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科学监测和评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进展是确保实现远景目标的关键,也是目前开展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内涵、理论基础和实践认识,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丰富,其建设重点内容应突出绿色低碳、环境优良、生态良好、环境健康、生活环境等5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库设计要考虑体现美丽中国建设主要领域、重点聚焦生态环境,充分衔接有关方面指标体系、充分吸收地方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等4个方面的思路,提出了指标库设计需要遵循战略导向性、科学合理性和动态差异性等3个方面的原则,构建了五大领域10个维度51项具体评估指标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库,最后提出了通过采用剔除、替换、新增等3阶段指标筛选技术步骤,指导各地构建本地区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时的指标体系,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从理念到实践、从目标到结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好乡村安徽“探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毋庸讳言,如果说城市是国家"脸面"的话,那么乡村就是国家的"毛细血管"。建设美丽中国,让农村美好起来,这是当然的要义,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是广大群众的新期盼。在安徽,从省到市,从县到乡,美好乡村建设急剧升温。山要绿起来,水要清起来,人要富起来,当前,江淮大地上的乡村容颜正在悄悄"变脸"。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3]。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新时代"三农"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都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以及路径。要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率先实现乡村绿色振兴,第一,要形成绿色治理模式,使全民参与保护并能共享保护成果;第二,要形成与保护互促的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的技术路线。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浙江仙居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龙头带动社区参与保护、共促发展方式转型,构建了以绿色公约、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为标志的"三绿"治理机制,与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一起初步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使乡村振兴的绿色化道路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因地制宜在农村地区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提升农村地区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打造美丽乡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当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潘岳 《绿叶》2007,(10)
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仿佛一面旗帜,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看到了一幅人文的、生态的、文明的美好画卷,人民群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徜徉在美丽的乡村,步行在城市的花园;江南的水网澄澈见底,北方的山城湖光山色,这才是中国人最美丽的家园,也是我们梦想的"生态文明"的画卷。人民群众将因这个"生态文明"的旗帜而受益,千秋万代之后的子孙们,将因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欢欣。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十七大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而额手称庆。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既是协调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以重点生态区、农村贫困区和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地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态化、循环化转型发展为基础,注重产业—生态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技术组装,以重点领域的协同推进带动整体范围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找到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孔炯 《绿叶》2012,(12):83-86
“美丽张家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绿色新崛起”,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理念; “生态新家园”,一个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从全国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诞生,到成功搭建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再到首届江苏省“生态文明号”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近年来,张家港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铺开了一幅“美丽张家港”生态文明的新图卷。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和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将"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目标之一写进党章。2018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农村环境的全面整治和村容村貌的彻底改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当前在青海农牧区环境整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推进乡村环境改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文章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确立为出发点,介绍了...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来,为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计划,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本文在梳理过去十年国际及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发布局情况,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研发计划和推进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主要研发内容及取得的阶段进展,并基于现状与期望分析,辨识有关领域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关于下一步科技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党的二十大之后科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方案分为十个部分,共56条,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汤伟 《绿叶》2013,(1):52-60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前十年的发展格局.未来十年中国既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同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机遇。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安全是十八大生态文明的目标,无疑对环保事业的顶层设计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从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作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培植生态文明意识,是新时代下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振兴乡村,政策的优先次序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守住绿水青山,并获得金山银山?陈润羊的新作《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经济协同模式研究》,对此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即通过环境经济的协同发展,可以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这两个基本目标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生态治理成效显现,面对问题毫不松懈,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走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居高不下,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给乡村振兴造成重大阻碍,迫切需要补齐农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这一短板。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决定农村灾害应急与生态保护之间具有高度协同性,基于灾害应急和生态保护协同视角提升农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从目标、机制、主体、防控、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农村灾害应急和生态保护的协同体系,并在协同体系下提出从机制体制、监测预警、保障设施、统筹关系体4个方面推动农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为减少灾害损失、降低“因灾返贫”风险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厕所问题是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最直接体现。推进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对材料、能源、环保、建筑等产业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关键一环,涉及生态环保、卫生健康、乡村建设、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近年来,我国开展大量农村厕所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在厕所系统性、理念意识、安全舒适、技术适应性等方面仍有差距。建议围绕厕所革命的阶段性多目标要求进行系统部署,以整体提升厕所系统的环保卫生、安全舒适、经济持续性为核心,准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增强多技术方案供给和商业模式选择,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兰溪市游埠镇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以来,环境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种植水平不高、生态产业未形成规模等问题。立足新时代背景和游埠镇自身的地域与文化优势,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目标指标体系,游埠镇应将保护衢江生态安全、发展生态农业和古镇旅游、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以及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