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甄健 《山东环境》2001,(4):23-23,46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日益重视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 ,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环境的认识逐渐提高 ,有关环境权益的民事纠纷和诉讼案件明显增加 ,“公民环境权”,这个对目前多数人来说还十分生疏的名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视屏报端 ,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那么 ,什么是公民环境权 ?它有哪些具体内容 ?我国公民环境权的现状如何 ?公民的环境权一旦遭到侵犯又如何进行保护呢 ?环境权的概念环境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在适宜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是狭义的环境权 ,也就是公民环境权。公民的环境权是一种新型…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的确立及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保护私人权利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权利观在保护环境上存在缺陷。经过近半世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环境权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各国根据国情不同采取不同的环境权法定化模式。我国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将环境权在环境保护法中具体化,并加强民法、诉讼法和刑法等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保证公民环境权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环境工程》2012,30(5):16
<正>什么是环境权?环境权是指环境法律主体就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在宪法原有的关于环境规定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权的规定,"公民享有在良好(或适宜或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有权获取环境状况的信息,有权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考察环境权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分析和探究环境权的基本属性及法律特征,理清有关环境权的基本概念,为我国环境立法以及环境权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树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建议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发生变化、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需要、与现行环境单项法律、法规冲突,立法过于原则和粗略等方面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保护法》亟待修改完善,并提出赋予《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地位、增加环境权和生态保护内容、完善和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及强化法律责任等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考察环境权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分析和探究环境权的基本属性及法律特征,理清有关环境权的基本概念,为我国环境立法以及环境权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树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凌江 《环境保护》2014,(24):42-44
在环境保护法律政策框架中,环境责任与环境权益要有清晰的界定,同时,责任和权益要对等,有什么样的责任则享用相应的权益,责任缺失、责任错位或权益不当、权益受损都会影响环境保护的进程,本文从目前的政策框架中,分析了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在环境责任与环境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行环境公众参与立法相对分散、较为片面、法律位阶低,由此导致参与的主体有限、方式单一、程度不深。环境公众参与制度以公民环境权为基础,在环境和社会治理中有重要价值。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先修订《环境保护法》,然后制定专门的"环境公众参与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探析及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是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提出的新主张,是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产物。文章对环境权提出的时代背景、环境权的内容和特点作了分析。通过对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项法的分析,阐述了我国环境权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最后,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的分析,说明和比较了香港地区和内地地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0.
严律 《环境导报》2001,(5):42-42
当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受到各种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自身的环境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时,通常想到的往往就是举报和信访;一旦采取这两种形式环境污染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觉得“求告无门”。其实,主张自己环境权的途径还有多种。 其一,申请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7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因此,环保部门负有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定职责。根据公民的申请,环保部门应采取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汪劲 《环境保护》2014,(23):20-22
环境权益是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规定取得突破进展,本文结合新《环保法》对环保公众参与的最新规定,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要领域,公众参与的基本权能与相关义务,指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公众参与的实现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宏 《环境导报》2000,(5):42-43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物 ,管理社会事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环境权理论及其法律实践,指出应当同时从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环境权;明确和界定了“救济”的含义,并进一步指出环境权救济法律制度包括 环境民事救济法和环境行政救济法两大部分。而前者又可分为环境侵害的民事排除和环境侵权损害的民事赔偿法;后者又可分为环境侵害的行政排除法、环境侵权损害的行政补偿法、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法、环境行政权损害的国家赔偿法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近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没有规定公民环境权的问题谈起,探讨了环境权的人权属性,最后通过魏伊丝教授地球权利的概念,进一步阐述笔者对环境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汪劲 《环境保护》2013,41(7):35-37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制裁的规定不符合惩戒与威慑环境违法行为的立法目标,使得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得到全面实施。只有创新环境保护法律有关环境违法制裁条款,才能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一直在组织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但这两部法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现状和修改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劲 《环境保护》2003,(6):8-10
本文围绕《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效力和内容定位问题,对《环境保护法》的现状、问题及其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国家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国家环境基本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众参与制度,环境法学界的看法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与资源开发活动中,公众应当有权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知悉与之相关的环境信息和决策信息、表达自身的环境权益诉求、监督开发决策等活动的实施,并在前述知悉、表达、参与决策和监督等权利受到侵害时,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18.
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韩国《环境政策基本法》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权等基本理念,强化环境行政的综合调整机能,确立以事前预防为中心的环境政策,并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进行多次修改,为最终实现其立法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韩国环境基本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公民环境权的正当性源于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者都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体现了对人的本质关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我国法律目前尚无明确规定。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公民环境权的高度肯定和保障,我国应积极顺应生态社会潮流,在宪法和法律中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考察环境权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分析和探究环境权的基本属性及法律特征,理清有关环境权的基本概念,为我国环境立法以及环境权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树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