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降水(降雨、降雪)的酸化,近十年间已成为北欧、北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已经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农业、水产资源等带来了严重危害,据报道:降水酸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伴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在大气中  相似文献   

2.
酸化模型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与环境的酸化模型在国外已有较大进展,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在酸化模型方面研究进展。这方面成果主要是适合于大尺度区域评估的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将国外成熟的酸化模型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希望尽快建立我国的酸化水化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环境酸化及其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惠 《环境保护》1996,(10):31-33
环境酸化包括大气,土壤,水体的酸化,是人类的活动产物。本文综述了环境酸化的过程与效应,环境酸化研究成果。概括作者对该领域的理解,提出环境酸化方面上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正> 1 前言“六五”期间,我国西南地区环境酸化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查明,硫的来源、传输及转化是环境酸化问题的核心。因此,在“七五”期间针对大气硫的来源问题,应用稳定硫同位素方法对降水中硫的主要来源的贡献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样品中,对测定水中硫化物预处理方法主要有:乙酸锌沉淀-过滤法,酸化-吹气法,过滤-酸化-吹气分离法.主要针对过滤酸化吹气法的试验装置,吸收液种类、吹气时间、水浴温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好的过滤试验条件,为准确测定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7.
网络购物的崛起带动了物流业迅速发展,而物流在运输以及包装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开始被关注。运用清单分析、问卷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物流运输和产品包装2个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物流运输环节主要污染物为CO2、CO、NOX和SO2以及灰尘。这些污染物产生的雾霾和酸化会严重影响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品包装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纸箱生产加工过程,主要污染物是CO2、COD以及烟尘颗粒,造成主要环境影响是化石能源的消耗、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再度获选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当中 ,环境最翠绿、交通最顺畅、空气和饮用水最干净的国家。总部设在香港的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 ,新加坡整体的环境素质能够继续在亚洲高居榜首 ,跟政府成功地推行环境绿化计划以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受污染有关。这是新加坡连续两年在这项调查中名列第一。今年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的是日本 ,马来西亚则排名第三。这项调查的范围包括空气和饮用水的质量、噪音污染以及公路交通阻塞情况。新加坡的空气和饮用水质量 ,还有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 ,都被评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当中…  相似文献   

9.
短期海洋酸化对黄海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短期海洋酸化对黄海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在荣成湾海域采用大体积培养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控制组通入过滤自然空气,CO2组通入含1000 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 CO2的过滤混合空气。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显著促进了黄海近岸海域Chl a浓度和浮游植物总丰度的上升,同时浮游植物种类数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出现明显下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所不同,培养过程中CO2组菱形藻(Nitzschia spp.)和斯氏几内亚藻(Guinardia striata)丰度比控制组出现明显上升,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p.)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丰度在CO2组和控制组并未呈现出明显差异。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较大粒径浮游植物相比较小粒径浮游植物生长更快。海洋酸化显著改变了黄海近岸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这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近几十年来,酸雨对陆地和水体的潜在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洲和北美地区酸雨对地表水化学及淡水中生物群的不利影响已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而且,酸雨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在西欧的森林林冠枯萎中起了关键作用。迄今为止,酸雨在土壤酸化中的相对重复性在文献中还有争论。有的作者认为,酸雨对欧美土壤酸化的贡献与自然因素和耕作的影响相比是很小的,而其他人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概论 地衣生长缓慢,对空气中某些成份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对SO_Z、氟化物、过氧化物和臭氧等的浓度变化敏感。最适合作为对环境状况进行长期变化分析的指示生物。因为在某些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常会引起一些种类的地衣明显消失。因此利用地衣生物进行污染监测具有明显的优  相似文献   

12.
湘江流域中部地区酸雨长期监测点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川 《环境保护》1996,(12):21-22,13
湘江流域中部地区酸雨长期监测点位的确定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杨川酸雨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当今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对能源及原材料消耗还将大大地增加,因此,引起我国降水酸化的主要前体物质SOZ、NOx等的排放量也...  相似文献   

13.
微氧水解酸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祁佩时  丁雷  刘云芝 《环境科学》2005,26(3):106-111
试验研究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抗生素废水微氧水解酸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氧环境提高了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曝气搅拌改善了水力条件,在最短HRT为10h ,最大OLR为20kg/(m3·d)条件下,酸化率为58.64%,出水VFA为4825mg/L ,极大地改善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BOD5/COD升高了17%左右,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相对稳定,出水COD和SS浓度分别为7000~8000mg/L和150~300mg/L ,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90%~95%.出水VFA的变化滞后于酸化率的变化,酸化率能更好地表征水解酸化系统的效果.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床层是VFA生成的主要反应区,随着OLR的升高,达到稳定VFA浓度的反应器高度逐渐增加.填料区功能主要在于截留出水中的SS.污泥以粒径为0.5~1.0mm之间的小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和振荡平衡的方法,探讨冻融作用对NH+4在酸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冻结时间对酸化土壤吸附NH+4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冻前含水量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对NH+4的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列为:15%25%35%。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过程能很好地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冻融作用促进酸化土壤中NH+4的释放,增加了NH+4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1979—1986年(以下简称1980S)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以下简称2010S)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阶段这两个时期的pH数据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对比分析30 a间江西省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江西省农田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2010S江西省农田土壤pH平均值为5.24,较30 a前的5.77下降了0.53;全省酸化趋向西南,其中酸化最突出的地区为赣州市,其次是鄱阳湖周边,特别是南昌市、鹰潭市,pH降幅较大;赣北局部地区农田土壤pH有所上升。定量分析氮施用量与酸雨对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氮施用量、酸雨强度的差异和农田土壤酸化程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期过量施用氮肥是江西省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30 a间,施肥量每增加50 kg/hm~2,农田土壤pH下降0.26个单位;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且随着酸雨pH值越低,农田土壤酸化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目前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探讨船舶在其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船舶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光化学烟雾,其次是酸化和全球变暖;而在船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营运阶段对各环境类型的贡献最大,原材料制造阶段、运输阶段和船舶制造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碳酸钙中的碳能否被微藻利用这一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中。本文在开放与隔离空气CO2环境下用含有碳酸钙粉末和不同浓度乙酰唑胺的培养液培养衣藻和小球藻。通过双向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描述出不同条件下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在隔离空气CO2的环境下,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明显大于开放环境下。在开放环境下,随着培养液中乙酰唑胺浓度增加,生物量减少,微藻对固有无机碳源的利用份额减少,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增加。在隔离空气CO2的环境下,随着培养液中乙酰唑胺浓度增加,微藻生物量增加,衣藻对固有无机碳源的利用份额增加,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份额减少,而小球藻反之。微藻主要是通过利用碳酸钙溶蚀的可溶性无机碳(DIC)这种间接方式来利用碳酸钙碳源。而外界大气CO2浓度和胞外碳酸酐酶是影响碳酸钙溶解的重要因素,因此其也明显的影响着微藻对碳酸钙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X-1X831200601227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方治国(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6(7).-8~13环图X-4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  相似文献   

19.
郑重 《环境》2001,(6):14-15
人是环境的产物,大自然最慷慨、最无私地赠予人类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和万物,古往今来,天地人合一,天地无私,而人呢。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什么     
假如失去阳光空气,失去碧水蓝天,人类将会怎样?地球万物将会怎样? 人可以暂时忍受一日无三餐,草木可以忍受一岁一枯荣,但不能离开阳光空气,不能没有碧水蓝天、 这,就是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是先有环境才有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环境是母亲,人类是儿子。在地球环境涵养万物的过程中,人类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骄子。迄今为止,没有谁能比人对地球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但无论能力有多大,其所作所为均依赖于环境。一旦碧水蓝天、阳光空气和森林土地这些环境要素被耗尽,人活下去就要成问题。 环境是一种品位、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好坏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生活于愚昧、贫困、落后之中,生存即成为第一需要,享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