化生态教育合力,以实现育人水平的综合提升。由夏锋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构建研究》一书,结合文化生态理论知识,深入探讨文化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构建的现实需求,系统论述其必要性、可行性、发展现状、实践内容与实践路径,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生态安全政策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与生态安全相关的制度文件,基本构建了国家生态安全政策体系框架,但是区域差异化体现不充分、政策彼此之间缺乏系统协调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度不足、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高、生态环保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建议:以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底线要求优化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注重区域差异化发展,制定相应生态环境安全政策;以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信息公开等推动生态安全管控的多元共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发挥生态文明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骏 《环境工程》2022,(4):339-340
<正>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障社会的健康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人民的生活,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生态价值是一项重要的话题。我们必须要培育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更加和谐安定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从生态学的理论和角度来关注生态相关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利用生态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理念,为维护生态平衡奉献自己的力量。由杨增岽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一书书对思政教育中生态价值理念的利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