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关于中克齐尔库姆的金和金-银矿化现象在许多著作中曾作过描述。而且有必要对交代岩的形成以及与其有关的金、银矿化现象最普遍的问题进行阐述。这类交代岩是以形成温度较低、成分上接近陆源岩石以及在主要矿物中存在分散的层状硅酸盐为特征,对它们进行研究需要用专门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上述问题包括:1)研究交代作用出现的顺序阶段以及它们与成矿的关系;2)制定交代岩分带的总体方案;3)查明导致形成这种分带的岩石热液蚀变反应的具体类型;4)造岩元素、稀有元素和分散元素在交代岩和矿石形成的不同阶段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 金矿床的分带性在评价不同建造的呈矿现象时,不仅对了解成矿作用,而且对提高普查效果都是有意义的。作者认为,其中低硫的铂-金矿化的分带性可能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对这种建造分带性的研究是很薄弱的。因而,所提出的实际材料可以补充垂直分带性所缺少的部分(对水平分带性补充较少)。 所研究的金矿化的分布特征,是由金矿化在大陆到海洋的过渡带——所谓过渡型()构造中的赋存性决定的。金矿化主要分布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源岩石中。对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形成的三个矿田中的金矿化及其伴生的矿化进行了研究:所有  相似文献   

3.
<正> 无论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矿床,其周围的分带模式都是制定大多数探矿计划的依据。最普通的矿床主岩的原生分带模式的最重要的表现是,矿石、脉石或围岩蚀变中的矿物变化和矿体或围岩中的元素丰度变化。通常很少看到流体包体的温度和成分的分带模式。虽然近来对一些斑岩铜矿和大型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已证明,较大的更复杂的系统显示出大规模的原生分带模式,这就大大地扩大了勘探目标,但对矿床周围分带模式的大部分研究工作还是集中  相似文献   

4.
岩浆房中存在不均一性,这一事实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引起极大兴趣,但目前有关其成因机理的假说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熔融作用造成,岩浆房的分带性与岩浆形成同时,称为原始成分分带;另一种观点认为由岩浆分异作用造成,初始岩浆原为均一的,称就地成分分带,笔者在大量文献资料检索综合的基础上,对目前有关岩浆房分带性形成机理的几种主要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宁镇山脉岩基中四个花岗岩类杂岩体具分带性。水平分带表现在单个杂岩体从边缘向核部的结晶顺序总是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晶含量随岩石酸度增加而降低,以致由斑状结构演化为等粒状结构,岩浆定位后的对流作用是这种水平分带的主要机理。与岩浆房内部对流结合起来的边界层环流作用使富钾流体在高位富集,导致晚期分异熔体从早期结晶外壳冲破出来移向高处而具垂直分带。认为每个杂岩体代表一批同源岩浆的演化系列或一个超单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苏联国内外的一些黄铁矿类矿床硫化物矿体的内部构造及其矿物共生组合的时空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矿物分带的主要原因是矿液的初始温度。矿液初始温度高时可以形成明显的矿物分带,初始温度低时形成的矿床的矿物分带不明显或根本没有分带。本文还研究了矿物分带在厚度方向上与横向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通常是难以进行直接观察的,所以,对于许多地质学家来说,这两种作用仍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当今活动地热系统的勘查工作为研究现代交代作用提供了机会。目击了这些每小时排出几百吨热流体的地热井后,觉得交代作用更加可信。在地热  相似文献   

8.
<正> 鉴于在一些伟晶岩区发现巨大的含铯黑云母交代岩带,人们对于这些生成物的成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一些研究者认为,黑云母交代岩是在稀有金属伟晶岩对围岩层的作用下形成的外接触岩。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含铯黑云母岩是由于强烈碱性交代作用的结果形成的,这种碱性交代作用与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影响无关(相反,伟晶岩是在碱性交代作用末期形成的)。笔者们为第三种意见,认为在个别地区除了外接触黑云母交代岩外,还见有在空间上与伟晶岩无关  相似文献   

9.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兰州市地下水中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氟含量具有浅层地下水大于深部地下水的垂直分带性,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平分带性不明显。地层中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土壤盐渍化成为氟释放的积极促进因素;氟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紧密,高硫酸根、钠离子的碱性水环境有利氟的溶解与富集;受径流路径及地形条件的影响,河谷平原区氟含量大于丘陵山地及其边缘地区;工业污染源是引起地下水氟升高的潜在因素,水源地开采对氟分布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火山灰流岩席(以下简称岩席)常常是难以对比的。其原因有:(1)原始分布不连续;(2)保存不完整;(3)熔结和结晶具有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4)平均粒度和分选度在垂向和径向上是渐变的;(5)斑晶在化学成分以及数量、种类和矿物成分上具有分带性;(6)各喷发旋回连续形成的岩席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分带性方面具有相似性;(7)侵位在源区周围不同地段的带状灰流岩席是连续脉动式喷出形成的;(8)带状岩席溢出相与火山塌陷内部相在成分、厚度和熔结度上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正> 对斑岩铜矿床不断进行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这些矿床的深部,非常广泛地分布着深成的硬石膏,这种硬石膏的存在与矿床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的分带性某些重要的特点有关系。 现有有关硫化物和深成硫酸盐,首先是硬石膏,在热液金属矿床中分布的资料表明,这些矿物存在着一定的空问-时间关系,它表现在硫化物-硫酸盐分带上。在斑岩铜矿床中存在的这种分带特征引起了人们的特殊兴趣,因为在这些矿床中可以特别清楚地观察到热液形成物与一定岩浆岩体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最新调查资料为依据,在表述辽东淤泥质海岸基本轮廓的基础上,讨论了潮滩生物、土地、潮汐能等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并提出以潮滩横向分带性为理论依据的人工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 “地幔交代作用”的思想是由Bailey(1970,1972)明确提出的,用以解释与大陆内上拱及断裂区域有关的高碱性岩浆作用。从那以后,大量研究表明地幔岩石的交代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对决定来自地幔的岩浆的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起关键作用。本文拟综述这一概念的现状并总结地幔中交代作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哈萨克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揭示了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分带、隐伏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和热电性分带。研究结果使我们可以利用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作为区域金-银矿化普查-评价的可靠补充标志。  相似文献   

16.
<正> 澳大利亚东南部浸染型锡矿化的围岩具有蚀变分带模式,在硅化带和千枚岩带,矿化发育最为强烈。在阿德莱桑(图1),绿泥石化的广泛迭加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些特征,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原始蚀变特征遗迹保存了下来,因此,在勘探花岗岩型浸染状锡矿化时,可以利用矿物的分带性作为地球化学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黔西南含砷热液金矿床中,砷异常与金矿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金、砷空间分带的原因由Au、As矿化分离引起,并受控于Au、As各自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热液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地区原生金矿的围岩蚀变较发育,且不同类型金矿床同时具有相同特征的围岩蚀变类型。多数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矿体或断裂面向两例呈对称分布。金矿化一般随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增强而增强。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围岩和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金矿化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则是成矿流体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演化的产物,正是这种成矿流体沿破碎带活动,形成一个由高温到低温的蚀变类型组合及与之相应的围岩蚀变分带。  相似文献   

19.
<正> 混合岩的成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讨论和争论的题目。下面四种作用之一或四种作用的结合,一般可用来解释混合岩的发育:(1)分离结晶作用各个阶段的岩浆贯入作用;(2)地壳岩石的深熔作用;(3)交代作用;(4)亚固相变质分异作用。贯入作用是Pitcher和Berger(1972)作为形成混合岩(发现于爱尔兰地区多尼戈尔的托尔和法纳德深成岩体中)的机械作用提出的。Winkler(1976)指出了“贯入混合岩”和“原地混合岩”的区别,赞成原地混合岩为深熔作用成因。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不同地质时代的陆源碳质地层中分布有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和脉状的金矿床。对于这些碳质地层的含金性,人们大多是从沉积、变质成因的观点上加以研究,很少涉及不同深度的岩浆作用及伴随的交代作用。因此,碳和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