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既满足了当代旅游者的需求,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同时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定影响。民族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动力。民族旅游的开发要走生态之路,树立文化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2.
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参与旅游规划、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初级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少。因此,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尝试性地建立了社区参与机制,以期实现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社区参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民族地区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实证研究较多,应用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在短期内造成了极大困难,但也给当地遗留了大量的地震遗存,拥有重要的科学考查、科普教育和纪念价值。后重建时代极重灾区面临的旅游发展问题大同小异,虽然开发了许多新项目,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当地自然环境禀赋各异、少数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旅游商品外来化严重、旅游安全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歌舞表演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之一。通过对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开发的三类典型形式,并针对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体系的合理构建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特征、村落规模、经济水平等各不相同,民族村落必须选择适合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以此促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实现民族村落保护性开发。阐述了我国民族村落旅游现有的三种开发管理模式,对民族村落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民族村落旅游保护性开发管理模式新思路,并对三种具体模式做出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民族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湖北武陵山区已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总结湖北武陵山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经验,对本区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地地域文化的体现,对推动地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阐述了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研究背景,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对吉林省旅游纪念品的地域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现状,提出了相关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香格里拉是我国西部旅游的一支“生力军”,其发展是基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政策环境,并顺应了市场需求。香格里拉旅游地的生成经历了较长的探索期,并没有明显的参与期,几乎直接进入了发展期。市场需求导向是香格里拉旅游地生成机制的内在逻辑,环境因素是背景,政策因素则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以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为发展载体、以开展藏民家访为具体形式的模式。分析认为,生态与旅游的和谐、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是优化这种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主体的旅游开发对社会的影响--以云南石林景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和新测量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石林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开发活动带来的旅游社会影响的不同态度,得出不同的主体对旅游社会影响的态度差异性和趋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实现途径,以期为下一步的旅游调整性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In August 2000, a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visitors, local resident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local self-government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odyji/Thaya River Basin National Park in the Czech Republic. The goal was to obtain stakeholders'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nature conservation, the National Park and tourism within the territory which used to be closed to the public for 40 years due to the Iron Curtain. 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opinions of stakeholders it is not possible to manage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ed area properly. Using the method of direct interviews, 646 questionnaires where collected, of which 523 were from visitors and tourists, 115 from local residents and 8 from mayors of towns/village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sed in order to detect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among the respondent groups in the following thematic areas: (a) the National Park, its environment and perception of it by respondents; (b) relationship of respondents to the territory; (c) tourism and attitudes toward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and evaluation of its work; and (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for local communities. One section of the study focused on comparing the attitudes between local inhabitants and mayors and the other section presents a collation of opinions from locals, mayors and tourists. Although a positive 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dominated the results, some negative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were identified among locals. In addition, the situation also differed within communities. Results also indicated a relatively strong relationship to the territory by locals, but low job opportunities and income from tourism. The level of tourism intensity was perceived as an increasing and sometimes disturbing factor for local communities; motoring was observed as being the most negative activity for natu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odyji/Thaya River Basin National Park was sometimes criticis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munity was not always evaluated satisfactorily. All groups of respondents identified waste management to be the most pressing issu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of interviewed respondents may be effectively used i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5.
秦纪洪  孙辉  韩祎  刘琴 《四川环境》2005,24(4):92-96
自然生态小区是构建优美生态环境区域的生态“细胞工程”。它根据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以较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体。由于自然生态小区的建设是新兴事物,其建设途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自然生态小区建设投资方面,应当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生产赢利建设投资,对于前者应当以政府和政策性投资为主,而后者应当是在政策法规规范下的企业投资为主;在发展模式方面,应当促进环境友好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包括有机绿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在效益分配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社区居民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实现整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旅游开发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旅游区人文环境失调等环境伦理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环境伦理秩序的主要措施,以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功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越来越被旅游业所重视。宜宾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对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宜宾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把宜宾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宜宾旅游美食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湘西地区旅游的兴起,提出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通过深入湘西地区实地调研,根据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分析了湘西地区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