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搜集地铁维修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指标及数据,结合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现场调研、专家打分等方法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安全生产能力评价模型。通过不定期地对维修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指导维修任务的分配、维修人员安全技能的提升,从而降低因人员问题带来的维修风险,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兼顾经济与安全效益,实现危险化学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运输路径选择的联合互动,建立综合选址-选线模型。该模型考虑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特性、时间属性、路线路面状况及沿线周围环境随车辆移动的变化,以配送中心建设运行费用、运输费用、选址风险、运输风险和敏感目标人数为优化目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子目标权重进行打分,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来求解,并根据模型给出一种启发式算法。网络选址-运输优化可降低危险化学品物流事故率和沿线人员伤亡风险,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物流成本冲突问题,实现最佳网点布局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安全》2008,(4):91-91
在系统安全理论中,确定各基本事件的可靠度以实现所给定的系统安全目标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武汉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系杨静、向晓东教授等将町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2个层次可靠度分配法:最小割集之间采取可靠度再分配法,对构成最小割集的各个基本事件之间采取等分配法,从而建立系统中各单元可靠度再分配量化模型。研究表明,运用该模型可准确、简便地计算出各单元的可靠度,使系统存给定的同标值条件下达到安全性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问题,定量地描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将人群、设施、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作为主要因素,结合实测数据和专家打分数据计算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指数,并对风险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局部最高密度对人群密集场所的风险影响最大,利用采集到的人群数据以及专家打分的定性指标可以实现人员密集场所风险快速评估,进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人员密集场所提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活动水平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14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有波  吕淑然  杨凯 《安全》2015,36(10):58-61
根据安全理论、现场调研和专家数据,提出并筛选出企业职工劳动安全的三级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职工劳动安全评估模型,综合评判职工劳动安全能力。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评估辅助软件,将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和其他数据导入软件系统,实现自动化评估功能。  相似文献   

7.
民用机场飞行区安全风险识别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民用机场飞行区安全风险关键诱因,首先采集飞行区安全风险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检验识别飞行区安全风险因素;然后依据范畴间的关系提出风险因素交互作用假设模型;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模型。研究表明:飞行区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机械设备设施风险等4个核心范畴和31个主范畴,对飞行区安全风险影响最大的核心范畴为人员风险,对人员风险影响最大的主范畴为管理能力; 4个核心范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人员风险对管理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对机械设备设施风险、环境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反映高铁车站运营的安全管理现状,在参考铁路法律法规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由4个准则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的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并应用区间数特征根法(IEM)确定指标权重,结合Vague集建立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北某高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现状。实证表明:车站设备水平和人员能力水平对高铁车站运营安全影响较大。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可为其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方案提供参考.运用FDS和Pathfinder软件,对某地铁站进行火灾模拟,得到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计算人员疏散可靠度.结果表明:地铁车站不同火灾类型中,站台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可靠度最低,开启通风排烟系统可大幅提高;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域火灾人员疏散可靠度较高,现有疏散设施可基本满足人员安全疏散需求.  相似文献   

10.
赵泽民  马丁  王培怡 《安全》2023,(4):23-29
为综合评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水平及识别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人员、车辆、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1-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云模型理论对危货运输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并以某市为例进行实际运用分析。结果表明:危货运输企业的整体安全风险属于中等水平,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薄弱之处。基于云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能有效展现企业安全现状,有助于辨识不同管理环节的短板以进行针对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TOPSIS模型的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配置水上应急资源能有效提升水上搜救效率。在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应急资源加权的投入产出比为目标函数,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并结合逼近理想排序法对救援效率进行综合排序。以长江江苏段10个分支局的应急资源配置为例,获取各分支局的投入冗余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取应急资源配置的冗余程度,从而分析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效率,为海事主管机关优化水上应急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国内外6个典型低碳产业园案例,归纳总结出再生利用型、清洁生产型、产业耦合型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横向对比分析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的特点,纵向对比分析国内外低碳产业园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3种类型低碳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临界风速是Y型合流分岔隧道能否有效抑制烟气侵入分岔支路的重要参数。为确定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对影响Y型合流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相关因素进行量纲分析,推导出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主分隧道高度比、连拱长度及隧道分岔夹角这4个因素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临界风速最大的火源位置,并对上述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火源距分岔段隧道洞口15~25 m时临界风速最大;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小于0. 3时,隧道临界风速与火源热释放率呈现1/3次方关系,当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大于0. 3时,隧道临界风速不再随火源热释放速率增加而增加;临界风速与分岔隧道高度比近似成-3/10次方关系,与分岔夹角成-3/40次方关系,而与连拱长度无关。进而得到分岔隧道临界风速的无量纲计算模型,且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评价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建设,基于基坑病变机理和大量工程实例构建了一套包括3级指标、10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等级量值区间,结合最小二乘法和熵权法,提出基于融合权重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并基于可拓学理论综合评价基坑工程的健康等级。以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4个站点的深基坑工程为案例,评价其健康状况,根据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理论,运用水晶球对工程实例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具体的敏感因素,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工程实用性,为轨道交通站点的基坑安全管理提供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工艺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施工阶段风险概率高、风险损失后果严重等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学理论建立可拓评价模型,通过定量化、模型化的方式使矛盾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得到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后,结合工程实际和专家打分确定安全评价指标权重,进而通过计算评价指标和对象之间的关联函数和关联度,最终得出目标层所属的安全等级。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可拓学的安全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施工安全等级,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含钒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比表面积与孔隙率测定仪(BET)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分析含钒烧结矿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温度、NH3/NO摩尔比、空速、SO_2和H_2O对含钒烧结矿催化剂NO_X转化率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烧结烟气脱硝工艺。结果表明,含钒烧结矿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Fe_2O_3和V_2O_5,在窗口温度为300℃,NH3/NO摩尔比为1,空速为1 000 h-1时,其NO_X转化率可达67%以上;H_2O能促进NO_X的转化,SO_2会降低含钒烧结矿的催化活性,当H_2O和SO_2同时存在时,NO_X转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依据吹吸式通风原理,设计了一种氧化铁皮粉尘污染控制装置,通过对吹气、吸气罩的理论计算及实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参数,为冷轧带钢氧化铁皮粉尘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废水中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吹脱时间、pH值、超声波功率及气液比4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气液比、pH值、吹脱时间。确定对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超声功率90 W,超声吹脱时间90 min,pH值12、气液比600∶1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1.60%,与预测值接近,表明拟合度好。试验模型可以用来指导超声吹脱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停车视距计算未涉及弯道参数及路面凝冰引起的路面摩阻系数降低等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因素,以AASHTO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弯道路段车辆行驶时的受力、路面摩阻系数、超高、圆曲线半径等因素推导了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得出了最不利情况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参考值。当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若车辆以交通安全法规规定的冰雪路面最高车速30 km/h行驶,通过对比该行驶速度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与我国规范规定的停车视距可知,没有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以现有道路设计采用的停车视距反算出在役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的安全行车控制速度,为凝冰路面弯道路段车辆安全行驶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究了油脂对污泥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对污泥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与油脂的含量相关。当油脂质量分数由0提高至30%时,生物气的产量(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计)也由385 m L/g提高至489 m L/g,然而继续升高油脂含量会抑制生物产气。机理分析表明,适当提高油脂含量能够提高有机物的溶出、VSS的减量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从而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过高含量的油脂会抑制有机物溶出和VFA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