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一、第九课整体结构的安排在第九课的前言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三层意思:一是矛盾与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矛盾规律的地  相似文献   

2.
让英语课堂生活化,使英语再现真实的生活中,就是我们英语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就要依据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材。我们所用的"Go for it"每册每个单元都是有关学生熟悉的话题,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有关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理想等等。而我们现有的教材对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因此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调整。有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和课时的调整。使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因材施教,让英语真正生活化,成为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这部分教材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切入点,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借助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前,我听了一节"植树问题"的研究课,有一些感悟。课始,教师结合教材提问:路长12米,每隔3米栽1棵,要栽几棵树?教师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从2012~2013学年开始,在八年级的数学学科实施了"因人而异、分层教学"课题实验。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有了如下收获。一、"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1.依据教材特点,因人而异分类施教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以往的成绩从高到低把学生分为A、B、C三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困难,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来看,小学生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借助"题境"——培养应用题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对应用题审题不清楚,是不可能高效地进行解题的。新课程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都是以"情境+问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对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有内容相关联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同一写法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对比性教材的"对接"阅读。通过这种"对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互为补充,使学生了解课内文本中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情境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既要领悟教材,又要善用教材;二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三是既要鲜活生动,又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目前初中课堂数学教学的现状,多年来,我在实践中摸索出"四步教学法",并初见成效。所谓"四步教学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学、讲、练、测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成长。一、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如我在讲七年级数学"合并同类项"时,先结合生活实际,由"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需要我们分类"引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紧接着,我围绕教材内容从同类项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音乐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美德,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可见音乐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音乐天堂。那么,如何体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呢?一、备深教材,备足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础工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案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位北方的音乐教师到南方上一节展示课,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和面,但是这一令她得意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教学的失败,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点子,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对于南方三餐以米饭为主食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挑战,正是这位老师不充分地备学生导致  相似文献   

10.
<正>《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九课。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教材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描述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带来的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很极端,但很有震撼力。最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的保护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以苏版教材为例,并从阅读与生活"融合"、课内与课外"联合"、精读与略读"结合"、反馈与评价"应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其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过程,中科院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强调:"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那么如何做到小学数学"生活化"呢?一、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是小学数学"双基"训练的要求之一,一味的技能训练必然导致枯躁,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而技能训练"生活化"则要求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训练目的则着眼于学以致用。在教长方形面积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假期里我们教室地面要铺方砖,如何合理地铺砖呢,分组讨论后再组织全班讨论,大家达成共识:(1)首先要测量教室的长、宽;(2)计算出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7年起,做教师已经近七年了,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完全中学,有初中、普高、职高、中专。我一直在职高任教,可以说我的学生是考不上重点高中、家庭也比较贫困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一般,家庭教育更是一般,在入学调查中竟没有一位家长是有稳定工作的,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一半以上家庭均靠"吃低保"生活。学生学习成绩基础差,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定期洗澡、不讲不通话、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对于这样群体的学生,我一度挠头,不知从何抓起,高中学生上课前必须先点到,维持纪律(包括告诉他们把吃的收起来、把鞋穿上、把头发梳起来、把书拿出来、请安静等),一系列的说教过后,已经过了15分钟,这  相似文献   

14.
<正>鹤壁市淇滨小学,自2003年建校以来,坚持一切面向学生未来,以"乡土文化"为抓手,以"强德树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开发淇河文化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发展之路。爱国首先要从爱身边这片热土开始。因此,学校抓住淇河这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教育资源,从2003年开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以"淇河文化"学习研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抓手,就地取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为此,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爱家乡鹤壁》,该教材分为:序言、走进淇河、历史悠久、群星璀璨、奇珍异宝、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教多年,送走了一批批高中毕业生,也经常有些上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给我写信。在信中,他们不约而同地称我为"芸姐",说我很有亲和力。而我在从教的过程中,自己也感觉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的教学事半功倍。如何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呢?我认为教师扮演好两种角色是关键。一、扮演好课内角色学生和教师接触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内,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直接决定着他的亲和力。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教师如果不能上好本学科课程,直接损害学生的切身利益,即使他再有高超的人际交往技  相似文献   

17.
教材评价是改进教材质量的重要措施,教材适切性评价是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适切性是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表达与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需求之间的适合性质及程度,包括教材与学生一般认知规律的适切性、教材与学生一般生活经验的适切性、教材与具体学科思维培养要求的适切性以及教材与具体学科知识技能学习要求的适切性4个维度,共17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下面,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上必须有情感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情感体验呢?1.立足教材,提倡在读中感悟语文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在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鸟的天堂》为例,我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让学生画出认为美的句子,并注  相似文献   

19.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为了优化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做的。一、运用游戏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让学生深化知识。第一个游戏是报数:几个学生报数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