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差异的重要地区。从SD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人手,基于成渝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利用SD模型对成渝经济区的能源总量与能源缺口、能源消耗量构成、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等方面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发展低碳产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鼓励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环境》2007,26(4):I0003-I0003
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四川省水环境检测中心)是四川省水文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和预报、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承担全省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监测及防汛、抗旱、减灾的任务。目前,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已建成水文水资源监测站941个(其中水文站134个,雨量站530个,水质监测站210个,地下水监测站50个,墒情监测站17个),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成渝地区环境统计基表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自查报告的详细数据,对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健康效益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得出如下结论:①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环境健康效益大于其治理成本,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成本为376.3亿元,环境健康效益为670亿元,环境健康效益比实施成本高78%。②重点工业行业是成渝地区"大气十条"治理的重点,其治理成本为309.3亿元;其次是机动车治理成本,为50.1亿元。③成渝地区"大气十条"实施的环保投资为746亿元,对GDP拉动效应为1004.7亿元,增加就业5.24万人,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拉动效益。④成渝地区PM2.5降低1μg/m3需花费8.2亿元,其中,四川省PM2.5降低1μg/m3成本为10.4亿元,重庆市为6.0亿元。  相似文献   

4.
张丽  何伟  潘洪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9):1081-1090+1125
基于2013年、2016年、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工具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二阶聚类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为以成都、重庆主城区为核心的两极式不平衡发展格局,区域中部连绵地带是经济发展短板所在。(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3)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经济空间重心逐渐向东南偏移。(4)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对研究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政府作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公路路网密度对经济发展作用呈现正负差异性。(5)根据空间差异,将142个区(县)划分为政策敏感型、投资敏感型和基础设施敏感型3种经济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5.
莫燕  王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6):281-281,283
开发草原牧区地下水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莫燕,王华(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地跨四川省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川西北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在该区约10万km2的草场上,放牧着约500万头牲畜,畜牧业及其加工业是该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省环境状况通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省环境状况通报郭兴邦(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局长)(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各位领导、同志们: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帮助下,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和中央、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空间经济联系模型、城市空间流模型与Arc GIS径向流等模块,探讨了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等级、结构和功能异质性特征及其运作机理。结果表明:影响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结构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群内次级城市与核心城市的空间距离,次级城市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但距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等级异质性明显,等级异质虽然有利于促进要素流的集聚和扩散,但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功能异质性表现复杂,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一体化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正视空间异质性现象,了解并掌握其运作机理,才能更好地推动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201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44个市(区)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出发,基于经济与电量数据的高相关性,探索性地建立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各产业集聚程度、成长性、规模及转移粘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四川区域工业、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集中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吸附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重庆区域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高、发展更成熟、吸附能力更强,行业发展更具优势。(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双核城市极化效应,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各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均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余城市。(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产业在城市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过度、适度、离散的梯度特征,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2年1月20日在成都召开、学会10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新世纪初召开的这一盛会。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是:在实施“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环境保护发展计划,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团结全省环境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环境》2007,26(2):F000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时期的水利工程,使旱涝灾害频繁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光辉范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灌溉范围由平原延伸到了丘陵,供水对象由农村扩展到了城市,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灌面达1000多万亩。都江堰灌区用占全省5.9%的土地面积,解决了27.5%人口的吃饭问题,支撑了占全省44.3%的国民生产总值,已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我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探究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的关联特征。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2000—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约16.44%的城市达到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逐渐趋缓,成渝城市群达到峰值(5.21hm2)后逐年稳定下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处于良好协调状态,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耦合协调度的提高。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存在倒“ U”形EKC曲线关系,由于自然资源基础和产业结构差异,成渝城市群(拐点出现在2008年)绿色发展与生态足迹协调关系好转早于中下游城市群(拐点分别在2019年、2012年)。四川、安徽应作为降低资源消耗的重点对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围城市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成果能为区域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管理提供思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莫申国  田代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623-625,F0004
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系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作为跨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2007年成渝经济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随着重庆市和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现,内陆首个保税港区在重庆的设立,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利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点轴系统理论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统筹发展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核心范围和辐射范围,"两极三轴"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入手,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途径的论点,并结合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背景及四川省省情,简要阐述了四川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最后从生态省建设入手,对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搞好全省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工作在四川省省级直属机关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谷声文(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1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人类现代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1992年在巴西里...  相似文献   

15.
以地市州为基本经济单元,以1999年主要相对指标为依据,通过综合值测算法,将全省划分为四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四类地区平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简要分析了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以1999年、1978年各地市州GDP为例,对比分析了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A分析方法,测度了成渝经济区2010—2015年的旅游发展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建立面板模型验证了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综合效率总体呈现出波动中曲折上升的发展趋势,纯技术效率下降,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提升;2012年综合效率呈负增长,短时间内大量资源和技术的涌入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旅游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的整体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程度、产业结构、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旅游发展效率均有积极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发挥政府旅游调控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交通体系、优化资源投放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刺激旅游消费需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农业环境影响及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兰 《四川环境》2009,28(3):114-119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的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方面。针对四川省农业的特点,本文提出四川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福建省民营企业环境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据统计,全省民营工业企业(包括乡镇工业、个体私营工业和“三资”工业)的总产值1995年高达1908.5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14%,民营经济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成为近期福建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但是,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民营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来自民营工业(特别是乡镇工业)。随着福建省民营工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民营工业的“三废”…  相似文献   

19.
孙凌宇  罗杨帆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1):1357-1363+1373
通过构建四大经济圈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三大增长极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外溢性影响进行静态与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内产业联系强度最低,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外溢性影响最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被带动能力最强。2012—2017年,四大经济圈的区域内产业联系强度呈不同程度下降,区域间产业联系强度涨跌不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三大增长极的经济带动作用大幅上升,而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带动作用大幅下降。(2)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间溢出效应进行来源分解,发现来自三大增长极的外溢性影响对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影响在5年内出现整体下降。因此,应不断强化地区间政策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扩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乘数效应产生的经济规模,并提高双城经济圈与三大增长极之间的产业联系强度,进一步推动双城经济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取得了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到暂时的缓和。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电力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到2000年全省装机容量将达到1600万千瓦(包括二滩330万千瓦、广安火电厂60万千瓦等机组投产),发电量达到600亿千瓦时。使四川省长达20多年的缺电局面得到暂时缓解,这也是我们电力工作者奋斗多年的目标。但人均装机只有全国人均电量的65.18%;人均占有只有全国人均的63.74%。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