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KMA区)的前寒武系内,查明井研究了某些被米哈伊洛夫群火山形成物所充填的晚太古代绿岩带。剖面下部岩石由喷出的科马提岩建造组成,并呈科马提玄武岩、辉石料马提岩和橄榄科马提岩等的岩流互层产出;剖面上部产出的是拉斑玄武岩流组成的厚地层,这些拉斑玄武岩已转变为阳起角闪显微角闪岩和角闪显微闪岩。该群总的厚度为1500—3000米。超基性岩(蛇纹石化橄揽岩、变辉岩)  相似文献   

2.
在对堪察加年青的火山副矿物进行研究中,曾在伊钦斯克火山构造区中部山脉的似玄武岩中取过样,大体积(35—40公斤)样品中的一个(№.46-ΦK—69)取自构造北部边缘玄武岩熔岩锥。肉眼观察,岩石为暗灰色、致密、具有小斑状变种。在玻璃基质中均匀分布着橄榄石、辉石和板条状斜长石的斑晶。镜下、玄武岩为斑状结构,具有微小板条斜长石、金属矿物和单斜辉石组成的隐晶质基质。  相似文献   

3.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岩石系列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南大陆中生代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占区内酸性岩浆作用的5-10%,并为钙碱系列和过渡系列。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透长石,玄武岩因LIL元素(K、Rb、Th、Ta、Ce)含量高,负Nb异常以及Fe、Mg、Cr、Ni、Co、Sc含量低而不同于产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同类岩石,其LIL元素(K、Rb、Ce、Ba)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相似,但Fe、Mg、Cr、Ni、Co、Sc含量明显偏低。成分分带与酸性岩浆作用的分带性一致,都受壳、幔成分和构造等地质背景控制,产出构造环境为相对稳定的板内区。玄武质岩浆主要由酸性岩浆作用提供热源,地壳发生广泛熔融。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下地壳至上地慢,由钙碱性和过渡系列至碱性系列,是扩张作用逐渐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新西兰北岛的陶波火山带内产有两类玄武岩(与陶波北部流纹岩中心伴生的高铝玄武岩和从汤加里罗火山中心的雷德火山口喷出的“低铝”玄武岩)和六类安山岩(拉长石安山岩、拉长石-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低硅辉石安山岩和橄榄石安山岩和橄榄石安山岩/低硅安山岩)。  相似文献   

5.
菲尔德斯半岛岛弧火山岩中的辉石有贫钙和富钙两类,前者由古铜辉石、紫苏辉石和易变辉石组成,后者包括透辉石、顽透辉石、次透辉石及普通辉石,以普通辉石为主。辉石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与寄主玄武岩浆的演化有密切联系。其端元组分呈有规律变化,基质中辉石微晶,Fs明显高于斑晶,Wo低于斑晶。其稀土元素含量与寄主岩的稀土总量呈正相关,轻稀土亏损,重稀土较富集,Eu具较小的负异常,δEu约为0.6。热力学计算表明结晶时的平衡温度为1053—1150℃,平衡压力为0.25—1.03GPa,氧逸度为10~(-6.3)—10~(-8.9)atm,斑晶晶出深度多数在10—25km,岩浆房可能位于下部地壳。  相似文献   

6.
<正> E.G.Nesbitt(1977)曾用MnO-TiO_2-Na_2O图来区分火山弧、板块内部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以及大洋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不过对于全岩应用来说,由于Na_2O具有高活动性,在洋底低温蚀变过程中会大量进入玄武岩中。在绿片岩相或更低温条件下,P_2O_5的活动性或许小于Na_2O。再者,它不会显著分馏进入早期结晶相,因此,可以部分地用作玄武岩中分异作用的指标。一、MnO-TiO_2-P_2O_5判别图 MnO-TiO_2-P_2O_5三角图(图1)能够区分五 TiO_2  相似文献   

7.
对前寒武纪绿岩带中科马提质玄武岩间的岩石化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在一个大气压并有相当数量的长石作为共结组分参加的条件下,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浆的分馏作用不可能生成拉斑系列的派生熔体。拉斑玄武岩成分的残余岩浆只能是在相当于较高的压力(7—10kbar)条件下,并具有橄榄石-单斜辉石质共结组分参加时,由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桨的分异过程获得。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探针分析了地幔成因的不同矿物(橄榄石、辉石、钛铁矿和石榴石)或岩石(玄武岩玻璃、橄榄岩、榴辉岩和金伯利岩)中圈闭的、呈液滴或颗粒产出的21个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及Cu、Ni、Fe成分。δ~(34)S的测定结果范围很宽,为-4.9±1—+8±1‰。镍含量高(镍黄铁矿可达40%)的硫化物样品(多半产于残留橄榄岩)的δ~(34)S值为-3.2—+3.6‰,最频值为+3±1‰;而镍含量低的硫化物样品(主要产于辉石岩、大洋岛弧玄武岩(OIB)和金伯利岩中),其δ~(34)S值为-3.6——+8‰,最频值为+1±1‰。 源于地幔的硫化物的δ~(34)S值是可变的。镍含量高和δ~(34)S值接近+3‰的硫化物液滴,可能是含硫最高达300ppm、δ~(34)S值为+0.5—±0.5‰的幔源物质发生10—20%的部分熔融产生的。δ~(34)S值的差别说明,在液态硫化物与硅酸盐液体中的硫之间发生过≈+3‰的高温硫同位素分馏。上地幔+大洋壳+大陆壳+海水这种系统中的硫同位素平衡,要求原始上地幔的平均δ~(34)S值为+0.5‰,与球粒陨石的硫同位素值(+0.2±0.2‰)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地区已经报导了有长石巨晶产出。其中,歪长石巨晶占多数。七十年代以来,歪长石巨晶引起普遍注意。许多学者试图说明歪长石巨晶的成因,以及歪长石巨晶与寄主碱性玄武岩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成因解释,以期进一步探讨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钙铁辉石+钛铁矿+氧=榍石+磁铁矿+石英这一平衡在区分相对氧化花岗岩类和相对还原花岗岩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平衡的表达式为: logfo_2=-30930/T+14.98+0.142(P-1)/T 式中T为温度(单位:K),P为压力(单位:bar)。花岗质深成岩体中富钙铁辉石的单斜辉石和钛铁矿的产出,意味着氧逸度类似于铁橄榄石稳定所需的氧逸度。当榍石+磁铁矿+石英组合与具有中等或高的Mg/(Mg+Fe)此值的单斜辉石或角闪石一起产出时,就意味着岩石具有相对高的氧逸度。象内华达山脉岩基那样的环太平洋中生代岩基,都是在氧逸度比同源的大陆碱性岩基(如派克斯峰岩基)高得多的情况下结晶的。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岩石具有孔隙狭窄、连通性差、流动阻力大等特点,这致使地下水渗流速度极低。本文以二长岩及玄武岩结构体的核心及紧靠核心的外环区域为对象对低渗透岩石结构体的初期风化机理进行研究。二长岩及玄武岩核心区的渗透率分别为0.0047×10-3μm2和0.0081×10-3μm2,孔隙度分别为1.58%和0.24%。对两种岩石的核心及外环进行化学全分析表明两个区域的主要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外环烧失量有所增加,Fe2+与Fe3+变化敏感。薄片鉴定发现二长岩核心及外环的斜长石及钾长石均发生了强烈风化,外环中的辉石变为绿泥石。玄武岩的核心区矿物基本无变化,外环的长石及辉石发生了皂石化,部分基质绿泥石化。微观结构上,两种岩石核心区均致密坚硬,外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长石及辉石的晶内溶孔。风化初期,水以气态形式扩散进入低渗透岩石内部。水气的扩散方式为介于菲克型扩散与Knudsen扩散之间的过渡型扩散。计算得二长岩和玄武岩中的水气扩散系数分别为48.09×10-8m2/s和3.74×10-8m2/s。  相似文献   

12.
国外气液包裹体成分研究简介……·…………………………………………………’………。玄武岩中的辉石……………………………一….._…。…………………………………·……铁一硅岩石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一……_‘金伯利岩矿物结晶作用壳下(原岩浆)阶段及其与金冈0石的关系…………………-.…t-.…‘关于朴里阿速夫东部地区金伯利岩中稀少的铬尖晶石类矿物……--…………………’…”.·应用地球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研究…………………一………………………………………·某些熔岩中易变辉石的温…  相似文献   

13.
在论文(Ⅰ)中所述陨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小行易区的太阳星云凝聚模型;星云的不同氧逸度区的中间层是各类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各区的中心层是各类非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小行星区的最外部是C1陨石的形成区。各氧逸度区的边缘层则是类C1陨石的形成区。从而推断与组成原始地球的星子成分最接近的陨石(包括铁陨石、顽辉石无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类C1球粒陨石)的成分,并依据这些陨石的成分和地球核幔质量比等计算出近似于原始地球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正> 地球的未亏损上地幔成分的估算主要是基于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假定的玄武岩或科马提岩衍生物与残留的橄榄岩或难熔超镁铁质相之间的互补关系。这一方法是建立地幔岩模式的基础,在许多关于玄岩类的实验研究和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广泛地引用了未亏损地幔的成分和关键元素。另一种方法是不同程度地依靠碱性火山主岩中铬透辉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成分,有时与利用科马提岩的或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衍生物成分的部分熔融模式相结  相似文献   

15.
巨晶通常是指深源的、粒径大于Icm的矿物单晶。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前人对碱性支武岩中巨晶辉石的工作尚遗留以下问题或不足:1)作为公认的高庄矿物巨晶辉石,人们对其矿物学属性(晶内均一性、谱学特征、晶体结构等)还缺乏清晰的全面认识02)巨晶具有颗粒尺寸大的特点。所以,它的结晶应该成为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课题。前人一般只注重其温历条件,对其结晶的动力学知之甚少;3)对巨晶辉石的成因,尤其是它与寄主岩的同源性尚有部分争议;4)前人对碱性玄武岩中巨晶辉石的微结构基本上未曾进行过深入研究。至于出港结构,国内…  相似文献   

16.
<正> 列举的拉多加海岸西北白钨矿化夕卡岩中辉石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夕卡岩化过程中,辉石含铁量的提高取决于矿物物质的再分配,同时Mn、zn、Sc、Co、Ni、Ti和W也增加。形成的顺序依次为透辉石、次透辉石,而最后为铁次透辉石。表明,辉石的成分和性质与夕卡岩作用的一定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与石榴石和铬尖晶石一样,辉石在数量上是金伯利岩中的次要矿物,但是,它是金伯利岩很特征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功和和平岩筒中,辉石呈斜方(正辉石)和单斜(斜辉石)结构的变种。 斜方辉石。它以不同数量作为造岩矿物存在于橄榄岩-辉岩系列的深成捕掳体中;在这种捕掳体中,它  相似文献   

18.
把从大西洋洋中脊采集的无斜长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的NaAlIV和AlVI浓度与陆下和前大洋的无斜长石的尖晶石橄榄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单斜辉石的A12O3含量在洋底橄榄岩组和陆下橄榄岩组中的同一范围内发生变化,从高铝至贫铝。然而,洋底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Na含量(0.02~0.6wt%Na2O)和AlVI/AlIV比值(0.3~1)都低于陆下橄榄岩单斜辉石的Na含量(0.7~2wt%NaO2)和AlVI/AlIV比值(>1)。这些差别似乎与这两个橄榄岩组经历的溶融程度以及它们的熔融后演化(如晚期交代作用和岩浆/橄榄岩相互作用)都无关。大洋橄榄岩组中单斜辉石的成分变化起因于在石榴子石稳定区开始的、在洋中脊下由绝热地幔上涌造成的不同的熔融程度,而陆下橄榄岩中观测到的羊斜辉石成分的变化范围不能仅仅用相似的绝热减压期间的熔融来解释。数据表明。陆下上地幔在部分熔融前富含硬玉组分,压力和(或)温度变化不是熔融的主要原因。陆下上地幔中的部分溶融可能是由热的超镁铁质中加入了富水流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的关系,早期研究者认为,碱性玄武岩是由拉斑玄武质母岩浆经结晶分异产生的。但后来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过程在低压下不可能出现。最近的一个模式认为: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是由成分均一的源区形成的,只是与伴生的拉斑玄武岩相比,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在许多区分不同构造环境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判别图中,Shervais(1982)描述的 Ti-V 图特别有意义,因为从岛弧拉斑玄武岩到洋中脊玄武岩(MORB),再到板内火山岩,其Ti/V 比值有规律地增加。在 Anderson(1981,图1)提出的不同构造环境母岩浆深度的模式中,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和洋岛玄武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