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Zn元素的背景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迳流条件和地下水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曾照华 《环境科技》1998,11(4):12-16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镍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镍元素含量与地下水含水介质的镍含量、地下水的迳流条件和酸碱度以及地下水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曾昭华 《环境科技》1998,11(3):12-15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汞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汞元素含量与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以及钠、氯元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氯元素的背景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与地下水含水介质成分、地下水迳流条件以及矿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Zn元素的背影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迳流条件和地下水酸碱度之产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中下游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背影值调研〉的研究结果,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铜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氧化还原环境、地下不的戏流条件、地下水及土壤的酸碱度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Cu元素含量一般比较低;Cu元素在区域上分布,鄱阳湖区〉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江汉平原东部区。在人群普遍缺铜的地区,应寻找含Cu量较高的地下水作为水源  相似文献   

7.
曾昭华 《环境与开发》1997,12(2):12-14,26
运用环境地质学,胶体化学理论,采用化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亲石元素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地形,地貌,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径流等地下水中某些重要元素的形成及分析规律。  相似文献   

8.
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氟元素的背景特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氟元素的背景特征和形成与地下水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的酸酸度及迳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地下水中铁元素的形成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国家科技攻关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地下水中铁元素开砀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家科技攻关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地下水中铁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家科技攻的成果,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证了地下水中铜元素的形成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西部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大了西宁市对地下水资源量的需求,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地下水环境发生变化,探明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对防止其恶化,确保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运用水化学和多元统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宁市地下水化学特征,探讨了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和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西宁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多达36种,以HCO3-Ca(Mg)(占比60.00%)和HCO3·SO4-Ca(Mg)(占比11.81%)为主,草地、林地和裸地中地下水化学类型5~6种,建设用地和耕地中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多达21种,表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溶滤、蒸发结晶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综合影响,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是水-岩相互作用(贡献率为27.56%)、工业废水排放(贡献率为16.16%)、酸碱环境(贡献率为16.00%)、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贡献率为13.11%)和生活污水(贡献率为8.82%).针对西宁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影响,提出...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资源,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并阐明了地下水化学的形成机制,说明不同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分别以Cl-和HCO-3为主,且Na++K+和Cl-离子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子,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Na、 HCO3·Cl·SO4-Na和HCO3-Na型为主;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可分为4类(A1、 A2和B1、 B2类),其中A1类地下水为高矿化度Cl...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是平度地区重要供水源,本次调查中发现富锶地下水,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9月采集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揭示了平度北部地区富锶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平度北部地区富锶地下水分布广泛,锶含量为0.08~2.92 mg·L-1.平均含量为0.68 mg·L-1,水化学特征受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岩石风化溶解是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地下水径流强化了Sr2+的富集.区内以硅酸盐岩矿物和碳酸盐岩矿物溶解为主.Na+、K+、Cl-、Sr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Ca2+、Mg2+和SO4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水化学特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涡河流域中部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涡河流域中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普遍面临着污染及水质异常等问题.本文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 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对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总体为弱碱性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中的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Na+.浅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武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以长江新城为研究区,于2019年7-9月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对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测试分析.基于水化学结果,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分析、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揭示了长江新城的水化学演化过程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地下水和...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土壤锰元素背景值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锰元素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中位值560 0mg/kg,几何均值486 5mg/kg,95%置值区间18 3~1648 4mg/kg。并对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中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华  唐春梅  曾雪萍 《环境科技》2003,16(1):33-34,44
利用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证了地下水中钠元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