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杂交稻具有旱能保产、湿能增产的特点,特别是在通气式大田水层栽插、湿润管理的条件下,具有节水、增产、改良土壤的作用。对在灌溉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区和圩区发展水稻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荣昆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3,(6):64-67
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中等肥力土壤上的5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增施N、P、K三要素肥料均具有增产效果,增产增幅N〉K〉P;全州县水稻栽培推荐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N12.7 kg·666.7 m^-2,P 4.0 kg·666.7 m^-2,K 9.5 kg·666.7 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11.7 kg·666.7 m^-2,P 3.5 kg·666.7 m^-2,K7.5 kg·666.7 m^-2。本研究结果为全州县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要谨慎推广"转基因水稻",不仅因为我们在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方面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替代性技术和策略,而且因为"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可能存在某些在科学上有争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某些非预期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穗粒数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8.36%。侧条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侧条施肥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在39.1~67.8之间,显著高于FP处理的23.7。FP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高达174.2 kg·hm-2,侧条施肥各处理表观损失量在23.2~61.9 kg·hm-2之间。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一项新型农业栽培技术。本文对黄瓜温室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对比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农产品品质、产量、上市时间、植物生长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中稻→冬水田近2000万亩,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区,资源丰富。为发挥它的增产潜力,将中稻改为“双杂”间作稻,增产极显著。其中威优49间汕优63,双行间作,早稻科距8cm、窄行15cm、宽行49cm 中嵌插2行晚稻的小区,亩产728.0~776.9kg,比同田毗邻的汕优63中稻增产31.4%~45.0%,增加纯收入56.46元,为丘陵区中稻→冬水田的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杨明彬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2,(1):92-94
结合保山实际情况,把农田环境质量分为重点污染区和一般农区2类区域进行检测评价,采取农田环境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同步进行检测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测评价,初步掌握了保山市农田环境状况,为保护和治理农田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优质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产生的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传统养殖模式下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零排放养殖模式,可有效地防治养殖污染,并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该模式可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但在其他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接种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没有影响,但在10 mg·L^-1Cd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初生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总数和耐性系数。接种伯克氏菌对初生幼苗的芽鲜重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根鲜重。在50 mg·L^-1和100 mg·L^-1的高浓度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栖息地模拟方法原理及步骤,以姜射坝水电站减水段为例,应用栖息地模拟模型PHABSIM计算了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内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为40.6m3/s,其与水文学法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流量可以满足维持水生生物良好的生存条件的要求。指出当工程河段涉及珍稀鱼类关键生境时,采用栖息地模拟法确定受影响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可以更好地保护珍稀鱼类关键生境。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为拟建电站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17.
石蒜属植物具有观赏、药用等利用价值。我国是石蒜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概述了近年来石蒜属植物在引种选育、开发利用及快速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石蒜属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