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德霍普东北约150公里处有一个为化岗片麻岩所包围的重褶向斜,该向斜主要由基性岩石组成,其中含有条带状铁质岩石和其它外地壳成因的岩石。这些片麻岩和含铁建造的变质程度良为上部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外地壳岩石序列的总厚度为2—3公里,其下部为石英岩和变质杂砂岩,向上为石榴石-绿泥石片岩和含有氧化铁及碳酸盐的条带状含铁建造,顶部为绿片岩相的变基性岩类。D.布里奇沃特等人认  相似文献   

2.
1949年在外贝加尔东北部发现的乌多坎含铜砂岩矿床,无论是在铜的勘探工业储量方面还是在其有别于已知建造的含铜砂岩矿床的一系列突出地质特点方面均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勘探结果,乌多坎矿床的铜储量为20百万吨以上,铜的平均含量为1.5%。伴生组分:银,平均含量为13g/t矿石中);金,含量为0.5g/t(精矿中);铁,与黄铁矿结合的。该矿床是含铜砂岩矿石建造的典型代表,具有该矿石建造所固有的一切特征(矿化局限于红色岩组的沉积建造中,具成层现象;矿体顺围岩层产出,在地质年龄沿横向变化的剖面中成层分布,具有原生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岩和变质岩作为变质岩中某些矿床类型(铁和金、多金属、铜黄铁矿、云母粘土、稀有金属及其他矿床)形成时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北拉多加湖沿岸(波罗的地盾东南部)在宽温度范围内(以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和不同压力下(红柱石-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许多研究者通过对变质黑色片岩层中金矿床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金矿床是由原始沉积岩变质而成的。这一点已为下述事实所证实:这些黑色片岩中的金矿床主要产于变质程度达绿片岩相(据А.А.Маракушев资料,从泥质片岩相到云母片岩相)的变泥岩  相似文献   

5.
浙江诸暨陈蔡地区的陈蔡群为一套付变质岩层,它由中深变质的片麻岩、片岩、变粒岩、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总厚度可达8500m,不整合伏于乌灶组之下。浙江省区测队将该群分为a.b.c.d四个岩性段,各岩性段间均为整合接触。a段,以含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含榴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透辉石大理岩及少量石墨片岩,有时可见含磁铁石英片岩。与双溪坞群呈断层接触;b段,以黑云二长变粒岩及斜长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厦沙高速公路边坡云母石英片岩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强度测试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风化程度的云母石英片岩在结构和强度上的各向异性特征,分析了云母石英片岩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多种地质作用,云母石英片岩的矿物形成了独特的定向排列结构,使岩石具有明显的片状构造,从而也导致岩石在物理力学性质上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不同方向荷载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的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各向异性,尤其是抗剪强度更为明显,反映出片理面对于其剪切破坏的控制作用更为强烈;不同风化程度的云母石英片岩的抗压强度均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随片理面倾角的变化,其抗压强度呈"U"字形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且随岩石风化程度的加深,"U"字形曲线越来越开敞,云母石英片岩的抗压强度的各向异性程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正> 在沿着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边缘产出的含碳酸盐的超镁铁岩(V.Lobochnikov等称之为滑石菱镁片岩)中,有可能找到汞、砷和钴-镍砷化物等各种矿化。金的几种产状也已查明,但是,金与滑石菱镁片岩及超镁铁质围岩的成因关系问题仍有争论。为了找到答案,我们调查了上元古界(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卑斯(利古里亚区)蛇绿岩杂岩体中含金滑石菱镁片岩。  相似文献   

8.
(一)国外岩浆型铂矿床的主要类型1.与基性、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并与铜镍硫化物(或铜、铜钴硫化物)共生的铂矿床(1)位于属暗色岩建造的分异的基性岩侵入体中(如苏联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十月等矿床与辉长-辉绿岩有关;南非  相似文献   

9.
铁-硅岩石占整个铁矿建造岩层的很大部分,在同一化学组成下具有各种不同的矿物组成。例如,碧玉铁质岩和片岩,其矿物成分很不同,但按硅和全铁的含量却很相近。其他造岩组分的含量是次要的,因此在矿物形成时不起重要作用。一般SiO_2为40—50%;Fe_2O_3为30—50%;FeO为1—25%;MgO为0.1—8%。象Al_2O_3、Na_2O、K_2O这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自古以来,埃及的金矿就著称于世。据报道,东部沙漠中的金矿就有95处以上(El Ra-mly 等,1970),其中大部分金矿早在法老和罗马时代就已大量开采。一些地区的采矿活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例如,埃尔赛德)。在1902—1958年期间,金产量为6.7吨。大部分地区的金产于切割各种成份基岩(从老到新为片岩、变火山岩、蛇纹岩和花岗岩)的热液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11.
<正> 铁镁硅酸盐是金在岩浆岩中富集的矿物。本文阐述了中勘察加地区侵入岩浆建造岩石内的角闪石在结晶过程中金的性状特点。关于组成建造的侵入体,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位置和形成过程等特点曾经有过详细的报道,扼要地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马尼托巴省弗林弗伦—斯诺湖绿岩带的三个块状硫化物矿床附近的变质作用,其压力和温度的估计值,已用镁铁质和长英质变质火山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获得。在该带西部,森特尼尔矿床周围的弗林弗伦地区受到了低级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在该带中部的斯普鲁斯矿床附近,估计变质条件为上绿片岩相,变质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475±75℃和2.6±1.2kbar。在安德森湖矿床附近,斯诺湖以西地区,变质作用达到了夕线石级。在十字石-夕线石带,变质的温、压条件为580±25℃和5.25±0.75kbar;在黑云母-夕线石-铁铝榴石带,在最高压力为6.2kbar情况下,温度为620±25℃。斯诺湖地区的温度和压力的估计值表明,低压下的十字石和石英的稳定上限的实验研究所指示的温度,都比野外矿物共生组合所指示的温度高很多。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金矿化与蛇绿岩杂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共生关系,对三个地区(利古里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产出的滑石菱镁片岩(碳酸盐化超镁铁岩)进行评述。滑石菱镁片岩的金含量一般是伴生超镁铁岩(5 ppb Au)的5—20倍,虽然也发育有含金量为1—10ppm的富金带。较高的金含量与硫化物或钴砷化物的矿化有关,或者与晚期含黄铁矿或毒砂的石英脉有关。与蛇纹岩的形成一样,形成滑石菱镁片岩的超镁铁岩碳酸盐化作用,似乎是在中温条件下(150—300℃)Na、Cl卤水的热液蚀变结果,这些卤水起源于地幔物质与海水的相互作用。金是从蛇纹石化超镁铁岩的不透明矿物中析出的。在热液系统演化过程中,金随富含CO_2、S、As、Cl、Na、K和B的流体沿构造接触带迁移,当该流体运移到还原和碱性环境时,金与石英,硫化物和砷化物一起沉淀。因此,滑石菱镁片岩应成为金矿勘探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 萤石中的杂质元素在解释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时,可以用来作为成矿与岩浆岩相联系的和确定矿床相对侵蚀面及其深度等的地球化学标志,因而对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帕米尔地区萤石中杂质元素的分配特征(这些萤石是从不同成因、不同建造和不同矿物类型的形成物中挑选出来的);同时还在于确定所划分的每个组的标型元素。在所研究的地区内,我们确定了几种萤石建造类  相似文献   

15.
<正> 重褶褶皱在造山带广泛发育,过去常常把它看作变形的不连续脉动的证据。近来,许多研究者指出,多世代褶皱可能是单一渐进变形的产物。本文旨在研究皮洛纳片岩中的重褶褶皱的成因,该片岩构成了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亚利桑那州西南部文森特逆冲体系的下盘。皮洛纳片岩主要由变杂砂岩和镁铁质片岩组成,其上为前寒武纪、古生代和中生代片麻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云南易门狮山铜矿床的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火山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为中元古代后期的裂陷槽。含矿建造为火山沉积黑色页岩碳酸盐含铜建造。胶状、变胶状黄铁矿及黄铜矿砂状碎屑构造是矿床同生成因的新证据。建立了海底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论述了狮山铜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沈阳市张士地区采集蔬菜和植物样品,采用(PE-AA3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样品中的铜、铅、镉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发现菊科中铜的含量最高,槐树叶中铅的含量最高,菊科镉含量最高。通过对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得出蔬菜中各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铜的平均含量为6.197mg/kg;铅的平均含量为1.419mg/kg;镉的平均含量为0.137mg/kg。  相似文献   

18.
1地质概况研究区──大红山地区位于滇中新平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居于康滇地轴南端西缘,处在南岭纬向构造带、藏滇歹字型构造带与川滇经向构造带的交接复合部位,介于安宁河—绿汁江深断裂与红河深断裂夹持的三角地区。研究区地层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基底主要为下元古界大红山群,盖层则由中、下三叠统、佛罗系、白玉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组成。大红山群含矿沉积建造为一套细碧角斑岩一砂页岩一碳酸盐岩建造,其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海底火山作用和海水的正常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大红山铜矿床、铁矿床产出明显受火山岩岩…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所讨论的锡矿床在一个大区域内(35km)展布,从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姆埃斯托普斯尔克姆镇向西延伸到波兰乌伊切斯齐切镇以东。主岩为斯塔卡梅里卡山前寒武系变质片岩(厚约700—800m)。Wiszniewska(1982)将该片岩分为四种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岩控制。矿体里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绿片岩原岩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 Zn/Pb比值有分带性。层状矿体下盘有脉状、网脉状矿化和蚀变带。矿石有特征的结构构造。硫以幔源为主,铅是幔壳混合成因,矿液以海水成因为主.可能有少量雨水、岩浆水等渗入,反映物质的多来源和成矿受多种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本式矿床可与火山岩容矿型的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比,也可作为广义华南型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