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万同志积30年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写出了《自然地理区划概论》一书。这是一本自然地理学理论性的著作。解放后自然地理学曾有一段时期,受惠于苏联学者来华讲学,在理论方面,基本概念方面以及与实践结合方面有了迅速地发展。同时自然地理学的部门学科如地貌、土壤地理,植物地理也相应的发展起来。但到了80年代,从事自然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一书,是朱鹤健教授从事教育与科研50余年的研究成果汇编,它既是一部融合土壤学与地理学的系统科学专著,又是一部凝聚理论、试验与实践于一体的科研文集。该书共分中文论文、英语论文及教学与社会服务论文三大部分,共收集论文近百篇,近百万字。从论文总体的质量看,共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学科发展的思路有所创新,明确提出“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的新方向。朱鹤健教授通过亲身的教学与实践,将土壤学与地理学相互交融与汇合,并围绕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开发利用这一主轴,以土壤学微观研究与地理学宏观分析相结合,建立了“土壤地理学系统化教学体系”,为学科的交叉与发展创建了新的思路,并荣获国家与省级优秀  相似文献   

3.
交叉性以及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创新,是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了地理学和资源科学融合的学科基础,指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自然资源的空间性、自然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和自然资源问题的应对性是地理学和资源学学科对象的共性;阐述了地理学、资源科学两者相互作用及其历史过程,梳理了地理学、资源科学与人地关系思想、可持续思想的发展关系,揭示了地理学和资源科学的差异性特征;地理学、资源科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促进了资源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据此,提出了资源地理学的学科内容与方向,论述其全球及国家战略支撑,展望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地理学和资源学交叉融合的现状,从整体范畴上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理论和方法的移植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提高学科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目前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与现代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主导教学的联系进行探索、研究,介绍了目前在中学教学中能利用到得一些数字地图的概况,以及其对数字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巨大作用作了详细的分析阐述,最后列举了数字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典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学以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地理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刚刚从古老的地理学孕育、诞生出来的一门年轻科学,是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地理学的一些现象,即着重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化学过程的科学。从目前我们的认识水平来看,化学地理应该是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迁移、累积过程、分布规律及其控  相似文献   

6.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反之,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习,事倍功半。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是"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也导致了部分地理教师妄自菲薄,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最终又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到无趣、厌倦。虽然现在地理已经被纳为中考科目,地理的教学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地理不被重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要改变以上局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其次,教师要对地理学科教学充满  相似文献   

7.
<正>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系统的科学,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对象更为宽广,兼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要具有开放性与实践性,这样才能全面而客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此教学才能突出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激起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主体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真正实现地理有效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  相似文献   

8.
《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一书,是朱鹤健教授从事教育与科研50余年的研究成果汇编,它既是一部融合土壤学与地理学的系统科学专著,又是一部凝聚理论、试验与实践于一体的科研文集.该书共分中文论文、英语论文及教学与社会服务论文三大部分,共收集论文近百篇,近百万字.从论文总体的质量看,共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学科发展的思路有所创新,明确提出"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图毫无疑问可以说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它也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被称为地理学科教育的第二语言。因此在各个涉及地理的书籍尤其是学生的教科书中都会采取地图辅助的方式来促进人们对地理知识与其规律的理解,这无论对地理的教还是学都有着极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地图教学意义的研究,形成提高学生读图水平的方法来促进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分析看我国中学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侠 《环境导报》2003,(14):10-11
为了了解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现状,笔者检索了我国20多年来的环境教育文献,共检索到环境教育论文1099篇:地理教育的三大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所有各期中的429篇;环境教育专刊《环境教育》自1995年创刊以来29期中的659篇,教育类期刊《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教育》自1997年以来的11篇。笔者认真研读了这1000多篇环境教育论文,发现我国中学环境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世界环发大会大大促进了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笔者把三大地理教育期刊自1980年至2001年各刊各年度所刊发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仅仅从产业视角来研究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是不够的,需要从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新考量。本文以“旅游三体说”为逻辑起点,加入了假日制度变量约束,构建旅游国情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表现为“超级国家”的“超级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巨国效应”,这种国情同步要求假日制度设计时间的充分保障和游憩空间的有效供给,才能充分释放旅游业综合价值。中国旅游国情分析为认识中国目前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研究结论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国家旅游业宏观战略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同时对推动中国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特别是对于旅游地理学而言,这要求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研究向以国土游憩空间选择优化方向进行拓展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重新定位思考不同空间维度“旅游地域系统”基本构成要素、系统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与机理、政策制度设计和配套保障措施,完善新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以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进而全面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提升其学科价值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地理思维逻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从研究意义上来说,它符合有关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充分地体现了有关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的文学素养,对于应对高考和日常教学有着较强的实践价值,同时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逻辑的运用提供服务。通过新课标的归纳法以及演绎法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简单分析,归纳出有关归纳、演绎法在范围和策略上的双向结论。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现代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现代科技结合的最新阶段,同样也需要先进的"3S"技术的支持。文中以网络GIS与远程教育、基于LBS的位置共享与野外地理实习、虚拟现实与现实教学等例子说明了"3S"在现代地理教学的创新性工作。引入该技术也将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适应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7):206-207
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彰显其特有的教学魅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理学科教学的优势,科学整合教育技术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地理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伟 《沿海环境》2002,(11):14-15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 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 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榕生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7):1555-1568
文焕然是开拓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在历史植物地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1)论作发表早于中国历史地理学形成;(2)研究兼及群落与学科分类系统,尤对北方竹林与全国性及研究力量薄弱省级政区的森林分布与变迁有较全面、深入的研究;(3)研究方法兼顾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深入实地考察、调查,订正、补充文献中讹传与疏漏,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4)具有知难而进、厚积薄发、不断扩展与深化等研究特点。对历史动物地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发表论作较早;(2)主要涉及爬行纲、鸟纲、兽纲中多珍稀物种研究;(3)成果可作为生态环境变化代用指标、古脊椎动物与现代动物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参考、森林与竹林分布佐证,历久弥坚,得到国外学者重视。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27-128
主任:顾朝林教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电话:025-3592681传真:025-3593768电子信箱:zgg@nju.edu.cn网址:www.nju.edu.c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又名大地海洋科学系),原名南京大学地理学系,系1921年竺可桢教授创建。经过80余年的发展,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目前拥有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地理学教学和研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科体系包括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地质学5个专业博士点,自…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地理不参加中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是反过来,地理教师没有主科教师那样大的教学压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使地理课堂更精彩。地理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也决定了我们能够且必须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这一学期的实践经历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日趋复杂,能源安全愈加成为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无论是学科层面上世界能源地理与国家能源安全的科学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还是国家现实需求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与国际能源合作等问题,都亟待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与讨论。通过“一问一答”的访谈方式,展示主持人与九位学界或业界访谈嘉宾基于不同视角的问答内容。分别围绕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全球能源治理模式、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世界能源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不平等地理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未来能源地理学的研究前景与重要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内容发表观点。以期达成一定共识,从而更好地研讨世界能源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并积极应对世界能源的百年变局,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以地理为学科载体,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郁芬 《云南环境科学》1999,18(4):51-52,55
地理学科包含许多环境基本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环境科学奠定了基础。环境和可持续 是今后地理教育的两大主题。因而,学术教育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以地理为依托普及基本的环境知识,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