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流体包裹体论文在1989年7月13日下午进行报告,报告的论文共10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热液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热液系统化学平衡、流体的不混溶性,运用包裹体勘探地热及利用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探讨包裹体在实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与一般全岩或单矿物同位素和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相比,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和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对弄清成矿年代和矿源具有诸多优越性。一则流体包裹体大都无渗漏现象,即自形成起就保持封闭地球化学体系;二则可通过阶段加热爆裂法区分后期地质作用与早期地质作用结晶时的流体;从理论上说,凡含有包裹体的矿物,均可作为本方法研究的对象。笔者强调了进一步发展流体包裹体中同位素示踪和同位素计时研究的关键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包裹体。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对阿尔伯达省西北部中泥盆世凯格里弗建造的地层、岩相关系和成岩作用已有基本的了解。然而,有关热历史、烃迁移和成岩作用的时间及成岩流体的来源等问题仍有待研究。本文根据流体包裹体的证据,提供一些有关这些问题的信息。方法下面简要论述用于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技术和包裹体在加热、冷冻和压碎时的行为。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流体包裹体是在矿物形成过程中或形成之后作为晶体中缺陷被捕获的流体微样品。事实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已在地质科学的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只需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便可获得大量的资料。然而,有关包裹体捕获的机理以及流体最初捕获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而且,用于流体包  相似文献   

6.
江西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西华山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盐水)包裹体(Ⅰ)和CO2-H2O包裹体(Ⅱ),且以前者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280℃,平均249.5℃;盐度为7.89%~13.95%,平均10.73%;成矿流体密度为0.628g/cm3~0.895g/cm3,平均0.795g/cm3,属低盐度低密度范畴;压力平均值为64.01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为6.45km。成矿热液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含量低;液相成分阴阳离子浓度都很低,相对富钠和氯,流体离子类型大致呈Na+-K+-Cl--SO42-型。成矿流体基本来自岩浆水,部分可能有变质水的加入;流体中碳主要由岩浆水提供,少数由地幔源提供。  相似文献   

7.
研究出了一种把微钴直接钴入石盐的流体包裹体中、提取包裹体中的流体、测定包襄体流体中的所有主要组分及一些次要组分的浓度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的流体包裹体的最小直径为约250μm。流体稀释后,用离子色谱法和库仑滴定法进行分析。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的分析误差约为4%。本包襄体流体分析方法的精度比目前普遍应用的分析方法的精度要高得多。这些分析是再现演化出蒸发盐卤水的海水的成分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溶液的样品,含有关于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成因、演化、温度压力条件及其变化、矿物结晶析出条件、水岩反应的程度、成岩成矿作用中流体的活动与某些地质作用的关系等各种信息,因此,流体包裹体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地学工作者们的极  相似文献   

9.
<正> 矿液在沸腾状态下被捕获的包裹体简称为沸腾包裹体,它是沸腾矿液的样品。研究燕山西段花岗岩及周围矿化小岩体时发现,钼(铜)矿化与沸腾包裹体有关。 沸腾包裹体以分布范围小、类型多(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共存)、形态多样、排列杂乱,并以高温、高盐度和多相、多组分为特点。在花岗岩和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里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裂隙发育带、岩相过渡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所研究的流体包裹体体,产于美国内华达州月坑火山区的复式捕虏体中。该捕虏体是一个被中长石-闪石岩脉切割的含闪石的异剥橄榄岩体。采用显微测温术和显微激光喇曼光谱法对该捕虏体这两个组成部分中单个流体包裹体的组成进行了测定。主岩(即异剥橄榄岩)中的流体成分几乎为纯CO_2(>99摩尔%),而岩脉中的流体其CO_2中则含8.5—12摩尔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南达科他州布莱克山区和蒙大拿州鲁比(Ruby)山西南部地区的穿切高级变质岩的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和石墨密切共生。将所测流体包裹体成分,体积特点同计算所得的石墨饱和流体的成分以及变质作用的P、T条件的估测值作了比较,并且测定了石墨的碳同位  相似文献   

12.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烃类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期次、成藏年代和成藏史研究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该方法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运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成藏年代分析时 ,一般应采用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认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成藏年代的准确性 ,一方面取决于储层埋藏史和热史模型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后期构造热事件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期热事件可能使包裹体最初形成时的均一温度发生再平衡 ,造成所测的均一温度高于成藏时实际的古地温 ,由此确定的成藏年代将比实际的成藏年代偏晚。  相似文献   

13.
一、绪论 最近十年来,在应用气液包裹体研究经济矿床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仪器方面的进展和对流体捕获以及重结晶的机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而包裹体研究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而且全世界都正在广泛地用来解决矿床地质测温和地质测压问题。但是测定原生流体成分的问题仍未解决,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可用于单个包裹体测定的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程度很低。本文选择苏胶地体四个有代表性的榴辉岩相岩石:蓝晶石英钟榴辉岩、石英榴辉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绿帘石石英脉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榴辉岩相岩石的流体包裹体均程度不同地发生了次生变化.未发现原生包裹体。蓝晶石榴辉岩中的石英包裹体表现为变质峰期的流体成分特征:均—温度较高、冰点相对较低、成分复杂多样,具深源特征;而其它样品则代表退变质阶段之产物:成分简单、盐度较小,且不含碳质包裹体。  相似文献   

15.
<正> Ronev(1969)曾提到保加利亚马丹方铅矿晶体中有大量流体包裹体。后来,Bonev(1977)详细研究了这些包裹体的形态和成因,Piperov 等(1977)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成分,所获得的资料有助于了解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但是,关于流体的成因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红外(IR)和喇曼显微光谱法分析半个流体包裹体的水和各种挥发性化合物的一些情况,讨论了这两种振动显微光谱法在物理原理、仪器设计、样品制备的技术要求、所获得的光谱信息和所达到的空间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别。对这两种分析方法提出的研究课题包括最小流体包裹体的大小、检测限、光谱的定量化和水的测定。喇曼显微光谱法的主要局限性是:(1)在聚焦激光束的照射下,样品有可能出现激光诱导加热和荧光,这种加热和荧光通常会对含烃流体包裹体的喇曼分析产生干扰;(2)不能对多相流体包裹体作总组分定量分析。IR法的潜在优点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可是,由于采样几何形状和衍射的限制,IR显微光谱法对最小流体包裹体的大小(测量要求包裹体的横切面至少~200μm~2)、主矿物的种类和样品的制备,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包裹体的大小和/或密度过大,也不能对其进行分析,因为流体把IR辐射全吸收了。总之,可以得出结论,IR分析不是解决包裹体喇曼分析所遇到问题的灵丹妙药。用喇曼技术能够做到:(1)与IR显微技术相比,可鉴定和定量分析的包裹体的大小要小得多(≤3μm),即使是含水流体包裹体也行;(2)检测象H_2、O_2和N_2这样的同核化合物,它们都是非IR活性的物质;(3)快速鉴定矿物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别列戈夫金一多金属矿床(外喀尔巴叶)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同位素研究和热力学研究,得以描述了主要成矿流体类型的特征。第一种类型——高一中温(200~250℃)氯化物一钢一钾型流体(咐0=-55%一88%;才’0。O一8·3%~十三1%),第二种类型一中温(约200t)高盐(达14.swt%NaCI氯化物一纳一镁一钾型孔隙流体(其水的犯值偏高,达一39%),第三种类型——低温(160~200℃)低硫酸盐一重碳酸盐型重碳酸盐型汽凝流体(SD=-110%—-66%,如勺一一78%~l·9%)。矿物中包裹体的低8‘’C。。值证明,围岩中分散的有机…  相似文献   

18.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19.
使用CAMECA-4F型离子探针的SIMS方法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即可定量分析预选的直径小至3μm、盐度稀达0.37mol%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的元素比。该方法首先由Nambu等(1977)进行过尝试,是在真空中用1.25keV的氧离子(O~-)束轰击寄主晶,来打开流体包裹体,因而对样品是破坏性的。在质谱仪中分析发射的二次离子,其强度与作靶用的包裹体中母体元素的浓度成正比。Na-mbu等(1977)分析冷冻包裹体,获得了包裹体中液体的K/Na比和Ca/Na比,其相对重现性(2σ/(?))分别为50—65%和80—200%。 对Na~+、K~+、Ca~+的二次离子生成量用总盐度为0.37—3.3 mol%,且K/Na、Ca/Na比为0.005—1.0的合成流体包裹体进行经验校正。由此得出,采自马尼托巴东南部比塞特的圣安东尼奥太古宙金矿床的石英中单个含金流体包裹体中的K/Na=0.036+0.04/-0.02,Ca/Na=0.034+0.07/-0.03。一次离子束的最佳空间控制允许打开单个包裹体,而不影响相邻的包裹体。此方法最为有效的应用是分析含多个世代流体包裹体的天然样品。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本文拟介绍用显微测温法研究比利时东部一个老铅锌矿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这些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分布极为复杂。一方面测出的温度离散度很大(从30℃至300℃以上),另一方面存在着好几个峰。对同一个样品来说,气-液充填系数变化也很大。我们侧重研究了能导致气液比波动的两个现象:(1)成矿溶液的沸腾,可在不均匀体系中捕获任何比例的两相流体;(2)捕获流体之后包裹体的颈缩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