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开采活动在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势必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影响.结合矾矿露天采矿特点,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主要影响因子,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形地貌、土地占用、土壤侵蚀、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境、地表水水质、景观格局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施工方案、闭坑露天矿山土地、植被复垦等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科学开发崇阳钒矿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在梳理生态累积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区各类活动的特点综述了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影响源、途径、效应及类型,并评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相关研究。目前针对煤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评价方法也尚不成熟。关于煤矿区的生态累积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效应评价方面,有关生态累积效应的发生机理、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学、管理规划及应对机制,是未来应加强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作者较深入地调查了云南省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云南省乡镇企业以原材料开发型工业为主,因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不同于沿海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污染行业集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的地区差异及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上。针对其特点,作者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邢开成  龚宇  王璞 《生态环境》2007,16(2):592-597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华北平原代表区域——河北省沧州地区2003年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首次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78.5%,可更新的能值投入仅占21.4%(可更新环境资源8.79%、可更新有机12.68%),说明农业生产过渡依赖于外源不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此外,高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低净能值产出率和高环境负荷率的特点,表明该地区种植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高,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综合结果说明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提出华北平原集约农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优化施肥为基础,合理减少化肥投入为代表,适当降低工业辅助能投入;调整农业增产投入战略,努力解决该地区以水资源短缺为主的作物增产限制因子;改变农业生产中有机能值与无机能值的投入比例,降低系统环境负荷率。  相似文献   

5.
大庆市1997~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庆市1997~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在2.3~2.7 hm2之间变化,人均生态赤字在1.3~1.7 hm2之间波动,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左右,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足迹增长主要是由于石油开采和加工消耗能源所致。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倡导节约型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是消减生态足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供应链与生态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供应链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运作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生态型设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内容。生态型设计的实质是通过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来降低各节点企业的环境影响,借助于生态型设计可以把传统供应链代表的单程经济转化成生态供应链代表的循环经济。生态型设计由生态供应链的整体设计和组成元素的设计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回收和反向物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江苏里下河的荡滩综合开发出现了多种复合经营的类型,但是,如何在发挥生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解决林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矛盾?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林业和其它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的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而且还提高了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林农人工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类型,以建湖为例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芦苇属(Phragmites)植物在世界分布广泛,具有多个变种,并被大量地应用于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效果.在我国芦苇属有3个种,分别为卡开苇[P.karka(Retz.)Trin.ex Steud.]、日本苇(P.japonica Steud.)和普通芦苇[P.australis(Cav.)Trin.ex Steud.].普通芦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芦苇种.芦苇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变异为不同的生态型,具有各自稳定的生理、遗传学特征.本文主要介绍我国3个芦苇种的生物学特征和分布,对芦苇的多生态型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不同种芦苇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芦苇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调查芦苇更多生态型,研究不同生态型芦苇与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展芦苇与其他人工湿地植物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等方面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表1参69  相似文献   

9.
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近10年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污染控制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由单环节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污染控制演变,由单纯强调工业"三废"控制向工业、城市和农业全方位污染综合防治演变,由单一指令控制手段向行政、经济与技术综合手段演变等3个显著特点;运用影响因素评价矩阵,对当前的主要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系统评估,指出目前我国污染控制政策总体执行效果不显著;最后提出了未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完善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三项重点环境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环境税收、排污权交易、环境公共财政、生态补偿、绿色资本市场等七项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绿地是城市人工景观中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以往对绿地景观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流动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很少涉及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的综合评价。本文利用融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于一体的模糊综合法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绿地是城市人工景观中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以往对绿地景观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流动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很少涉及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的综合评价。本文利用融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于一体的模糊综合法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个联合体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等几方面从量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能流分析和养分循环概算表明,该系统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土壤肥力持续提高。系统输入以有机能为主,辅以无机能。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得到统一,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成功的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乡镇工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善日益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就必须先解决好乡镇工业污染问题。本文在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可操作性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亚湾惠州岸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实现经济开发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效益表达工,并运用该表达式,从大亚湾海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惠州大亚湾沿岸地区在1994年-2010年间工业发展的合理速度。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工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发展部分,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善日益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就必须先解决好乡镇工业污染问题。本文在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可操作性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重庆喀斯特山地土壤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壤种子库对岩溶山地退化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萌发法,比较了重庆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点。喀斯特山地各植被类型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每个40cm×25cm×15cm土柱内储藏有227.4~454.8粒种子,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乔灌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土壤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陡坡开垦)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坡度、溶沟、溶隙等土壤分布环境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喀斯特山地的种子密度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种子密度在不同地点及植被类型间相差很大,生境异质性是种子库分布模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
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甘肃省镇原县店王村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村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据此,对该村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同步提高、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生态型五节芒在抵抗Pb胁迫机制方面的异同,以粤北大宝山矿山开采地优势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五节芒非矿山生态型(采自惠州市博罗县丘陵山地)和矿山生态型(采自大宝山矿区)在相同Pb质量分数下的生理响应。Pb胁迫会导致五节芒叶片MDA的积累,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MDA积累的幅度要大于矿区种群。非矿区生态型五节芒叶片中SOD的活性被Pb胁迫抑制,POD活性都受到Pb胁迫的诱导比对照有所增加,但矿区生态型增加的幅度要大于非矿区生态型,矿区生态型植株两种酶的活性在最高w(Pb)时都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植株。随Pb处理质量分数增大,非矿区种群五节芒叶片中PPO的活性呈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矿区生态型则显著增加,在最高w(Pb)处理时活性要显著高于非矿区生态型。表明矿山型五节芒的耐重金属Pb要强于非矿山型。  相似文献   

19.
《环境化学》2012,31(10):1667
环境中的污染物通常是共同存在的.氯酚是环境中典型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因其农业和工业上的用途,广泛存在于河流、地表水、废水、污泥及饮用水等各种环境介质中.然而,大多数生态毒理学研究和化学品管理主要集中在单一化合物的风险和暴露评价,而忽略了混合物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980—1985年期间由于农村政策、经济、环境以及禽畜经营管理的改变引起山西农村蝇类幼虫生态变化的调查结果。蝇类幼虫孪生物与孪生场所由过去的集中转向为分散,采集的幼虫种类增加,一些常见种类的密度由于孪生习性与场所的改变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文末,作者根据农村蝇类幼虫生态特点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