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油污水的电催化杀菌工艺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稳阳极借助于电催化方法对油田污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B)、腐生菌(TGB)进行杀菌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并对杀菌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30mA/cm2、极板间距2cm、pH值5.0下处理30min时三种细菌的杀菌率均达100%。通过对杀菌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在电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氯对杀菌效果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代表自来水中易被灭活和不易被灭活的微生物,研究了微波无极紫外光最佳杀菌效果的极限浊度和照射时间。在此条件下,考察了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杀灭情况,并与普通中压汞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210s,微波无极紫外光杀菌率高达99.92%;为了获得最佳的杀菌效果,原水浊度应<8NTU,杀菌的极限浊度为40NTU;微波无极紫外光在180s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达到100%;在300s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率达到100%,明显高于普通中压汞灯产生的紫外线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细菌二次污染的问题,研究了3种载银抗菌吸附材料对于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杀菌效果,同时优化了应用条件。结果表明,较之于载银电气石和载银硅藻土,载银沸石在达到相同杀菌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更多的节约成本,更适合应用于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当载银量为64.56 mg/g的沸石投加量为0.06 g(每100 m L水)时,杀菌率高达94.52%。用其处理黑龙江某地生活饮水,其杀菌率可达85.33%,饮用水处理后的微生物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4.
通过优化的PVA-H3BO3包埋法制备了抗菌PVA小球,并用新制备的小球填充柱床进行水处理研究. 结果表明:抗菌PVA小球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在杀生剂添加量为m(杀生剂)∶m(PVA)3∶2时,杀菌率达到(92±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包埋了杀生剂的抗菌PVA凝胶小球是一种多孔性的球形颗粒,结构较密实,并且包埋效果理想. 随着填充高度的升高、处理液与抗菌材料接触时间(停留时间)的延长、处理液出口端流量的减小, 填充柱的杀菌性能逐渐升高;对于30mm×300mm的填充柱,当填充高度≥20cm, 停留时间≥0.5 h,出口端流量为2.7 mL/s时, 杀菌效果较好. 对于50mm×500mm的填充柱,在填充高度为10 cm,停留时间为0.5 h,出口端流量为2.7 mL/s时,其杀菌率为(93±1)%.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臭氧在鱼类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了臭氧水处理系统和基于PLC水体臭氧浓度在线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气源为纯氧和空气产生臭氧在养殖水体的溶解和衰减过程,进行了纯氧气源产生臭氧设定浓度的鱼类消毒杀菌试验。结果表明:纯氧产生的臭氧适用于鱼类和水体的消毒杀菌处理,空气产生的臭氧适宜于氨氮、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处理;水产养殖中利用纯氧为气源的臭氧消毒杀菌处理过程中,建立精准的控制系统,可达到需要的实时检测和控制臭氧浓度,进行安全可靠的消毒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6.
电场与放电杀菌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安全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空气隔离-同轴降膜反应器对饮用水进行电场和放电杀菌,在输入电压10 kV、频率12.5 kHz、处理时间50 s时,细菌总数分别减少了3.77和3.85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放电杀菌的能量利用率及杀菌效率均高于电场杀菌.流式细胞仪和荧光电镜检测发现,电场和放电杀菌均对细菌蛋白质造成损伤,且电场处理过的细菌存在可进行损伤修复的亚致死细胞,而放电杀菌则不存在亚致死现象,表明放电杀菌具有较高的杀灭率.杀菌过程中活性自由基检测结果表明电场杀菌技术不会产生自由基等活性物质,相比较而言电场杀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臭氧氧化法处理饮用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空气流量,温度,湿度对臭氧产生浓度及产生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气液反应器类型对臭氧吸收的影响和臭氧灭菌效果,研究表明臭氧对普通源水的杀菌效果较好,大肠杆菌杀菌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体中的细菌多以游离形式存在,主体物质为蛋白质,一般带有负电荷。本实验采用电絮凝-微滤法对饮用水进行杀菌实验的研究,并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值、氯离子对杀菌效率的影响及杀菌机理。实验表明电絮凝-微滤杀菌效果显著,且在电流密度为15.8A/m^2,极板间距为1.0cm,pH值在酸性范围内杀菌效果比较好,此外氯离子的存在有利于除菌。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负载TiO2光催化杀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颗粒负载TiO2的光催化杀菌作用,探讨了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杀菌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紫外光的杀菌效果,当钛酸丁脂与无水乙醇比例为1:8制备TiO2溶胶,活性炭颗粒浸涂凝胶一次、在450℃煅烧2h,20min的杀菌率可达88%,在溶胶中掺杂Fe3+的杀菌率可达到95%,提高了活性炭负载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X33双众功刀52高压静电杀菌灭藻技术研究/徐洪斌(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污染防治技术/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一2(X犯,巧(l)一20一22环图X一11 高压静电场处理水伴随其电导率、溶解氧、声值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杀菌灭藻效果。其最佳工作电场强度为20kv/m,循环处理6h以上时杀菌率可达卯%以上;循环处理14d以上,藻类的杀灭率可达1田%。杀菌灭藻的机理是因为水中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OH自由基等物质,破坏细胞生存条件促使细胞死亡。图7表1参3X332(X) 202753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挂膜启动过程水质净化效果变化的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在微污染生物预处理方面较成功的例子,并提出了如今微污染原水预处理所面临的有机物去除率不高及生物处理池的泥沙淤积和填料结泥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藻原水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树脂分级等手段表征了原水有机物特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中试运行对预臭氧强化混凝藻类去除效果、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变化和去除、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藻类活性测试研究了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浓度的臭氧(如1.0 mg·L-1)进行预氧化,可有效提高藻类去除率,从常规混凝沉后水的55%~85%上升到95%左右,最高去除率达到99.3%(预臭氧1.0 mg·L-1,PACl 3.0 mg·L-1);THMFP(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总体去除效果从常规处理的117 μg·L-1降至46 μg·L-1;高投量(≥2.0 mg·L-1)预臭氧,促进了藻类灭活,但影响了有机物的去除.藻类活性评价臭氧氧化和常规水处理过程对藻类作用存在显著差别.常规混凝对藻类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剂量混凝剂对藻类活性影响差异不大;而臭氧对水体中的藻类有灭活作用,在0.5~2.0 mg·L-1臭氧条件下,藻类活性降低至12以下,且该指标随着臭氧剂量的加大显著降低.紧随其后的混凝过程中,混凝剂或者其水解过程的某些成分对臭氧灭活藻类有增效/催化作用.与传统的显微计数法相比,藻类活性试验更明确地表征水处理过程对藻类生存状态的影响,为水处理除藻机制研究和工艺设计提供更清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水预处理氨氮降解试验,利用考虑最小基质浓度的Michaelis-Menten方程,采用Matlab优化工具函数curvefit,拟合得出原水生物硝化氨氮去除速率动力学模型;同时使用symbolic工具包中的solve函数对多级完全混合式原水生物预处理硝化反应器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模型计算值与实际中试运行效果较为一致.进而利用GUI系统,采用Matlab系统开发出微污染原水生物过程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运行参数选择和设置、实时仿真、效果预测和动力学参数修改等功能,可方便应用于工艺的设计、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姚江水质为pH6.8~7.4、浊度9~20NTU、色度25~37度、NH+4-N1.0~9.0mg/L、NO-2-N0.075~0.25mg/L和CODMn8~18.9mg/L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除污染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化池进水处填料层生物膜厚度为0.3~0.5mm,出水处填料层膜厚为0.1~0.3mm,仅为污水处理中普通生物膜厚的1/10左右.当水中溶解氧控制在7~9mg/L时,填料上生物膜全是好气层,无厌氧层存在.生物接触氧化法净水过程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好氧的生物作用过程,包括生物膜吸附,生物絮凝,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及氨氮的显著硝化等作用.生物膜上的细菌主要是高好氧贫营养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大部分自来水厂仍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作为饮用水处理工艺,这对处理较清洁原水是有效的,但对于被污染的原水,处理效果很不理想。针对目前水源水质污染状况,本文对微污染水源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国内外应用情况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UF膜与混凝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冬季黄河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难题,采用混凝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超滤系统对冬季黄河水进行了净化研究,通过投加混凝剂Al(2SO)4·318H2O以及粉末活性炭,比较了其对于原水的处理效果和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超滤系统用于处理冬季黄河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和膜过滤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调整合适的操作参数,其对低温黄河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NH3-N、铁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60%、30%、80%和96%以上,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标准。对于已污染的膜,水反冲洗、水/酸洗、水/碱洗可使膜通量恢复至新膜的38%,82%,89%。  相似文献   

18.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Biostyr处理微污染水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iostyr对浙江省T市某水厂微污染水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在气水比为2∶1,滤速6m/h,水温24~32℃的运行条件下,其对水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高锰酸盐指数24.1%,氨氮81.7%,亚硝酸盐氮79.9%,浊度49.0%。完全能达到生物预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质对饮用水消毒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珠江广州河段一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经预处理后,用Amicon YC-05,YM-1,YM-3,YM-10,YM-30,YM-100和ZM-500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其进行分离,分析各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可溶性有机物的DOC,同时,对所分离出的各种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DOM与消毒剂Cl2和ClO2作用.结果表明,在各个级别的DOM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DOM占总DOM的一半以上,这表明该水源水已经严重地受到人为的污染;而且该相对分子质量级别的DOM也是消毒过程形成三卤甲烷的主要前驱物质.另外,这一类型的DOM在消毒过程中形成THMs与未分级的水源水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