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去核从?     
<正>在化石能源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下,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自1951年被人类首次利用后,已成为世界电力供给的主要能源之一。今年3月份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核安全观",并在访欧期间变身核电"推销员",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从大亚湾核电站到英国核电项目,我国核电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核电市场风云变幻,一方法国在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电力供应中核电比例占世界第一,一方是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在全球核电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下,"德国弃核是勇气还是无奈",德法核电发展冰火两重天,但"德法核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0年的巴基斯坦核电援助项目,到2013年的英国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 C)核电项目再到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项目;从1982年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到2014年4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次亮相;在经历了昔日的"拜师学艺"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内功"之后,中国核电正在一步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核电"走出去"正成为一张绚丽的名片。化石能源使用的负作用已成为地球的  相似文献   

3.
贾峰 《世界环境》2014,(3):31-32
<正>成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德国核电的终结脱不开"人和"环节上的失利,而这恰恰是法国"成事"的关键。法国核电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蓬勃的发展,除了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拿出前瞻性的决策之外,更与其发展核电注重信息透明化,尽可能打消公众对核电的疑虑,获得公众的谅解、争取公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法国电力公司核电项目的公众策略值得所有核电发展国的借鉴。而其正是基于以下五点来制定公  相似文献   

4.
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颁布实施使公共舆论对核电建设的担忧甚至恐惧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消除公众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增强公众对核电建设与发展的接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的几次核电事故,例如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都使核电的增长率急降,影响了核电发展。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件以后,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和其他的国家基本上"脱核",法国议会要求核电在电力中的比例从70%降至50%,日本的民众展开"去核"的示威活动……这些都对世界核电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挫折。日本福岛事故后,中国全面叫停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审批。在国务院陆续审核和批准了一系列有关核电的发展规划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清洁、高效和安全的核电是我国未来30年内应对能源危机和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的最佳备选能源之一,因此核电成本研究成为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引用"社会成本"概念,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归纳国内外已有的核电社会成本研究,指出了核电社会成本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尚需完善的地方,并对核电社会成本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我国核电发展概况,剖析了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内驱动力,并深入研究了核电对海洋环境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合理利用海域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协调核电与其他用海需求关系角度,提出沿海核电战略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的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的现状,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几方面对核电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内陆发展核电所关注的厂址安全、环境保护的几个问题。分析表明,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内陆核电的核安全是有保障的,环境风险可控,我国启动内陆核电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的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的现状,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几方面对核电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3,(4):36-37
今年3月11日,恰逢福岛核事故两周年。福岛核事故两年来,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核工业带来怎样的安全启示?世界核电发展路径受到怎样的影响?"人为事故"警示世界全面提高核安全标准"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不仅是核电技术安全层面,还有安全管理、安全监管多个层次反馈,这给世界核电的管理、监管,带来深刻警醒。"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说。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8,(11)
正"从大亚湾核电站的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到如今‘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设备国产化率86.7%,从40年前的‘小学生’,到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出口到老牌核电强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核集团副总经理谭建生日前在"中广核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汇"上如此表示。演绎"零资本裂变"奇迹中广核起步于我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78年,中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7,(1):9-9
按照规划,到2020年,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专家分析,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产生超千亿元的巨大"蛋糕".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4,(12)
正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是实现低碳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核电的发展虽如万物复苏的春季,生机勃勃,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涨价"可能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俄罗斯专家的预测,未来5年,与核电建设相关的设备和主要原料等价格将上涨200%。由于核电厂融资成本高和工期长的特点,考虑价差和利息等影响必然造成建成价和资金风险高的后果。因此在推进我国核电发展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拓展核电发展的融资渠道和规避资金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7,(12):14
中国因环境压力以及之前在核电政策中谨慎,导致核电与常规电源相比比例过低,目前大力发展核电已到了不容缓的地步,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以CPR1000为代表的我国核电自主品牌将如何发展?中广核集团在此过程中正在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核电之窗     
《环境》2014,(3):44-45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2014年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核电产业的年度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有关部门对于核电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核电巨头也会将具体的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核电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不过,核电产业仍面临重大挑战,政策方面能否全面放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资本市场的概念炒作并不足以表明整个产业的发展态势,主力资金、游资助推股价只是从中获取利益而已。  相似文献   

17.
沿海核电厂的兴建给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带来了新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核电项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的必要性和依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现行管理规范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核电项目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方案。借此引起理论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核电之窗     
《环境》2014,(1):42-43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表示,治理雾霾,需要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适度发展核电。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工业更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内核电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少人无不对国内核电安全感到担忧。因为在核电技术发展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核灾难已经不止一次降临到人类的头上,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至令仍困扰着人们。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核电与煤电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8):1086-1090
应用影响路径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能源链与煤电能源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对二者的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煤电能源链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导致酸雨、降尘和全球变暖等环境效应,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系统、材料和清洗等造成明显影响;而核电能源链未发现可察觉的环境影响.从污染物(SO2,NOx,PM和CO2)排放看,煤电能源链比核电能源链高2个数量级;煤电能源链的辐射影响是核电能源链的40倍;煤电能源链总的外部成本是核电能源链的115倍.比较可知:①核电是清洁的能源,其比煤电更有利于环境;②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③现行的能源价格机制中没有合理地体现环境成本.应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等途径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6,(10):9-9
自1973年美国发放最后一张核电营业执照以来,33年没有发放过新的。而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1986年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更是让美国对核电建设持谨慎态度。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飙升,能源市场变幻莫测,美面临严峻的能源压力,不得不重新考虑进行核电建设,以缓解能源短缺。2005年布什总统签署的能源法案,为新建核电开了绿灯。美国核电正在迎来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