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以茂名分公司动力厂南110kV变电站改造项目为例,从组织措施,安全教育,施工准备,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对高压变电站改造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环境噪声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开发了变电站环境噪声预测软件,通过与CadnaA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软件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举例介绍了该软件在变电站噪声控制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快速、直观地建立变电站噪声预测模型,准确的对变电站及其周边声环境进行预测,在变电站噪声控制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内涵。分析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特性,主要包括:客观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层次性。介绍了基于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能源变电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给出新能源变电站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组成,其由新能源变电站环境要素各承载比重大小决定,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新能源变电站环境综合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新能源变电站管理办法改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个建在中心城区的某220 kV地下变电站,阐述220 kV地下变电站的主要特点,分析这种类型220 kV地下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及其传播影响特性,并简述了噪声控制措施,对建设低噪声变电站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110千伏变电站噪声环境影响的现状,全面列举了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噪声影响特点.针对各类声源的特点,结合变电站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三个主要阶段,全过程分析了常用的变电站噪声控制方案及其效果,重点关注了有源消声技术的应用和排风扇噪声影响的问题.对常用噪声控制方案的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110千伏变电站噪声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微机保护装置在变电站运行控制中广泛应用。通过对微机保护装置中干扰源的分析,找出了主要干扰源,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以提升微机保护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典型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市110kV、220kV典型变电站站场外的工频电磁场进行实测并归纳总结了测量结果,根据测量得到的实际数据,得出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表明变电站站场外工频电磁场均能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工频电磁场随主变容量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随与主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户内变电站对工频电磁场的影响也比户外变电站要小。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的噪声污染越来越引起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普通公众的关注。要有效地控制变电站噪声影响,在变电站建成前期首先应对变电站的噪声影响范围进行合理的预测。为了满足国家环保部门日益严格的技术要求,我们使用Cadna/A软件结合工程情况,对变电站噪声影响进行模拟,为今后变电站噪声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众对变电站环境影响存在着的大量疑虑和担忧,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了解上海市公众对变电站项目的环保认知和建设要求,从而为化解矛盾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的认知仍较为有限,同时对变电站建设和环境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和环保监管、完善检测和信息公开等工作,促进变电站依法建设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对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噪声控制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基于Cadna/A噪声预测软件,采用2种不同的噪声预测方法对四川某220 kV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的噪声进行了预测与分析,从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隔声屏障设置等方面对变电站噪声控制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区中全户内变电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户内变电站是将主变压器、电容器组、GIS及配电柜等电气设备布置于户内,此类变电站能有效减少电磁波往外辐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某市110 kV广场变电站为典型的城区中全户内变电站,通过电磁环境监测,得出变电站站界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范围为1.96 V/m~22.7 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范围为0.03μT~0.22μT,变电站主变一侧围墙外70 m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为1.91 V/m~12.8 V/m,磁感应强度为0.02μT~0.22μT。变电站围墙外20 m处0.5 MHz频率下无线电干扰值为35.40 dB(μV/m)。测量结果表明,全户内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远远低于中国环境标准中推荐的居民区的场强限值,即电场4 kV/m,磁感应强度0.1 mT,无线电干扰46 dB(μV/m)。该变电站围墙外的电磁辐射已接近环境本底水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蒋昕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2):164-166,171
高压输变电工程进入城市中心地带是发展的趋势,而工频电磁环境是居民关注的问题,根据目前广州城市电网建设的现状,对广州城区110 kV、220 kV各类型变电站、多种形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对比国家现行标准限值,评价广州城市电网工频电磁环境影响的总体情况,认识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输变电电磁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广州电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华北、西北和南方等地的30余所变电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进行了调研,汇总分析了我国目前变电站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排放方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设有很多精密的监测设备和通信设备,由于设备自身的特性,其防雷保护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威海华夏工业园监测子站的实地考察,根据监测子站的设置场所和监测设备的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雷电防护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监测并积累变电站大气腐蚀数据,判断大气腐蚀性,为变电站选择腐蚀与防护手段,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方法依据变电站大气腐蚀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参考最新国家标准,将影响变电站腐蚀因素的各参数整合,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传感器,根据实际工况要求,研制了一台基于变电站环境的大气腐蚀参数检测仪。结果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要求,可以根据变电站设备材质要求,定制腐蚀传感器。结论通过在国家大气腐蚀网站(沈阳站)、浙江电力公司所属变电站的测试,研制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能够实时采集影响腐蚀的各影响因子的参数值,满足未来腐蚀监测仪器、装备多参数、智能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强电磁场环境下研究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的相变特性。方法针对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前后电导率的变化范围大、需要强场激励状况,考虑测试系统强场生成、大动态范围、测试精度以及相应的绝缘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采用电容充放电原理设计强场激励测试电路,搭建绝缘环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利用测试系统对现有商业化电阻器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特性曲线与理论相一致。结论测试系统能够满足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特性试验的需求,可获取有效且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武器系统适应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提升装备的作战效能,提出合理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并开展试验评估,以验证指标是否得到满足。方法采用基于使用需求和标准分析的方法,针对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标准的分析,提出采用建模仿真,预测电磁环境,开展缩比模型、1︰1模型试验验证等方法确定电磁环境效应指标和要求。结果提出了系统内自兼容、系统间兼容性和系统与外部电磁环境3大类14小类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分析了每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对四大类典型系统的适用性,提出了开展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方法和流程,为开展装备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工程研制、试验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采用提出并确定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试验评估方法,实施武器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评估,对装备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电磁仿真软件XFDTD,研究雷电磁脉冲(LEMP)对便携计算机的电磁危害。方法给出腔体内部采样点处的电场时域波形图和截面的电场分布图,计算腔体内不同位置处的屏蔽效能和瞬时坡印廷矢量的大小,分析雷电电磁脉冲与腔体正面孔阵和侧面孔洞的耦合以及孔洞的互耦合。结果雷电电磁脉冲会与入射正面和侧面上的小孔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雷电电磁脉冲对腔体内部的电磁危害很小,电磁能量主要被限制在开孔附近,腔体中心处受到的影响最小。开孔面积越大,耦合进的电磁能量越多。相邻孔洞之间的互耦合效应使得腔体的屏蔽性变差。结论雷电电磁脉冲对便携计算机的危害一般很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腔体电磁效应与腔体几何参数的关联性,腔体几何结构对腔体电磁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参数上:发射天线与第1个散射体的间距,第1个散射体的长度和腔体的间距。这3个参数关系到广义腔体处于短波天线何种场区。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获取了腔体位于短波天线不同场区的电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无论腔体位于天线何种场区,腔体电磁效应都存在。基于构建的腔体几何结构参数与腔体电磁效应之间的关联性模型,可以对强辐射源周围由敏感设备构成的腔体结构附近电磁环境强度进行判别,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复杂平台电磁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