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室内测定资料,对雷州半岛桉林地砖红壤水分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自然植被下的砂页岩赤红壤比较,浅海沉积物桉林-砖红壤导水性、持水能力及供水能力均较低。在同样的吸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在同样的吸力段,土壤释放的水量较少;玄武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高,但导水性和供水能力较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浅海沉积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低主要受粘粒较少影响,其水分的有效性较低主要与其有机质的较少有较大关系;玄武岩桉林-砖红壤持水能力较高而水分的有效性较低,主要受其粘粒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雷州半岛旱地砖红壤非点源氮、磷淋溶损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所引起的养分淋失和环境污染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土柱模拟氮、磷素养分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砖红壤氮、磷素淋溶损失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尿素用量的增加,渗漏水中NH4^+-N质量浓度和TN淋失量也相应增加,而NO3^--N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渗漏水中氮素淋失形态主要是以NO3^--N为主。由于土壤磷素很难移动,所以TP累积淋失量非常少,氮、磷肥混施对非点源氮、磷素的淋失都有影响,其中过量磷肥配合尿素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NH4^+-N、NO3^- -N、TN的淋失程度。  相似文献   

3.
对南亚热带典型火烧草坡迹地和人工造桉林后的退化草坡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这些不同处理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处理对土壤种子库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种子库储量减小、物种种类减少、优势种组成单一、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显著;(2)种植桉树对土壤种子库储量、物种生活型分布、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均没有影响,但能增加草本物种种类;(3)火烧并种植桉树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与火烧处理结果一致,能使土壤种子库中优势物种种子密度增加,但不能增加草本种类在种子库中的密度.该研究表明采用火烧处理有利于南亚热带退化草坡植被恢复;采用种桉树的方法短期内植被恢复的效果不明显;退化草坡的植被恢复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雷州半岛土壤及水果作物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雷州半岛水果作物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并探讨土壤-水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雷州半岛水果作物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除Pb元素之外,其他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As、Cd...  相似文献   

5.
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巨尾桉人工林不同连栽代数水文_物理性质的研究少见报导。本文于2001—2005年在广西东门林场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1,2,3代)人工林中进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其递增量为0.0060~0.2804g·cm-3;造林后的土壤容重一般比造林前小0.0043~0.3148g·cm-3;相同土层的多年平均容重显示出3代>1代>2代,但差异不显著。②不同代数土壤总孔隙度的多年平均值一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造林后土壤总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递减;总孔隙度平均值显示出2和1代略大于3代的规律。③造林后的第4年,不同代数土壤持水量(最大、毛管、田间)比造林前有所增加,以后一般随林龄的增加有所递减;1m土层贮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833.2~1100.8t·hm-2之间,显示出3代大于1和2代的规律。④不同代数土壤通气度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12.5%~24.0%之间,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层次土壤通气度随着代数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并对林隙形成木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以自然立枯形成的最多;林隙线状密度为23.5个/km;冠空隙面积在20~80m2范围内的最多,冠空隙总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4.7%;扩展林隙的面积在50~100m2范围内的最多,占整个林分的11.9%;林隙的形成木以红桦为主,径级在20~40cm范围内的占绝大部分;在太白山红桦林中,大多数的林隙由1~3株林隙形成木形成,其中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每个林隙的林隙形成木平均为1.51株;林隙的腐烂等级为C级的分布较多;冠空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30~0.45之间,扩展林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60~0.80之间;林隙内幼苗主要有红桦、华山松,在大面积的林隙内红桦幼苗占绝对优势.图1表5参26  相似文献   

7.
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英  虞依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2):584-591
鹤山丘陵地“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是1986年建立在退化丘陵地,利用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等生态学原理,进行构建和恢复而成功的实例,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次选取复合农林业系统进行评价,首次对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总体指标显著优越,其服务价值功能达2397.9783万元,在维持大气平衡、固土保肥、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大于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值约为31∶1。而维持大气平衡服务价值是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96.626%,而木材生产等直接经济价值仅占总价值的3.135%。由此,直接经济价值并不是其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应充分发挥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解和保护,从长远策划和开发土地来达到长远而合理的利益收获。  相似文献   

8.
杉木采伐迹地改植尾巨桉后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别比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减少1.0%~18.1%;(2)尾巨桉林地(0-1 m)平均土壤渗透速度为2.72~10.56mm·min-1,比灌草坡增加2.5%~7.1%,而比厚荚相思林减少6.5%~25.4%;(3)尾巨桉林地(0~1 m)平均土壤容重为1.219~1.499 g·cm3,比灌草坡下降0.6%~2.6%,而比厚荚相思林增大0.8%~2.5%;(4)尾巨桉林地((0~1 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依次为8.3%~12.8%、33.2%~36.0%和43.2%~46.0%,比灌草坡提高1.6%~2.4%,而比厚荚相思林降低1.5%~3.2%;(5)尾巨桉林地(0-1 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3.30 mm、347.44mm和253.14 mm,分别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6)尾巨桉林地(0~1 m)土壤有效贮水量为265.6mm,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  相似文献   

9.
选取北京地区典型常绿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落叶树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以生长健康、树龄(8年)相同树种为试材,开展植物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VOCs)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实验。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hermal desorption Cold Trap-Gas Chromagraphy/Mass Spectrum,TCT/GC/MS)进行植物BVOCs成分测定,筛选出集景观美化、清新空气、康体保健于一体的园林景观树种,从景观生态学视角为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生态康养森林群落营造提供必要理论依据。针对TCT/GC/MS分析获得的BVOCs原始数据-总离子流图(Total ion current,TIC),其各峰对应化学物质信息利用TurboMass Ver 5.4.2软件、质谱数据库(Nist 2008 Library)检索,经过人工校对和解析后,最终确定各BVOCs成分。结果表明,侧柏在生长季共释放烯烃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有机酸类和其他类共7类45种有益挥发物。垂柳较之少一类有机酸,为6类43种;侧柏释放总有...  相似文献   

10.
冀北山地山杨桦木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阳  杨新兵  陈波  赵心苗  田超  张建华 《生态环境》2011,20(11):1665-1669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与量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山杨桦木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明显发生了变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其中Mn元素的增长倍数最多。树干径流各项指标均增长很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Mg〉Fe〉Mn〉Z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8、0.163。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Mn元素0.717、Zn元素为1.588、Fe元素为0.553。(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K、Ca增加较多,Fe、Zn的淋溶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土壤剖面形态、土壤化学性、土壤物理性和土壤化物性退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壤养分贫瘠化和土壤水分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土壤调查研究和多点田间试验,揭示了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其退化成因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对生物积累过程的干扰、桉树全树利用方式、耕垦的不适当以及林地养分收支严重失衡。其防治措施是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回归林地调落于土壤、应用适当的采伐利用方式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雷州半岛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3年问南渡河与九洲江,以及赤坎水库与鹤地水库的4年常规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对雷州半岛地表水体非点源污染物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河流与水库的水质均是以氮污染为主,水体有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同时,两河流在雨季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而只有赤坎水库明显受到了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雷州半岛地表水体非点源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因此,只有合理调整流域和库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能有效降低非点源污染所带来的地表水体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甘蔗-牛-糖厂”生态糖业模式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雷州半岛旱坡蔗地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雷州半岛旱坡蔗地土壤生态条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天然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庆区域湿地面积较大,但石油开采所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的废水进入湿地,对该区域湿地水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庆区域湿地水体自净效果及变化状况进行研究,对揭示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按不同季节对湿地系统不同典型位置(进水处、出水处、中间部位),采集水样、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hirsuta)与湿地土壤,考察了大庆湿地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湿地水质情况以及湿地植物芦苇、土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夏季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夏、秋、春,春季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13.11。TN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14.05,5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TN、COD、含油量、NH4+-N、BOD5。湿地对水体污染物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前部区域。在监测期间,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T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TN量的71.8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COD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COD量的77.5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NH4+-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NH4+-N量的56.4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含油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含油量的79.9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BOD5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BOD5量的53.57%。湿地系统对湿地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湿地自净效果明显。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部分氮、磷,而且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在湿地前部区域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这正与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相吻合。另外,湿地土壤能够吸附水中一些污染物质,湿地植物与土壤都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不同物候期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物候期田间平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幼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幼苗期和返青期杨树防护林对小麦的胁地影响不大,灌浆期是农田防护林与小麦争夺水分最为激烈的时期;幼龄防护林带能有效增加农田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生长有利,成熟林与农作物争夺水分的能力比幼龄林强,且对农作物的水分竞争主要集中在0.2倍树高范围内,造成此范围内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试验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均表现为下层低于上层,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近3倍;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其中A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蒙古栎林>杂木林,B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A层稳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稳渗率以杂木林最大,为3.8 mm?min-1,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仅为1.1 mm?min-1,其他4种植被类型土壤稳渗率几乎无差异,A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杂木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人工林>蒙古栎林>农地>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A层的渗透总量以红松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最大,蒙古栎林和农地相对较低,B层的渗透总量以杂木林最大,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和渗透总量等4个指标综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表达土壤入渗能力,其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90.662%;不同层次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土壤的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存在相关性,但不显著。与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