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文教学要避免学生被教师所"同化",写出千篇一律的"样板"文章,而是要张扬出学生独特的个性,允许多种文体、体裁、题材并存,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百"美"竞艳的局面。怎样做呢?主要有以下五点:改"批"为赏,多就少改;广蓄博览,奠基储蓄;勤于动手,历练摸索;多多涉猎,博闻强记;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下面,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上必须有情感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情感体验呢?1.立足教材,提倡在读中感悟语文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在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以《鸟的天堂》为例,我让学生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让学生画出认为美的句子,并注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追求热闹的课堂环境的同时,一些负面反应也不由得显现了出来,比如,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既轻松,又高效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利用已有的生活认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布鲁姆说过:"对数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起学生切身的感受,只有与学  相似文献   

4.
<正>一堂语文课,老师需要讲什么?怎样的课堂才算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刚好前几天我听过一两堂课,讲的都是杨绛先生的《老王》。第一堂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对人物的赏析、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与参考书上没有两样。可是,学生真的是会了吗?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再没有内容可讲。于是带领学生把"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为什么会愧怍"再总结一遍。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感兴趣吗?听另一位老师的课,学生展示完学习的内容之后,又表演"老王给我送鸡蛋"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本文就此谈几点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新技法。  相似文献   

6.
<正>高尔基曾说过:"教育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今天的孩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尽管有的学困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因此他们这些"丑小鸭"更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和爱护。那么怎样使"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一、了解情况,区别对待要做好"丑小鸭"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客  相似文献   

7.
<正>家长认为孩子难管,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其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了学校也都想让老师捧在手心里。可是一个学校3000多人,一个班级60多人。教师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在管理、教育、教学、生活诸多方面难免疏忽。学生一旦感到不被老师重视,就会出现厌学、说谎、抵触等消极学习情绪,甚至叛逆。同时大呼老师不公平,老师偏心。所以,作为老师,怎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长期的甚至终生思考的问题。可现实工作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一次习惯的动作,一种缜密的决定,都会让学生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异议,从而影响师生关系和正常的教学,更影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我实在不愿看到这些学生""一见这些学生就心烦"……每当听到这些牢骚话,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种怪怪的滋味。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这些学生不够可爱,或者这些学生真得不够优秀。细细想想我觉得矛盾的根源在我们教师自身,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每一个孩子都无可挑剔,那还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曾经的我也年轻气盛过,也因为工作的不如意闷闷不乐过、彷徨过、迷茫过,但现在回忆起来真为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窃  相似文献   

9.
<正>新接班,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我看你怎么"收拾"小张这孩子,前面三年他可是"风云人物"呀!"迎头一棒,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呀?上课捣乱?作业不做?欺负同学?与老师作对?天啊!我该好好地想想"制服"这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我天天揪着小张的小毛病做文章的场面了:你怎么上课又不认真听讲了;你怎么又在队列里讲话了;你怎么又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孩子,给我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支教一年了,一开始我和其他的年轻教师一样,都怀揣着火一样的热情,想着我一定要挥洒我的青春与智慧,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可当我卷起袖子决心要大干一场时,却纠结了,我要怎样教这群可爱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品味"超前,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和教师合拍,就必然先让学生佩服教师,做到让学生信服还真得下一番工夫。那我究竟要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呢?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班级,由于学生学校、家庭教育以及个体因素的不同,总会存在一部分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的存在或多或少地给班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在班级内有的心存悲观心理;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消极叛逆。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要特别重视这一部分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找出造成其现状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促进其转变。作为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动,每年一度的体育中考在紧张进行着,这也促进了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体育中考给学校,尤其是给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带来了活力,其积极的价值不容忽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体质不是很好的,他们害怕体育课,对于记入中考成绩的"中考体育加试"就更加害怕了,怎样使这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不喜欢写作,不知道怎样写是目前学生的普遍反映。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质量呢?如何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呢?就从积累训练、立意训练和语言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很幸运,从大学开始,我就可以和自己钟爱的美术教育伴随,热爱美术,陶醉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而对于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要让他们逐渐认识、了解这门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改变的绘画科目,我们该怎么做?而他们又如何接受呢?我始终在摸索,在实践。一、重视我们的工作因为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支持,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自己也慢慢松懈了呢?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这个学生个性张扬和主体释放的时代,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有效的英语课堂不是靠"管"能够做到的。它需要英语教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倾其爱心,智慧地"理"出好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他们的思维如潮水般涌动。但有时觉得无论自己在课堂上多么卖力,多么认真,课堂显得多么热闹,多么生动,学生却总是难以取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也进行了反思:"应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究竟怎样进行教学才可以使学生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练习的设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每位语文教师都费尽心思地想搞好阅读教学,可往往适得其反。教师的精心备课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的精心设计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张扬,最后收获的是教师身心疲惫,学生对语文兴趣索然。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我们语文教师该何去何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习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网络对话等多种对话模式,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使语文课堂"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下,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学生,只因父母说了几句,便负气离家出走,甚至走向极端结束自己稚嫩的生命,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听着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万分惋惜之余,我不由得锁起眉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都如此脆弱,就如同一层薄薄的蛋壳那样不堪一击呢?一、"蛋壳心理"的成因(一)"温室的效应"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成型"和"定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加和更新着,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新课标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它强调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教师的共同提高,呼唤个性的张扬、创新潜能的开发。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我们的课堂的确焕发了不少生机。可是细细想来,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与涛声依旧的教学行为还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