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路径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基本上是由于人的不良习惯所引起,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降低企业生产事故率的决定因素。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人的习惯养成规律,笔者首次提出了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习惯养成理论——行为路径管理体系:即首先设定一个清晰的行为路径,通过学习或培训并进行反复实践以及过程纠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达到习惯养成的目的。在企业应用行为路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设定作业路径必须达到四个要求:精细化、程序化、标准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在培训阶段,必须使被培训者充分掌握设定的作业路径;在过程纠偏阶段,必须把握好代价原则;在实践阶段,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和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养成之后,终生受用。同理,在安全生产上,作业者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样受益匪浅。但是,有两种不安全的习惯,千万养不得:一种是不讲规矩的习惯,一种是图省事的习惯。所谓不讲规矩的习惯,就是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仅凭个人的经验和主观臆断行事。这种习惯实质是以有限的个人经验作为判断依据,莫视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其对安全生产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安全语丝     
对个人来说,安全是一种习惯,命好不如习惯好;对团体来说,安全是一种制度,运气好不如制度严。大家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真正压垮骆驼的绝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前面积累的重量。同样,事故是在最后一秒钟甚至  相似文献   

4.
习惯性违章作业,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违章作业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大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掉。倘若每个职工都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则将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反之,后患无穷。 俗话说:“习焉不察”,“习非成是”。其意是指对于某些不正确的做法(如:不安全行为等)习惯了,不仅觉察不到其中的问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员习惯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安全疏散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习惯心理和恐慌、从众心理影响下的人员出口选择计算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人员在熟悉环境中产生习惯心理的原因,采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某高校学生食堂的安全疏散情况,得到习惯心理及恐慌、从众心理综合影响下安全疏散时间、出口使用效率以及人员个体疏散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目的导向”是人员在熟悉环境中形成习惯心理的主要因素;在人员聚集程度大的方位设计宽度较大的出口,以及在人员习惯的行进方向设计建筑物的主要出口,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紧急疏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安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已习惯于寻找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表层的间接原因,对深层的间接原因,特别是原因之原因皆避而不求。其实,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或者说原因之原因,就是国人的安全人格没有养成。安全人格的养成,要依赖社会全面的持之以恒的安全文化建设;因为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安全文化也不例外,其建设虽不为急功近利者所看重,但只要有人矢志不渝,收获的一定是标志着国人素质空前提高的安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鲁华  杨晓煜  杨晓鸣 《安全》2012,33(8):33-35
企业安全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取决于员工的安全素质,员工的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理念的形成,而员工安全意识的好坏和安全理念的形成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安全培训.企业的安全培训可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岗位工作需要.根据海因里希法则,96%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培训要素的实施正是着眼于此,通过强化、有效的培训,将安全理念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底,转变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最终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引导全体员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包含有刚性、柔性、人性化的概念,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精神上,交织于企业文化中。什么是安全?柯达人诠释为:安全是一种观念,安全是一种行为,安全是一种文化,安全是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11,(3):40-40
一、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由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俗语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形成都是一个“渐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我们,同样要养成良好习惯。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中,危险是不明显的,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酿成事故,给个人也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期我们继续介绍办公室安全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营造健康愉快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大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些行为、举止或作法,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变。由此想到,利用这个规律,让每个职工都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不就可以大大促进和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了吗。当然,如果人们养成违章违纪的习惯则必然会事故不断,后患无穷。 古人说:“‘习非成是”,“习焉不察”,意思是指习惯了某些不正确的作法(如不安全行为等),不仅觉察不到其中的毛病,反认为是对的。在一些单位常可听到违章作业者为自己的行为这样辩解:“以前经常是这样干的,没问题厂’”‘没关系。注意点就行了。”“不会那么巧就…  相似文献   

13.
正好睡眠是好身体之本。坚持睡前养成7个小习惯,不但能解决各种睡眠问题,不再为睡不好觉而烦恼,还可以帮你延缓衰老。1.热水泡脚。脚是离心脏最远的部分,不容易得到氧份与血液,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多有好处。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的习惯,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的作用。2.喝杯加蜜牛奶。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  相似文献   

14.
吴成玉 《劳动保护》2021,(11):46-47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安全人化,是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为抓手、促使员工安全行为养成和固化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企业安全管理具体事务基础上的管理提升过程.笔者发现,现在部分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安全宣教活动,在其建设过程中偏重于"做势",而忽略了"做实",没有抓住安全行为养成这一关键,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偏离了核心而效果不佳.因此,从安全行为着手,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驾驶习惯与驾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和社会所逐步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行为。比如驾驶习惯就是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驾驶行为的累积就养成了驾驶习惯,而驾驶习惯往往决定了驾驶员的命运。俗语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对此,并非每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都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女人特爱干净,这让人并不感觉奇怪。然而,这种生活方式让女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凡是自己的东西,都显得那么的敝帚自珍,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表现出过分的溺爱。  相似文献   

18.
隋旭  方静  任嘉 《安全》2010,31(7):32-34
安全教育是人生的再教育,是价值观的再教育,将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这是一个“人生再教育”的课题,是要我们认真研究的。安全教育不单纯是讲授安全知识,应用安全知识于生产实践当中,才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让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9.
出于职业习惯,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每次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时,我总免不了要叮嘱几句安全方面的话。说得多了,孩子确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在班上担当起“安全员”的角色,在集体外出活动中,不但自己注意安全,还能及时制止同学们的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它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那么习惯性违章到底是怎么形成习惯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曾多次深入基层班组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