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做人、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得知识,提高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学生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阅读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的方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学生学习物理时遇到的种种困难,部分来自于学生自身心理,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面的因素。为了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去教学,才能拥有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本文就如何遵循初中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其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过程,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授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方面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一二,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支架式"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通过情境、讨论等手段搭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的支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在言教、身教过程中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及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之一的文言文,是学生知古鉴今,熏陶其思想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教学普遍反映"之乎者也"的深奥难懂。面对文言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去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虽然,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但只要我们教师敢于突破,以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一改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渐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基于此,广大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探索,以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其切合教学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苦学"为"乐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探究一二,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互动。如果离开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就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一唱一和,一导一演,使教与学交相辉映,互动和谐统一,从而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教师都在探寻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探寻在单位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办法。的确,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是有限的,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就必须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探究了高中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希望可以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语文人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夯实基础、创设情境、整合资源、适时总结等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获得充分情感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能逐步达到最佳境界,学生就会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益导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趋利性"特点,为学生展示其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所具有的"利益",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将利益导向原则应用到中职德育课中,教师可从揭示德育课的总体实用价值、教学环节的能力价值、教学案例的潜在利益和课堂管理的现实利益等层面入手,并要处理好"利与德""利与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讲述历史事实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听课反应,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单调,学生对历史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有学好历史的动力,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探索如何增加课堂趣味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课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也存在"体育后进生",本文就关于"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自然表现分析,如何从心理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对症下药、耐心指导,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搞好帮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变革就在于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形势的发展,有效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生物是高中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这个学生个性张扬和主体释放的时代,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有效的英语课堂不是靠"管"能够做到的。它需要英语教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倾其爱心,智慧地"理"出好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问答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围绕"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疑、获取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问题的优化,切实达到"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内心,引发共鸣,而且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真实"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它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也要具有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实施的是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为"考试"而开展的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着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阅读,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基本了解,从整体上感知;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立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