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1—2015年Landsat7、Landsat8等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土壤侵蚀面积、水资源量、降雨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统计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研究评价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为优,各市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优、良,粤北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最好;广东省及各市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但呈现温和地波动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和水资源总量提高是促进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时间多源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分析,同时结合多年地面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对近五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值ΔI为2.58,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其中环境状况指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7年哈尔滨市建立了以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网络中心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近日 ,哈尔滨市站根据 3年来对 89项指标的调查和监测 ,编写完成了《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该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哈尔滨市 7区 12县 (市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自然资源状况 ,对灌溉用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以及农作物做出系统评价 ,对该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分析 ,提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推广生态农业及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建议。哈尔滨市站编写完成《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因此如何改善生态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2个方面对张家港市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研究,计算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5个指标,计权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48.7,评价等级为一般;同时选择了资源安全评价、环境安全评价、生物安全评价和灾害安全评价等4个要素,确定该市生态系统安全指数为0.44。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本文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利用2000年与2006年ETM影像及CBERS影像,结合《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技术方法,对克州"十五"前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克州总体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一般和较差水平,"十五"期间克州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虽无明显变化,但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数基本上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是关系人类和生物生存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的原则、内程及方法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建立适合新疆的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对科学、客观了解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综合指数法,从降水量、植被指数、生态功能价值、土壤侵蚀、降尘量、悬浮物等6个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以景观单元和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不同尺度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水质状况、反映水污染防治成效、实施水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建立科学制定水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有力保障。然而,目前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尚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监测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监测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反映新疆水环境质量实际状况。为了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监督管理,本文分析了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水质手工监测质量核查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展水质手工监测质量核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依据,较全面地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了尚存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沙尘天气减少,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未出现酸雨现象。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还需进一步稳固,部分地表水存在污染较重的状况,生态环境仍较敏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关指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2035年远景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州2000~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新疆伊犁州(州直辖)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伊犁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一般,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1)减少0.71.主要原因为草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朱承章(江苏省东台市环境监测站224200)[编者按]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评价生态农业环境效益的理论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本文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生态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及评价方...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正确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及分级,由此得出符合实际的全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全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北疆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疆,北疆西部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北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系统基于VF语言,应用数据库技术,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规范操作和快捷运算,科学地反映特定区域内各部分横向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等级以及同一部分纵向年度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系统直观的操作方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效率,特别是系统对3S软件导出数据的统计功能,有效的促进了3S数据在生态状况评价中的应用。本文概要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数据库以及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安全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排头兵,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实施采集、获取、传输、分析和管理,实现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理解与感知,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监测数据“真、准、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引发国家安全危机。以江苏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为例,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管理对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实际意义以及现状机遇,并提出了明确网络安全战略地位,提升责任意识,完善网络安全管理要求和工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深化沟通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城市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因素支配和干扰最大的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环境被干扰的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工厂和各种设施兴建等。由于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和浪费,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生态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强虹  刘增文  彭少兵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00-202,250
综合目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生态环境的类型划分及评价的原则、内程及方法,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情况为研究内容,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基于排名和非层次比较法(AHP-RANC)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优良天数比例、酸雨频率、地表水优Ⅲ比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物丰度指数、各污染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总量、污水处理率以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是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逐步改善,由最低值0.291(2016年)波动上升至最高值0.705(2020年),PSR循环由一般变为较好;从综合分析结果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受“天”和“人”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湖北省2005—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9年湖北省的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70左右。这期间指数值变化主要受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影响,变化幅度均小于2,属于无明显变化级别。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的近期综合治理以及其它环境建设工程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次运用RS/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的42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差和差级,其中干流上游与四源流经地区环境质量略好于其它地区。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绿洲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