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1990年与2002年2个时像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转换矩阵和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数,对比分析了额济纳绿洲12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 耕地、河岸林地、灌草林地和水域的面积分别减少66.68%、0.70%、21.70%和59.38%, 城镇用地、荒漠灌丛、荒漠草地和难利用土地分别增加了0.95%、36.34%、26.16%和31.03%;2002年额济纳绿洲景观缀块形状的破碎化和复杂性程度要高于1990年;额济纳绿洲具有从河岸林地和灌草林地向荒漠灌丛和荒漠草地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道路景观对生态环境的5方面影响,即对生物及生境的影响、对环境的物理影响、对环境的次生影响、对大尺度景观的影响及综合影响,提出保障道路景观生态安全的策略,主要应从道路及其网络规划设计和建设、交通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生态工程措施、道路的使用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笔者认为,要减少和缓解道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基础、生态道路及其网络建设措施和有效使用管理是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据;同时指出,我国未来应以高速公路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在实践中应用并促进道路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带动中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开发强度最大的辽河中下游———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根据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通过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并借助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的理论方法,对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块金值C0所占比例在3个年份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非结构性因素对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但结构性因素(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类型等)仍然对本区景观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5 km采样间距内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具有高度的空间相关性;2)1989—2010年下辽河平原景观生态安全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各安全分区的面积比例和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3)1989—201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略微下降趋势,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显著性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孙君  王志峰 《环境与发展》2020,(4):27-27,29
通过Quick Bird、ZY-3商业卫星影像遥感解译提取台雄水库周围区域2008年、2018年共2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叠图法、景观指数法分析了水库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等。主要结论如下:台雄水库采取了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工程建设对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影响有限,工程建设和运行基本未改变生态系统总体异质性,对区域生态体系的阻抗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不相容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的经济-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耕地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土地垦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出现不同等级的上升趋势,以上指标对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有重要贡献.但单位耕地化肥负荷、森林覆盖率、灾害指数、盐渍化程度、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安全等级下降,而且盐渍化治理率和人口密度的安全状态均在较不安全等级以下,成为该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制约因素.2)1995-2010年,渭库绿洲土地生态水平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不完全符合安全与较安全的标准,水平等级不稳定.为了促进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不断提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土壤盐渍化程度,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环境因子、生态环境压力因子、社会经济因子3个方面入手,对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郑州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郑州市的生态安全建设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特点及理论基础,并对在中国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项目对景观影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影响因子入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景观功能与稳定性、景观冲突度和景观质量预测等3个指标,能够满足影响评价的要求.采用这些定量方法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亚系统的23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模型构建,测算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再选取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福州、深圳等9城市,分析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目对我国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大小.结果表明,3项目的权重分配差异不大,反映这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相似.按评价指数大小排序结果显示,福州、深圳两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态势居所有城市之首;有7个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安全等级;其余26城市为生态临界安全或不安全状态.我国城市环境状态对于决定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城市压力指数值差异不大,人文环境响应指标值相对较低,反映我国城市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贡献的差异,其中人文环境响应项目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省13个城市1995-2005年城市环境状态、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的2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1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5年的实证数据.结果表明,大连、葫芦岛和营口不同年份的生态安全指数都较高,基本处于生态安全和理想安全水平;朝阳与锦州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最低.3个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非常相似,并与PSR模型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通过3个预测模型得到的城市生态安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安全建设是协调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选取东辽河流域11个县市区,借助GIS格网赋值技术,讨论了基于GIS的东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首先,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然后,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法赋权并量化计算;最后,建立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进行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结果表明,公主岭市是生态安全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0.78%;西丰市和东辽县是生态不安全区,约占流域面积的13.07%;其余8个地区为生态安全中等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6.15%.评价结果与各地区现状生态环境评价基本-致.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生态安全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资源锐减;2)生态破坏;3)水土流失;4)土地沙化;5)环境污染;6)生物入侵;7)灾害频发;8)生物多样性降低;9)食品安全面临挑战;10)其他问题,如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疾病和公共卫生存在诸多问题等.为确保新阶段江西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以下具体对策和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加强水利建设,增强抗灾能力;3)采取综合措施,整治生态环境;4)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以法维护生态安全;5)加强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6)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有偿保护;7)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8)强化科学研究,确保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1-2007年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上要影响因素为较大水资源压力和亟须改善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曹玉 《环境与发展》2020,(2):190-190,192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地在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远离了自然,生活环境已经不再健康,雾霾、水污染以及绿化的减少,都严重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在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之后,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环境的改造,引入原生态环境景观,希望获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公园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开始追求原生态,综合考虑了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的设计,发挥原有自然环境的作用,让人工设计与自然天成融为一体,打造城市中心的绿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为人类建设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城市作为人口高度聚集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安全具有脆弱性.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计算,从选取关键因子入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12座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通过因子得分和聚类分级结果得出结论:牡丹江排名第一位,生态安全程度较高;而作为黑龙江省中心城市的哈尔滨生态安全程度却较差,但提高潜力很大.通过分析,针对黑龙江省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景观空间格局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5.6099 T/(hm2·a),处于较高的稳定平衡状态;全年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较大,为Dy=494.7万人次/a;景观破碎化程度低,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生态安全性状与维护较好,但仍要注意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对局部脆弱区域应加以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7.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山风景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宝贵的资源,保持景区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是黄山风景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周广胜、张新时建立的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的生态完整性维护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景区内敏感资源的生态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容量状况,对黄山景区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系统处于高亚稳定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不良干扰的能力和破损生境的修复能力,但要注意规范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扰动,保护珍稀动物,优化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