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个不同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菖蒲人工湿地和白鹤芋人工湿地对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而对TN的去除率则较差,只有32%-63%左右.C/N比值是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氮的主要因素,实验以7:1-8:1为最佳值;水力负荷是影响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另外1个关键因素,实验在0.15-0.20 m3/(m2.d)之间时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反硝化菌强化潜流湿地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脱氮效果及机理,以砾石、红砖碎块、钢渣、陶粒、土壤为湿地填料,茭白、梭鱼草、黑麦草、红叶石楠为湿地植物,构建了两套湿地系统,其中一套投加菌剂,另一套作为对照组,使用双总体t检验方法分析了投加反硝化细菌B8(Pseudomonas putida)菌液于水平潜流湿地系统的操作与生物强化湿地脱氮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将反硝化菌(B8)菌液连续14 d投加于水平潜流湿地后,在强化潜流湿地运行的58 d内,其NH_4~+-N、NO_2~--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3%、94.2%和71.5%;而未投菌的潜流湿地的NH_4~+-N、NO_2~--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2%、74.7%和43.1%,加入菌剂使潜流湿地氮素去除能力大幅提高。双总体t检验方法分析表明,在停止投菌运行的41 d内,接种B8细菌的湿地系统的总氮去除率显著高于未投菌的湿地系统(p0.05);但在停止投菌运行的58 d内,投菌湿地和未投菌湿地脱氮效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确定B8强化水平潜流湿地系统的投菌周期为58 d。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受气温影响较大。针对冬季氮磷去除率的不足,分析低温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强化低温域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措施,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湿地内水力特性对其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理解湿地内部各处的水力特性及优化湿地结构参数是正确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处理数学模型的前提。运用地下水流多孔介质水力方程建立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流特性的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实现了湿地水力模型的数学求解,所得模拟示踪物数值与实测示踪物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人工湿地中多孔介质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了湿地表面长宽比、水力负荷和水力传导度对湿地水力停留分布密度RTD函数的影响,并计算了人工湿地水力效率。结果表明:长宽比和水力传导度对湿地水力效率影响较大,水力效率随长宽比增大而增大,随水力传导度增大而减小,且水力传导度间接反映颗粒粒径对水力效率的影响;水力负荷对水力效率影响不大,但影响RTD曲线的形状,使湿地水力停留时间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5.
构建4种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结果表明:出水各污染物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芦竹湿地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相对较高;芦竹湿地启动阶段和稳定阶段对污染物去除存在显著性差异,美人蕉湿地和空白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填料种类对人工湿地中磷的去除率影响较大,不同填料不会影响启动时间。启动阶段和稳定阶段COD、TN、TP进水负荷和出水浓度都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对COD启动阶段复相关系数小于稳定阶段复相关系数,对TP却相反,对TN两个阶段复相关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流人工湿地是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有效技术,但存在的基质堵塞问题因可缩短其使用寿命而极大降低了该技术的经济优势,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研究的重点.在分析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堵塞的机理和模型,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恢复对策.前期进水预处理、进行湿地数值模拟和强化运行管理等能有效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7.
潜流人工湿地经济植物根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潜流人工湿地中经济植物根际土壤微环境一些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了这些指标在湿地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与湿地NH4+-N ,T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活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反硝化作用强度呈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垂直方向则沿程降低。湿地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反硝化作用强度、脲酶活性与湿地氮素去除能力相关性明显,且与栽种植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提升河流污染防控水平和脆弱河流水质稳定性,根据农村分散式污水特征,综合考虑经济、高效和景观因素,选用悬浮球、沸石、陶粒、煤矸石、碎石和铁碳6种湿地填料,搭配美人蕉、吉祥草、鸢尾、再力花4种植物构建多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以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室外动态条件下对污水中COD、NH+4-N、TP等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了湿地系统水流沿程上的各级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0.2 m3/(m2·d)进水负荷下,湿地系统对水中COD、NH+4-N和TP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分别为84.38%,65.78%,74.67%,出水浓度稳定满足DB 51/2626—20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微生物测序显示各单元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水流沿程上差异性并不显著,但在相对丰度上具有一定差异性,门分类水平上以变形菌门(Proleobacteria)、酸杆菌门(A...  相似文献   

9.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量规模小,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点,采用水解酸化-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应用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250~600 mg/L,NH3-N 30~35 mg/L下,出水效果总CODCr去除率为71.4%,NH3-N去除率为57%,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具有运营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同时对工程设计特点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10.
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垂直流串联水平潜流的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有植物和无植物组合湿地对磺胺类抗生素母体及N4乙酰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组合湿地的去除效率为72.31%,高于无植物组合湿地的59.71%;不同种类湿地植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差异,美人蕉积累量最大,其次为风车草,花叶芦竹最低;植物各部位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积累为地下组织(根)大于地上组织(叶和茎);基质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表现为有植物基质吸附量大于无植物基质,变化范围为0.34~1.59 ng/g dw,表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更有利于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垂直流-潜流组合湿地能较好地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但其降解机理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系统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通过外加碳源来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对N_2O释放必然也产生影响。采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树叶为碳源的外置碳源型的人工湿地系统,以葡萄糖作为对比碳源,研究有机碳源对脱氮效果及N_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和悬铃木树叶作为碳源,在植物分解稳定后,脱氮效果稳定,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和92.5%,比空白组高出15%左右;单批次试验中,芦苇组和树叶组N_2O平均释放量分别为40.91μg/(m~2·h)和34.16μg/(m~2·h),略高于葡萄糖组的6.20μg/(m~2·h),但显著小于空白组的127.45μg/(m~2·h),累积释放量与TN去除量的比值小于0.1%且显著小于空白组;芦苇和树叶组基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PLFAs总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细菌PLFAs占PLFAs总量的比例均接近50%,而真菌PLFAs仅大于7%,细菌为优势种群。因此,向处理低C/N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补充适宜的植物碳源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N_2O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不同填料组合对模拟农田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分别以沸石-砾石、生物炭-砾石、火山岩-砾石、砾石-砾石作为基质,对比4种组合填料对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沸石-砾石、生物炭-砾石、火山岩-砾石、砾石-砾石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90%、49.82%、41.80%、39.2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N去除作用表现为:沸石-砾石>生物炭-砾石>火山岩-砾石>砾石-砾石。沸石-砾石、生物炭-砾石、火山岩-砾石、砾石-砾石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30%、34.23%、32.71%、29.9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去除作用表现为:沸石-砾石>生物炭-砾石>火山岩-砾石>砾石-砾石。沸石-砾石可作为对TN、TP去除效果最好的填料组合应用至农田尾水氮磷去除中。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ˉ-N),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若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氮比(C/N)≥1.o时,室温下经UASB处理4h,NO3ˉ-N去除率为97.7%;若以乙酸为碳源。当C/N≥1.0时,30C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6h,N03ˉ-N去除率为98.6%;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30C下经60h后。N03ˉ-N去除率达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水样在室温下经72h处理,脱氮率达96.3%。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平土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在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硝态氮水平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硝态氮运移通量与运移距离呈负相关的关系,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变化;与土壤水分扩散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随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5个不同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各层土壤硝态氮水平运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明显低于亚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通过建立硝态氮通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的数学模型发现,硝态氮的运移通量随着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进SBR工艺运行方式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工艺的局限性,当要求同时进行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时,基本的运行方式虽在有机物的去除方面可达到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但难以达到满意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对SBR法运行工况分析后提出了兼有脱氮功能、除磷功能及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3种不同运行方式的改进流程,从而在不改变原有SBR反应池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可满足不同尾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相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相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NH_3—N浓度为300mg/L左右,COD为1200~1500mg/L,酚浓度为100~380mg/L,CN~-为10~30mg/L,在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7h和混合液回流比为400%的条件下,出水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我国对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在上流式高效填料床反硝化反应器中,以C6H12O6和Na2S2O3构建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探究其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3-N质量浓度为10.95 mg/L、温度为(25±1)℃条件下,C、N、S质量浓度比为1.3/1/1.9时,NO-3-N去除率在94%以上,TN的平均去除率为92.6%,最佳HRT为2 h,出水pH值始终保持在7.5左右。此外通过对出水SO42-的检测,得出硫自养反硝化对整个系统去除NO-3-N的贡献率随着Na2S2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反应器的沿程处理效果分析发现,NO-3<...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污水中氮、磷的含量,采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的氮磷.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复合处理,结果表明,改性复合后沸石具备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复合沸石吸附氨氮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而吸附磷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叶洛维奇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阐明复合沸石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正>莲花湖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是一条经久退化的蓄水池,由于历史上盲目进行农田开垦,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及其他污染水源的排入,导致莲花湖湿地的面积大幅消减,其蓄水量大大减少,水质恶化严重。尽管如此,莲花湖仍然是多达165种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18种国内外的濒危物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