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构成塔里木河沿岸地区农业用水资源的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该地区有限农业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雨水资源和目前世界各地雨水利用的概况,提出了家庭用水和农业用水雨水资源评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为储存和流动在含水系统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包括淡水资源和矿水资源两部分。饮用和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常以地下淡水资源作为供水源。因此,人们在讨论地下水资源时,往往容易理解为地下水资源就是淡水资源.忽视了地下矿水资源。实质上地下矿水资源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时,应从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的因素入手供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供水结构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在分析用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时,要明确农业用水在社会各业用水中所占比例最大。作好农业用水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就可以节约用水。除了提高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外,还需重视农业生态用水,给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新疆要改变长期以来在用水方面形成的重农田轻林牧的传统习惯,用水分配要照顾维护生态的需要。工业生产大量用水,同时排放大量废水,又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解决工业用水紧张的最有效措施是注意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解决城市用水紧张的关键,也在于城市内部各用水单位对废污水的净化处理,严禁污染水源地。在水资源承载力因供需关系变化而具有的几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期望探讨的是适度承载力。它是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提高的前提下得出的,它必须遵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生态学原则。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以不引起生态环境退化,能够持续稳定地保证供水,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要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三者均处于最佳  相似文献   

5.
根据攀西地区的现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配套推广先进的输、用水体系和田间灌溉技术,建立健全科学的用水管理机构,合理调整农作物结构,引导攀西农业向节水型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效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形成一套科学、先进的农业基础体系,还可节约大量资金,更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6.
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福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3-1095
农业水资源价值的计算对灌区农业用水价格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用于对农业用水向其它类型用水转移时所受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因此,当前将农业用水当作商品并计算其价值逐渐成为热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型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农业水资源价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的两种方法,并列举了具体的计算模型和公式,提出了农业水资源价值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农业水资源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比较水资源生产率三种方法,对川东北典型丘陵区南充的用水规模、用水结构与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年来南充用水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除生活用水量有所减少外,农业、工业、生态用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规模最大,生活用水次之,生态用水最少。2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南充生活用水最均衡,农业用水次之,生态用水相对合理,工业用水差距大,较集中。3南充第一、二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已达到四川省平均水平,但第三产业的用水效率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提高;南充第二、三产业比较水资源生产率高,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3—2012年我国各地区用水与经济现状数据,运用区位熵和基尼系数对我国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的变化特点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探讨,为用水公平和效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结果表明,中国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的区位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用水结构相对较优,总用水效率相对较高。除少数地区在农业、工业用水结构和生产率区位熵均有较好表现之外,大多数地区在农业、工业用水结构和生产率区位熵表现上各有不同。基于区位熵的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空间均衡分布的基尼系数表明,我国用水结构和用水生产率空间分布总体态势良好,但亟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通过分析河西农业资源利用以及农业发展现状,着重指出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引黄供水模式“两水分供、区别计费”最近在沿黄9市全部推开,省内沿黄68座引黄闸在不同时期将流出两种价格不同的黄河水: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据悉,这种新的供水方式对堵塞“农水工用”漏洞,促进节水、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化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将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目前江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综合开发江西农业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确保现有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了比较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加强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演变规律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化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12年城镇化、三次产业发展及用水结构等统计数据,首先分析宁夏城镇化与用水结构的发展现状,其次定量比较和分析宁夏城镇化水平与用水效益、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演化过程,并模拟城镇化水平与用水效益、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用水总量高但比重在下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重随城镇化的进程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城镇人口每增加1万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20.91万m3;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亿元,工业用水量增加13.19万m3,城镇化水平与用水效益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城镇化对用水效益提升起促进作用。预测到2030年,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将在现状基础上增加0.2124亿m3和3.325亿m3,需要通过农业节水和压缩农业用水,才能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新疆塔河流域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塔河流域农业高效用水的有效途径及塔河流域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面临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农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办好农业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最近国家重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土壤、植物营养和农业环境保护等专业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使这一专业的涵盖面更宽,同时也给这一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这里仅就我们近年来从事农业环境教育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目标与特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评价了温州市农业资源,农业开发条件与潜力,提出了农业区域开发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确定了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划分了农业开发区,阐述了农业区域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磐安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与途径吕思田(淅江省磐安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磐安322300)1991年,我县开展了由县农业区划办牵头,农业、林业、水电、土地管理等部门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工作。从全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调查看,“四低”...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方向李会民(辽宁省喀左县农业区划办,喀左122300)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农业迅速和健康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合理地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正确把握开发方向,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9.
动态简讯     
水、食物与环境2001年8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水专题讨论会上科学家们认 为,到2025年,全球将有27亿人口面临水源短缺,并由此造成食物供应不足和水体严重污染 甚至部份水体消失。会上农业科学家主张,在今后25年中农业灌溉用水须增加15~20%, 以维持足够的食物供应。而环境科学家则认为,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至少需要减少 10%的用水。为沟通科学家们不同的观点,几个国际环境、灌溉和食物方面的组织机构 成立了有关水、食物与环境对话的网站。网址:www.cgiar.org/iwmi/dialogu…  相似文献   

20.
乐亭县地处滨海,农业用水效率低,加之上游连年缺水,造成田间荒芜撂荒现象严重.乐亭县是农业大县,工业相对薄弱,掀起一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革命势在必行.主要途径: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减少无效蒸发,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