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相应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励学生,关爱每一个个体,对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教学标准要求的学生。目前,初中教育中出现的学困生现象比较普遍。有不少学困生虚度一二年就辍学,流向了社会。还有大量的学困生虽然没有成为流失生,但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三年拿一个毕业证。因此,"学困生问题"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在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弱智造成的学困生仅占2%左右,绝大部分的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热爱,对学生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班级中,会有不同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不是智力的问题,也不是生理和心理问题,但是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暂时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师稍不重视,他们就会成为永远的落后者。但是教师如果留意观察,用心对待他们,找出造成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让每一只小鸟都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这是教育的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心中充满自信,从而不断获取成功的经历、体验,最终步入优秀生的行列。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爱孩子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后进生比起一般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呵护。教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颤欲坠的露珠。这么说并不夸张,因为一个学生的教育失败,对学校来说可能只是损失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损失了百分之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后进生,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每个学科都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毅力,没有掌握恰当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因此,分析其成因,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每个学科都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毅力,没有掌握恰当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因此,分析其成因,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要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断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成为一堂重要的课程。一堂优秀的、有效的体育课,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从小养成坚强、乐观的意志和品格。这就是说如果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只是强调让学生锻炼身体,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严格意义上讲,学生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前段时间,我曾经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我在许多资料中看到有关学困生工作方面的对策,于是我想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而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辛而重要的工作,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教学水平是获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一、尊重偏爱学困生,与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困生学习上不如人,使他们时常有一种自卑感。常常会遭到老师的冷眼、优生的歧视;在家里常常被家长数落,久而久之,对学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他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更是不容易,尤其是文言文中那些与我们生活相距很遥远的词汇,学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其实,这很正常,因为白话文已经成为生活的主体,不仅是小学生,就是成年人,读起那些"之乎者也",恐怕也会头疼。但是,文言文是我国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学习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会正确学习文言  相似文献   

12.
<正>学困生,一个沉重的话题,上学困生的课也是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冯恩洪教授说:"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分类指导",这就是现在我们开县提倡的"三分教育"理念,对于学困生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教师若冷落或无意伤害,他们就会很敏感地在心理上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多年的教学生涯,在细心培养优生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学习上的这一弱势群体。想帮他们,让他们像别的同学一样享受到学习、思考的乐趣,采取过各种方法,但收效都不尽如人意。没有想到"三分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3.
<正>这个故事发生在2009年的冬天。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冬天,这一年的冬天对于我来说很美丽,也很温馨,更加有深意。因为在这个冬天的平安夜到来前夕,我收到了四(1)班全体学生送给我的自制平安夜礼物——"给韩老师的一封信"。当收到他们给我的来信时,一种充满惊喜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在阅读每一封来信时又被他们真挚的话语感动得一塌糊涂,在那一刻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教师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伟大!为了感谢他们对我的喜欢与支持,我答应他们会给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学困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转化学困生就成为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项难题。学困生的转化在农村学校尤其显得重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对于教师基本的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对于学困生的形成,我也做过多方面的思考,它既有学校的因素又有家庭的因素,既有智力方面的因素又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多是后天的因素,转化学困生应该从学校的层面,教师自身的层面,多进行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知识范围和难度增加,学习要求也相应提高。有些学生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成了学困生。关注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对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不科学、基础知识不牢靠等形成了"学困生"。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生物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通过实施一些方法策略,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现状,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对学困生的研究。我们学校从2012年建立到现在,吸收了来自全县各地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背景复杂,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再加上家庭教育跟不上,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下面我就对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做出分析与研究。一、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过的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出现了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再对知识的灌输进行关注,而是要对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现实联系紧密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会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对家庭、学校等方面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做具体分析,旨在探讨学困生的转变策略,培养学困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