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排放贸易机制”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议定书”所规定的3个“灵活机制”之一。其实质是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减轻其承担减排与控排温室气体义务的费用。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新生事物在欧洲登场了,始作俑者是英国、丹麦等一些欧盟国家。6年光阴转瞬即逝,至今已有5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被“卖”了出去。回首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历程,人们发现:二氧化碳轻飘飘,个中背景沉甸甸。1拒绝议定书,美国少支出了吗美国抛弃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2.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4,(4):30-33
世界10大污染物质 二氧化碳: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50亿吨,其中约10亿吨被森林吸收,15亿吨被海详吸收,余下的25亿吨留在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目前由于人类每年排放二氧化硫气体达2亿多吨,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引起并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5,(3):71
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欧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全国碳市场建设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14年~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2019年是正式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2008年4月23日在北京宣布,其注资中国和美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工作正式完成,总注资额达到400万美元.该项目的完成将产生62万吨的二氧化碳补偿额度指标--这一数字是根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录核算出来的.该数字相当于AIG全球业务部门在2006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总量.作为公司环境策略的一部分,AIG将把这些指标进行封存.  相似文献   

5.
《绿叶》2021,(5)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的临近,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上涨,交易活跃度逐步上升。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77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达到10.44亿元。  相似文献   

6.
梁艳  郇志坚 《绿叶》2012,(8):81-87
近年来,全球碳市场进程表现出存在分割格局、EUETS配额分配供求失衡、长期价格信号缺失、监管不力风险加大、CDM的改善等特征。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应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加强碳交易相关制度建设、构建碳交易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机制、培育多层次碳市场交易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等措施谋求碳定价权,把握我国碳市场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2008,(2):43-43
据了解,2005年,全国工业污染物COD排放量为554.7万吨,废水排放量为243.1亿吨,工业废水排放平均浓度为228mg/L。其中造纸行业COD排放量为159.7万吨,占全国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8.8%,废水排放量为36.7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5.1%,造纸行业废水平均排放浓度为435mg/L,未达到造纸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正出口产品大量制造温室气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越来越多地把碳排放"外包"给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自200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每年140亿吨,其中约有20亿吨来自出口产品的制造。越来越多的全球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10.
<正>在2月4日举行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批行业企业将由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5个传统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年排放量大于2.6万t的企业构成,碳市场排放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t。如果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可达12亿~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额将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将达600亿~4000亿元。自2013年6月以来,我国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地建立了7个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此前表示,7省市的碳交易试点都明确了  相似文献   

11.
在限制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控制全球变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目前,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绝大中份是发达国家在过去150年内排放的。它们目前的排放量仍占全球人为排放量的四分之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是它们正当的发展权利。作者讨论了各种限制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协定方案,认为可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制度是比较现实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前沿动态     
<正>国际动态能源革命走向低碳化国际能源署近日指出,全球性能源革命正在进行,但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仍需要做大量工作。国际能源署即将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如果没有新政策出台,化石能源将继续提供全球大部分能源,到2005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增长到57千兆吨;《世界能源展望2010》提供了到2005年全球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最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相震 《四川环境》2012,31(3):70-75
中国强制碳交易标的物的确定、排放权的分配、排放源的监测核查等制度设计尚不明晰,也未出台温室气体交易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碳减排体系尚未真正确立。碳市场处于初建期、探索期。通过对碳交易活动的背景、实质、运行机制以及国内碳交易现状的分析,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展和国内政策行动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环境教育》2010,(11):4-4
1.39亿吨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许永盛11月13日表示,“十一五”以来,截至2009年底,共关停6006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根据测算,关停的小机组所发电量用大机组来替发,每年节约原煤6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亿吨。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10,(6):62-62
印度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印度温室气体年排放置从1994年的1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2007年的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增长3.3%。印度电力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年均增长5.6%。紧随其后的是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统计,我国目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其中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到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两控区”削减20%。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也明确要求: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控制在180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控制在1450万吨。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关于二氧化硫减排的任务和要求,遏制我国酸…  相似文献   

17.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碳壁垒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亟待破解低经济附加值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通过构建贸易碳生产率和贸易失衡度指标,从国家整体、双边贸易和三次产业三个层面,定量揭示了1995—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和经济损益失衡现象。结果表明,2019年贸易净增加我国国内碳排放9.3亿吨。其中,中美和中欧贸易碳逆差分别为2.5亿吨和1.6亿吨。第二产业贸易导致9.8亿吨碳排放净流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贸易分别引发0.4亿吨和0.2亿吨碳排放净流出我国。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碳生产率为1.0欧元/千克碳,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我国出口贸易失衡度为1.9,承担了相较于自身出口经济收益占比近两倍的碳排放责任。在我国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碳生产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失衡度小于1.0。我国已成为国际转移排放的“污染避难所”,亟须通过采取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加三产贸易占比、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等措施,应对更趋复杂的贸易和气候变化争端。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吨,城市污水处理量仅为149.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占34%∽35%,城市污水占61%∽65%。"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向我们昭告了水污染的严重,可地球所受到的破坏还远远不止这些:土地的沙漠化、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承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工业部门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本研究首先剖析了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以2015年为基准年,面向2035和2050年美丽中国建设两阶段战略目标,研究提出了工业园区碳减排的目标、路径和潜力,以期为园区深化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园区CO2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碳捕集等低碳路径,2015-2050年全国园区预期可减排CO2 18亿吨,在2015年基础上减排60%以上;其中,2015-2035年减排8亿吨,2035-2050年减排10亿吨。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承诺倒逼中国环保动真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伯强 《环境教育》2014,(12):16-17
正11月12日,在中美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中国首次提出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此之前中国碳强度指标的承诺是相对减排,只要GDP增长,二氧化碳排放会随之增长,只需要增速减缓就行。这一次则是绝对量减排的承诺,2030年碳排放峰值将成为倒逼机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排放峰值可能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