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集散市场、分拣中心与加工园区等新兴产业形态令人瞩目。这些新兴产业形态的出现是再生资源产业经济效率提高的要求,是产业地位提升的需要,是先进理念注入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其代表着再生资源产业更先进的生产力,标志着再生资源产业的庞大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应从新兴产业形态中,发掘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盈创模式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是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重要载体,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要克服"技术"和"政策"两个瓶颈。通过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案例剖析,说明全社会要为再生资源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真正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作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抓机遇,转观念,围绕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不断完善、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园区将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平台,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相似文献   

4.
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宏观发展环境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所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很不平静。国际金融危机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影响正在消退,部分产品的价格渐趋稳定,但遭到破坏的市场基础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同时,再生资源产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再生资源企业逐步适应和接受税收政策的调整,关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而且扩展到城市矿产、报废汽车拆解加工等新的领域。有利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逐渐形成,其新兴战略产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将在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迅速,显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探讨再生资源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了1992—2016年再生资源产业的专利信息情况,并从专利数量的年度发展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区域分布、专利IPC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以此说明再生资源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再生资源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演进历程有所契合,科技创新对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正在显现出来,对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应加以扶持,同时推动产学研平台的构建,引导更多的创新主体进入再生资源产业。此外,要围绕产业开展更广泛领域的科技研发,从而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瓶颈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由之路。以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为对象,探讨了十堰市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十堰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汨罗市作为我国循环经济重要领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历史悠久,已初步建立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加工利用系统和废弃物资无害化处置系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面向"十一五"的新时期,汨罗市必须针对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两散一低"问题,立足科技创新,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创新网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依托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园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再生资源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以废弃物流通、加工利用为主营内容,具有补链特征与技术先进性,主要为滨海新区提供生产性服务。为了适应滨海新区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再生资源产业应不断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扩展服务对象,提高资源流通和集散能力,并挖掘向再制造产业延伸的潜力。建议尽快制定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指导方案,实行优先采购制度,并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参与社会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再生资源产业运输和物流系统,不断提高产业的升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综述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的实践情况与理论研究,对再生资源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根据2003年至2009年统计年鉴中关于"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相关数据,对再生资源企业数量、性质、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等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的再生资源产业结构,提出发挥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