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展了一种基于遥感的参照覆盖度提取及草地退化评价研究的方法。以三江源区为研究区,利用1981-2006年8 km×8 km空间分辨率的逐旬NOAA AVHRR 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DEM及生长季气象数据,依据植被、土壤、高程、生长季累积降水和积温5种因子,将三江源区划分为768个生态单元,每个生态单元具有相似的生长条件。提取每个生态单元范围所覆盖栅格具有的最大植被覆盖度作为参照植被覆盖度,将其他年份的植被覆盖度与之比较,得到该年份草地退化情况。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大范围草地退化评估过程中面临的缺乏参照系统及遥感数据应用误区等问题。结果显示,三江源草地退化格局在1980年代之前已经基本形成,之后草地退化情势没有大的发展。而进入2000年后,草地退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退化形势依然严峻。各县退化严重程度不一,相比而言西部各县较东部各县草地退化更为严重。该结果与三江源草地退化状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分离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长时间序列的作物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统计研究中,一般把作物的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候产量和随机误差3部分。趋势产量是反映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长周期产量分量,也被称为技术产量,气候产量是受气候要素为主的短周期变化因子(农业气象灾害为主)影响的波动产量分量。因为不同趋势产量模拟方法分离的气候产量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分离趋势产量以得到准确的气候产量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关系到影响作物产量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准确性。试图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为例,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趋势产量求算方法,进而分离得到气候产量。提出了方法选择的3个依据条件:趋势产量模拟曲线应该符合社会技术各发展阶段的实际;全国或整个研究区的趋势产量变化特征因子应该基本一致(即社会和技术水平发展过程差异不大),气候条件相似区域其气候产量应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的影响研究对象(作物)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或者农业气象灾害因子,应该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育特性及其对气候因子或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时空数据,就黄河源区沙漠化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高.同时气候作为本区最为活跃的生态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干暖化加剧了风沙活动,使自然沙漠化过程得以增强.黄河源区以超载过牧为主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鼠害泛滥,人为造成了广大范围草地退化、风沙活动强度的增强,从而导致人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黄河源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互相激发,最终导致沙漠化的不断扩展及其程度的日益加重.在本区沙漠化的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中,既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要重视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龚亚丽  王平  赵霞  谭瑾  任毅 《灾害学》2008,23(1):43-46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旱灾评价系统模式,表明灾情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以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程度、救灾等级、备灾能力(经济水平与社会状况)、应急能力(物资储备及物流通达水平)、恢复能力(恢复与重建)等重要指标为核心,对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灾前、灾中、灾后三个阶段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价与地域划分,并与锡林郭勒盟的旱灾等级区划相结合,构建了灾害-响应程度模型。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石山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的气候背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气候条件对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的发生程度有重要影响。上一年的下半年气温偏低和当年高温干旱 ,是蝗虫发生的有利气候条件 ;上一年的 8月份、当年 5月下旬到 7月上旬以及当年 8月份的气候条件与蝗虫发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锡林浩特位于内蒙古牧区锡林郭勒盟中东部,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其畜牧业发展受白灾影响较大,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气候变化对锡林浩特白灾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对研究区近几十年内发生的白灾事件的分析,选取了6个评价白灾的气候指标:冬季降水量、积雪持续时间、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5日温差≥12℃日数、积雪期大风日数和牧草生长季降水量,并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地面气象资料月报和锡林浩特牧试站数据,计算了这6个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冬季降水和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有增加的趋势,同时积雪期大风日数有减小趋势。文章还引入熵权法,计算了各因子对白灾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用以分析白灾随气候变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现有气候变化条件下,白灾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单向嵌套Hadley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P,分别进行了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2080 s时段(2071—2100年)中国区域各30年时间长度的模拟试验,以分析PRECIS对当代中国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能力和SRES B2情景下2080s时段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中国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变化趋势。气候基准时段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模式模拟的大雨事件和湿日数高值区范围较观测值偏大,对华南地区暴雨事件和日最大降水事件的模拟结果较观测值偏低。SRES B2情景下,2080s时段年平均大雨事件除东北和华南地区外,全国均呈增多趋势。暴雨事件在西部地区以减少为主,而东部地区主要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日最大降水事件的分布型与大雨事件基本一致。湿日数除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外均呈减少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信息的沙漠化灾害程度定量提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牛宝茹 《灾害学》2005,20(1):18-21
在分析沙漠化等级遥感信息提取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遥感手段沙漠化等级综合标志,提出了植被盖度分割和缨帽变换分割两种沙漠化程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监督分类进行了比较.认为监督分类精度最低,植被盖度分割和缨帽变换分割更适用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而在水体分布区缨帽变换分割较植被盖度分割适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水分是农业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全面回顾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进展,重点讨论了符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光学遥感中,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可分别较好地应用于裸露地和作物覆盖地的土壤水分监测;距平植被指数、植被条件指数采用了植被指数因子实现农业旱情监测,温度植被指数、植被供水指数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同时考虑了作物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微波遥感被认为是当前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主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对土壤粗糙度和植被敏感;被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短,对大尺度农业旱灾监测具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农业旱灾监测巾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效率,采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结合可能是较为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鄢燕  周伟  刘淑珍 《灾害学》2006,21(2):26-29
介绍了雪灾、风害、干旱、鼠虫草害、草地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六类主要的草地灾害类型,并分析了其对草地畜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灾害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对草地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加剧草地承载压力;制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发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雪尘暴“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雪尘暴“持续时间、能见度、积雪深度、退化草场比例、NDVI距平、冷季超载比例、畜棚圈面积等14个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雪尘暴“灾情形成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雪尘暴“灾情形成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雪尘暴“灾情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对“雪尘暴“强度的加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中蒙边境(包括东乌旗、 二连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STA 6000热重分析仪,采用热重分析法以5 ml/min,10 ml/min,20 ml/min,30 ml/min的氧气为载气,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分别为40℃/min,60℃/min,80℃/min时对三个地区草原可燃物的热失重...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综述了关于我国沙尘暴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进展,利用117个沙尘暴代表站近50年来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沙尘暴出现日数为定量指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沙尘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北方的草原区、荒漠区和农业区,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总体呈下降趋势,沙尘暴发生频率与下垫面状况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沙尘暴有着明显的年代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OAA/AVHRR和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计算了1983-2000年中国北方13省市区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这些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沙尘灾害频次与植被覆盖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83-2000年的18年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段时期沙尘灾害频次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下降;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下降趋势显著,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在减少中有回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是影响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次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 --以内蒙古牧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从综合减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了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从雪灾区域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畜牧业承灾体对雪灾的适应性两方面,对内蒙古雪灾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雪灾脆弱性存在若明显的地域差异,中西部牧区比东部牧区脆弱性大,北部牧区比南部牧区脆弱性大,并且近10年来脆弱性提高的旗县明显增多,草地季节性干旱、北方干旱化以及草场超载过牧、退化加剧是畜牧业雪灾脆弱性呈增加趋势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呼伦贝尔市1994-2005年的草原火灾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引用草原火灾危害度指数(HI),对每年草原火灾危害度进行评价,并借助灰色灾变预测法对危害度大的年份进行预测,预测到未来2个危害度大的年份是2014、2026年。  相似文献   

18.
Mitigation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urban New Jerse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UHI) mitig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increased vegetative cover and higher-albedo surface materials can reduce the impacts of biophysical hazards in cities, including heat stress relat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air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public health effects. Such strategies also can lower the demand for air-conditioning-related energy production. Since local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ay be intensified in areas with UHIs, mitigation strategies could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s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We use CITYgreen, a GIS-based modeling application,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urban vegetation and reflective roofs as UHI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case study sites in and around Newark and Camden, New Jersey.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urban vegetation can reduce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the UHI effect by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the air. Less affluent, inner-city neighborhoods are the ones in which the hazard potential of the UHI effect is shown to be greatest. However, these neighborhoods have less available open space for tree planting and therefore a lower maximum potential benefit. As the climate warms, these neighborhoods may face greater consequences due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UHI effect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urban veget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sts at the sites.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20.
应用证据权重法结合GIS空间分析,研究了呼伦贝尔地区人为草原火险。利用证据权重法定量化地分析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5个因子(乡村人口密度、载畜密度、居民点分布、城镇分布、公路网)与草原火点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火险预测模型,据此在ARCVIEW的WofE扩展模块下生成一幅草原火险预测专题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研究表明:(1)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火点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尤其是乡村人口密度、公路网与居民点分布这三个因子,权重分别为0.5191,0.1945,0.2864;(2)证据权重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表现出草原火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而可为草原火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