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内河船舶柴油机的实际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由SEMTECH-DS和ELPI组成的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具有代表性的12艘内河船舶进行实际排放测试,分析不同工况下CO、HC、NOx和PM的排放. 结果表明:巡航工况下CO、HC和PM排放速率分别为0.093、0.019、0.018g/s,低于进、出港工况;而NOx排放速率为0.347g/s,分别为出港和进港工况的1.66和2.90倍;不同工况外排NO占NOx比例不同,其中巡航工况中外排NO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6.7%),而出港和进港工况则分别为93.6%和93.1%. 随着负荷增加,船舶 CO、HC、NO和PM的排放浓度增大,高负荷下CO、HC、NOx、PM的排放浓度比低负荷分别增高89.23%、29.51%、44.72%和229.49%. 由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可知,3种工况下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粒径<120nm的颗粒物数浓度占总浓度的99.84%以上,PM2.5数浓度占PM10比例均超过99.9%. 相似文献
4.
我国碳化硅(SiC)产能世界第一,但因冶炼方式粗放、行业排放标准缺失等原因,废气大量无组织排放,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使用半密闭收集装置,将废气由无组织排放变为有组织排放,继而研究其污染因子及排放规律。通过现场实测、标准比对等方法,确定污染因子为SO2、NOx、PM 3种常规污染因子和CO 1种特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SO2、NOx、PM的日排放量变化规律与冶炼温度存在趋同性;SO2、NOx、PM的日排放量在恒温阶段(高温段)最高,分别达439.00、59.04、38.81 kg/d。CO因同时受主副反应竞争性影响,其日排放量在升温和降温阶段较高,达6 488.37 kg/d;在恒温阶段较低,为1 203.70 kg/d。根据污染物日排放量,通过变频控制风机风量和吸收液流速,使之适配不同冶炼时期的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运输周转量的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了中国水路运输业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测算模型.根据GDP增长预测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内河、沿海和远洋货运周转量,结合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温室气体研究采用的废气排放因子,测算得到2001~2030年中国水路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水路运输业燃油消耗量及NOx、CO、NMVOC(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CO2、SO2和PM排放量分别为790.9,63.6,5.9,1.9,2483.2,37.2,4.6万t,到2030年,将分别为5951.8,405.1,16.5,18.3,18743.2,15.5,6.1万t;2001~2030年,中国水路运输业燃油消耗及CO2和NOx排放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2%、7.2%和6.6%;受国际公约的限制,与硫含量密切相关的SO2和PM排放量自2020年之后显著下降;2001年,中国水路运输业CO2排放量占世界航运排放量的比重在3.2%左右,此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到2020和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11.5%和15.3%.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轻型汽油车尾气中VOCs的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按照《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中要求,采用底盘测功机对国内现有不同品牌轻型汽车进行台架试验,并利用3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对尾气样品中VOCs物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尾气样品中共有68种VOCs被定量检出,其中芳香烃种类最多,占38.7%,烷烃占29.8%,烯烃(包含炔烃)占27.1%.不同品牌轻型车源排放谱特征基本吻合.轻型汽车的总VOCs排放因子为0.01~0.46g/km,前3位物种分别为乙烯、甲苯和苯. 相似文献
8.
船舶大功率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扼要地讨论了柴油机NOx生成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后,着重就燃油乳化、废气再循环、燃油-水分层喷射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等船舶柴油机NOx净化效果、对油耗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主要净化技术的净化效果,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污染物排放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内外柴油机主要排放物NOx和微粒的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表明,机内、机外处理技术的组合,是达到未来柴油机排放标准、实现大幅度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趋势。分析了各种机外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阐述了燃油含硫量对柴油机排放后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美国环保局“MOBILE汽车源排放因子计算模式”,同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影响,确定了反映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汽车行驶状况下各类型车辆污染物的排放因子,给出了公路车辆污染物排放源强的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取值。 相似文献
11.
12.
为进一步优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围绕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废气组分和废气温度等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特征的影响机制,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方法,分别研究了通入废气、N2、CO2时以及不同EGR废气温度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了燃烧关键中间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①通入CO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低,滞燃期最长,燃烧持续期最短,·OH、H2O2、CH2O·和CO等关键中间组分的生成规律与通入N2时相反.②通入N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高,滞燃期最短,燃烧持续期最长并;并且通入N2时,·OH的峰值最高,形成时刻最早,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且形成时刻提前.③随着废气温度增加,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放热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分布发展,放热率峰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延长,缸内·OH、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并且生成的区域范围变窄.④废气成分中,CO2对燃烧过程和关键中间产物的影响最大,是阻滞燃烧反应的主要气体成分,通过控制EGR废气成分和温度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拓宽EGR技术的工况使用范围.研究显示,EGR废气成分对燃烧中间产物的自由基衍化历程影响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EGR废气成分预处理研究,精确控制EGR废气温度,有助于改善燃烧过程,控制排放污染物中间产物的生成历程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通过调研北京市机动车车型构成、车辆行驶工况、环境温度、油品品质等基础数据,利用COPERTⅣ模型计算了机动车尾气中CO、NOx、HC和PM的排放因子.应用车载测试系统对典型轻型汽油客车和柴油货车的实际道路排放因子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结果发现国Ⅳ标准下,轻型汽油客车的CO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0.96倍,NOx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0.64倍,HC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4.89倍.对于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轻型、中型和重型货车的CO排放因子,实测数据分别是模型数据的1.61、1.07和1.76倍,NOx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1.04、1.21和1.18倍,HC排放因子的实测数据是模型数据的3.75、1.84和1.47倍,PM排放因子则为模型数据是实测数据的1.31、3.42和6.42倍. 相似文献
14.
15.
船舶柴油机NOx后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的降低NOx排放方面最新的成果和科研动态,主要介绍了当前正在研究或者已经应用于实际的有效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各种技术方法的特点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收集消声装置的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柴油机排气微粒收集消声装置包括排气微粒收集装置、排气微粒收集再生和排气微粒收集控制装置,在柴油机排气离心力产生的旋转气流以及静电装置产生的电场的双重效用下,收集柴油机的排气微粒,自动控制排气微粒收集再生及控制装置,使收集的微粒燃烧,排放到大气中。通过柴油机排气微粒收集消声装置的试验表明:收集效率最高可达到98.1%,排气背压最高可达到3.7kPa,消声装置可达到90.2dB,试验证实本装置适合于柴油发电机和大中型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PEMS的柴油公交车排放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车载尾气检测技术PEMS对一辆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了实际公交线路运行时的气态污染物排放测试,统计得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加速度、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平均速度为18 km/h,96.9%的速度点落在0~40 km/h的区间段,99%的加速度点落在-1.5~1.5 m/s2的区间段。随着车速的增加,排气污染物排放速率增大,其中NOX排放速率增大显著。车速增大,污染物排放因子降低;低于30 km/h时,车速增大,排放因子降低显著,高于30 km/h时,排放因子随车速增大变化变缓。排放因子受排放速率和车速共同影响。污染物排放速率随加速度增大而增大,加速时的排放速率显著高于减速时的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说明,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减少急加速,可以有效降低公交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