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元谋县猛林沟、牟定县戍街两地红土化剖面的地质特征、次生矿物变化、主要元素及金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在红土化剖面上的分布形式和红土化过程中全的活化、迁移及沉淀等的机理。笔者认为,区内保存完整的红土化剖面上存在金的双峰式富集,其中产于铁质硬壳层附近的上部金富集带是由于铁质胶体吸附的结果,而腐泥岩层附近的下部金富集带是由Eh变小、pH变大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金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最重要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罗斯伯里和赫利尔、昆士兰查默斯山和魁北克米伦巴赫)中金分布的研究表明,金有两种组合:(1)在富锌块状硫化物透镜体上部的金-锌-铅-银组合(如罗斯伯里和赫利尔》;(2)在富铜矿床的下部及细脉带中的金-铜组合(如查默斯山和米伦巴赫)。在每个矿床中,金总是以其中一个组合形式出现,而不出现另一个组合形式。 火山成因流体的热力学模式(Large,1977;Eldridge 等,1983;Pisutha-Arnond和Ohmoto,1983)表明:在富锌块状硫化物透镜体上部的金是以Au(HS)_2~-的形式迁移的,而在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底部和细脉中的金则以AuCl_2~-形式迁移。成矿流体的pH值和f_(o_2)直接控制金的沉淀及品位。重晶石-碳酸盐-(长石)脉石矿物组合表明,接近中性并具有氧化性的低温(150—275℃)流体有利于在富锌硫化物中形成高品位的金,而斑铜矿或重晶石或赤铁矿脉石则表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高温(275—350℃)流体有利于在富铜硫化物底部和细脉中形成高品位的金。后一种流体还具有较强的酸性,因为脉石矿物中还有高岭石出现。 根据f_(o_2)-T图,金以Au(HS)_2~-形式的迁移只发生在黄铁矿的稳定区域中,并且温度较低(<300℃)。而以AuCl_2~-形式的迁移则不受铁矿物平衡的限制,但在高温(>300℃)和高氧逸?  相似文献   

3.
含金废料中金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含金废旧电子元器件及废旧镀金件中回收金的一种简易、快速、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砷的化合物污染砂砾蓄水层地下水。从1971年到1975年,污染的地下水的砷浓度和范围减少,而游离溶解氧含量增加。地下水中高浓度砷(>1mg/1)的出现,与这种“还原”水的典型特征即负的Eh(氧化还原电位,下同)值和高浓度的溶解性铁(1971,>140mg/1)有关系。当划分一个砷的稳定度区域图时,比较高的砷值(>1mg/1)正好与三价砷类的区域重合,而比较低的砷值(<0.lmg/1)与五价砷类的区域相符。所以,它能推断出氧气供应的改善,应该加速天然沉淀过程。向17眼井和测压管中投入29,000公斤高锰酸钾(KMnO_4),使可溶性的三价砷类氧化成五价砷类,它成为 FeAsO_4或Mn_3(AsO_4)_2沉淀,或者与氢氧化锰〔Mn(OH)_2〕和氢氧化铁〔Fe(OH)_3〕生成共沉淀。  相似文献   

5.
热液矿床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受运移溶液源、金源、运移和沉淀机制所影响。运移溶液可以是岩浆水,或为地下水、海水、同生水和变质水。非岩浆源时,金取自含水层或溶液经过的源岩。源岩中金的汲取率取决于它的渗透性、溶液与源岩中金的接触率以及溶液化学性质。 热液中,金主要是以一价金的二硫化物和氯化物形式运移。200—300℃时,金以其二硫化物为主,在氧化、pH值升、降或硫活度减小时沉淀。氧化是金的重要沉淀机制,可能是由于沸腾,热液与氧饱和的地下水或岩石反应所引起。热液中金的二硫化物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硫活度减小可使金和黄铁矿共同析出。在岩浆体系中,高温氧化条件下,金多以氯化物形式运移,并在还原时沉淀。 同位素研究认为,含金热液大多来自地下水。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对流形成的热液金矿可分为三个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卡林型和中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6.
黄慧诚 《环境》2004,(1):16-17
清清东江水,难忘环保情。东江,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干流全长562公里,其中江西境内长127公里;流域面积35340平方公里,其中江西境内流域面积3502平方公里。多年来,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地处东江源区的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为保护东江源头水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为下游粤港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久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要求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局部与全部、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到2010年,东江出省水质保持二类争取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 按 A.E.费尔斯曼的见解,元素在地壳中的原始分布和在地质作用中的行为是由元素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金和汞的原子结构很相似,金的电子排布(4f~(14)5d~(10)6s~1)与汞的电子排布(4f~(14)5d~(10)6s~2)相差不大。因为 d 轨道的电子参与金、汞化学键的形成,故这两种元素同属一类——所谓第三序列的过渡元素。它们的电离势(Au——9.22和19.95电子伏特,Hg——10.43和18.65电子伏特)和离子半径(Au~+——1.37×10~(-10)M,Au~(3+)——0.9×10~(-10)M,Hg~(2+)——1.1×10~(-10)M)也很接近。这样高的电离势决定了这两种元素在自然条件下呈自然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四面体内阴、阳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特性出发,结合石英中其他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探讨了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指出石英中不能存在类质同象取代Si4+的Au1+或Au3+.也不可能有O--Au空穴中心,EPR谱上g因子值近于ge的吸收峰应完全归因于O--Al及O--Ge空穴中心,而与O--Au空穴中心无关。并认为石英中的金主要呈微包裹体金矿物形式存在(可呈Au0、Au1+及Au3+)。此外,在石英的结构孔道中也可有极少量Au1+和Au3+象碱(土)金属离子一样作为电荷补偿剂离子存在。ESCA所确认的Au1+应是指石英内微包裹体金矿物中的Au1+及石英结构孔道中的Au1+离子,不应将其误认为是关质同像取代Si4+的Au1+。  相似文献   

9.
<正> 铁镁硅酸盐是金在岩浆岩中富集的矿物。本文阐述了中勘察加地区侵入岩浆建造岩石内的角闪石在结晶过程中金的性状特点。关于组成建造的侵入体,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位置和形成过程等特点曾经有过详细的报道,扼要地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定义的基础上,针对衡量转移特征与富集系数特征评价指标的名称、定义比较混乱,不同学者对同一个含义的命名不一致,而同一个英文名称又对应于不同的中文,或者同样的中文名称对应于不同英文的现状,该文对常见评价指标bioconcentration factor、bioaccumulation factor、translocation factor、transfer factor、enrichment factor、enrichment coefficient和shoot-toroot ratio、shoot-root(shoot/root)ratio的起源、影响力、合理性、明确性等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给出了如何使用衡量转移特征与富集系数特征评价指标以便于学术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与其他金属比较,Au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即使其克拉克值较低,但到处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因此,В.И.维尔纳茨基把金称之为“无处不有的”金属。在许多岩浆岩、变质岩及交代岩中,Au含量都超过克拉克值1—2个数量级,而在工业矿床中则超过3—4个数量级,或者更高。Au是矿石中特征的伴生金属。这些矿石  相似文献   

12.
<正> 花岗岩类熔体按其成因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地幔物质中玄武岩质的选择性熔融而形成的酸性分异产物;2)地壳物质经过重熔而形成的熔体。这样,由地幔物质和地壳物质都能生成含矿的花岗岩浆。金矿化总是倾向于赋存在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和各种岩浆作用的地壳深大断裂带及其交汇处,这就可以认为,壳下来源的金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引言现代地热系统的研究给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带来了新认识。在许多研究中,蒸气蒸发后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收集的地热水样品中测到的微量金属的浓度,可用来表示地热系统深部的这些微量金属的浓度。其假设是在地热流体排泄过程中金属不会发生有意义的沉淀。然而,在新西兰奥哈阿基(样品编号为BR)和卡韦劳(样品编号  相似文献   

14.
金的沉淀机理是了解热液金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金从热液中沉淀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各种主要含金配合物的溶解度拨制机制,阐述了矿物表面吸附/还原以及电化学富集等矿物表面作用对金沉淀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解决含碳地层中圈定工业金矿化的一系列问题时,必须对矿物及其结晶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对于研究区内不同成矿阶段相似类型的矿床来说,铁-镁碳酸盐矿物的存在是特征的,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成矿作用的一种矿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多拉纳萨依金矿次生晕中金含量空间变化性进行自相关分析,并用对自相关系数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通过计算方差与假设样长的关系,考核了一阶马尔科夫模型。利用最佳双边指数滤波器,输入信号(记录)进行滤被面得出各测线上金的信号输出模塑。  相似文献   

17.
CD-R光盘中金、银反射层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使用NaOCl(次氯酸钠)对光盘中的金、银进行回收的方法;综合考虑了NaOCl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加入不同含量的NaOH对金、银溶解反应速度的影响,为有效回收CD-R光盘反射层中的金、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黑色页岩建造(含有0.3到5—7%或更多的分散碳质物质)广泛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壳的冒地槽和优地槽构造中。与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受变质的陆源碳质碳酸盐杂岩有空间关系的是细脉浸染型、网脉型和脉型金矿床。在褶皱带含碳层的矿化中可划分为两种建造类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使用N aOC l(次氯酸钠)对光盘中的金、银进行回收的方法;综合考虑了N aOC l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加入不同含量的N aOH对金、银溶解反应速度的影响,为有效回收CD-R光盘反射层中的金、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体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介绍受污染底泥的综合整治技术框架入手,逐项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与易地处理处置技术相比的特点,总结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以原地生物/化学方法和原地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受污染底泥的不同案例,分别介绍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具体做法。最后,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