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ODS的排放及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在中国的消费状况和逐步淘汰的进程.选择1999年为基准年,列出了中国ODS的排放清单,根据各物质作不同用途的排放特点,计算了这些物质的实际排放量的臭氧消耗潜势(ODP)值和全球变暖潜势(GWP)值.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排放的ODS的ODP值约43496t,按照GWP值折算,相当于约60.4106t当量碳.削减和淘汰ODS,不仅能够保护臭氧层,对控制全球变暖也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7月22~23日,市环保局在松江组织召开了上海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对本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举行了0DS项目专家咨询组第1次工作会议,并就加强上海市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能力建设进行培训。市环保局关启洲副局长、环境保护部外经办周晓芳处长在会上发表讲话,并为“上海市ODS环境管理办公室”成立揭牌。  相似文献   

3.
陈济滨 《环境保护》2012,(10):51-54
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行政审批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政府于1987年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进出口行政审批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0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原对外经济贸易部(现商务部)、海关总署成立了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以下称"进出口办"),主要负责ODS进出口贸易的审批.  相似文献   

4.
任仁 《环境导报》2002,(2):44-45
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办的《臭氧行动通讯》出版了一期特刊,专门揭露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非法贸易,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菲尔为这期特刊撰写了前言,向ODS非法贸易宣战。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瑞典共同合作的淘汰ODS清洗剂示范项目,日前在上海市环科院举行了总结暨交流研讨会。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司长范元生,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污控处处长苏国栋、合作处处长吴承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瑞典政府代表等,以及相关企业人员和科研人员共约6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保护臭氧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做了不懈努力.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至今,已经召开了25次缔约方大会,超过19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议定书.中国于1991年加入该议定书后,积极履约,进行了大量关于ODS淘汰工作,当前还在进行加强地方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履约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工作,加快提升中国的ODS物质淘汰工作进度.  相似文献   

7.
为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国家建立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进出口审批管理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后,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国家采取了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等改革措施。本文对如何紧跟国家改革的步伐,优化ODS进出口审批管理,从其发展过程和现状到对转变观念—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服务的意识,对实行分类管理与网络审批标准化相结合,加强对贸易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指出,管控ODS进出口贸易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对ODS行政审批进行创新改革不是要取消或简单地下放审批权,而是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创新改革的精神和勇气转职能、提效能,促进国家经济与提升国家履约形象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正《净水技术》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上海市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处理专业刊物,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昭》(CSA)、中国学术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台湾华艺线上图书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际社会积极控制非CO_2温室气体的趋势和艰巨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中国作为氢氟碳化物(HFCs)的产销大国,控制这一高增长、难回收的强效温室气体已势在必行。鉴于HFCs与臭氧消耗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ODS)的削减工作具有较强传承性,中国在构建管控HFCs系统时,应在沿用现有ODS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将现有源头管理体系向下游延伸,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封闭式管理机制;充分重视高精度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大气浓度数据的反馈与指导作用,并将中国成熟的行业削减机制与逐个化学品(Chemical-bychemical)削减相结合,从而逐步以更具成本有效性的方式控制HFCs排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多项排放标准的研究项目。如《国外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专辑》(1986年完成)、《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制订研究》(1986年完成)、《黄浦江上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测试方法研究》(1988年完成)、《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1989年完成)。1988年初,受上海市环保局委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的健康影响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上海市环境保护部门的每日24h近地面臭氧监测数据,以每日最大8h(11:00~18:59)的臭氧浓度均值作为上海市居民的平均暴露水平,以该年上海市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臭氧暴露人口,计算近地面臭氧污染对上海市居民的健康影响和相关的健康经济损失.2008年上海市近地面臭氧每日最大8h的年平均水平为88μg/m3,其中市区为78μg/m3,市郊区为96μg/m3.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污染可以导致上海市居民1892(95%CI:589~3540)例早逝和26049(95%CI:13371~38499)例住院,全年的归因健康经济损失为32.42(95%CI:10.80~59.23)亿元,其中由早逝引起的损失占总健康经济损失的88.12%.提示近地面臭氧污染已对上海市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娄君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4):81-82,94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全面调查及综合分析评价,详细阐述了徐州市创建“无氟化”城市的可行性,并就今后的创建无氟化城市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7年和2007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了上海市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IPCC-LULUCF温室气体计量方法,计算了上海市快速城市化地区植被和土壤的碳储量,并采用圈层同心圆和线性拟合等方法定量的研究快速城市化对上海地区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总的碳库储量呈现减少趋势;(2)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3)对上海市各采样单元的城市化水平和碳储量数据进行拟合研究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集上海市15个区(不包括崇明县),年龄在0~80岁之间的84例居民人发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上海市居民头发中镉(Cd)、铜(Cu)、铅(Pb)和锌(Z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探究其与年龄的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头发中Cd、Cu、Pb和Zn 4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Cd含量为(0.11±0.19)μg·g~(-1),Cu为(11.42±8.75)μg·g~(-1),Pb为(1.64±2.12)μg·g~(-1),Zn为(121.20±106.59)μg·g~(-1),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市居民这4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Pb和Cd含量的高值集中于0~10岁儿童,且与其他年龄段有显著差异,说明儿童较容易受到Pb和Cd的污染;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得到上海市居民头发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发Pb和发Cd含量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递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TOPSIS法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上海市2003~2012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间演变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其协调发展类型从初期的失调衰退类过渡到亚协调发展类,进而步入到协调发展类。(2)2004年与2007年是上海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年份,2004年是上海市从失调类转为亚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2007年是上海市从亚协调发展类转为协调发展类的过渡年。(3)在经济-环境系统的内部关系中,2005年之前,环境发展优于经济发展,其后环境发展劣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碘元素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饮用水中的碘含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检测上海市饮用水中碘的含量,探讨碘元素与人体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关系,为人体适量碘元素摄入和碘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实验运用催化光度法检测饮用水样品中的碘含量。结果显示:上海市各供水区域饮用水碘化物含量范围在(4.87±1.10)~(8.45±2.36)μg/L(闵行地区样本碘元素含量最高,为8.45±2.36μg/L,而市北地区样本含量最低,为4.87±1.10μg/L);上海市居民经常选择的包装水中,碘化物含量范围在(6.75±0.05)~(10.63±0.03)μg/L(农夫山泉样本碘含量最高,为10.63±0.03μg/L,而康师傅样本碘含量最低,为(6.75±0.05)μg/L),普遍高于上海市自来水的碘含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中碘含量处于安全值范围以内,并且远低于饮用水中高碘值150μ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2008年上海市全年大气颗粒物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s)的污染水平和异构体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风险商评估了上海市人群每日通过大气吸入HBCDs的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城郊采样点宝山(BS)大气颗粒物中HBCDs的年平均浓度为30.20 pg·m-3,城区采样点徐家汇(XJH)大气颗粒物中HBCDs的年平均浓度为18.55 pg·m~(-3),城郊采样点的浓度显著高于城区采样点(p0.01);与国内外其它研究区域相比,上海大气中HBCDs的污染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HBCDs异构体组成与工业品中HBCDs的组成呈现出明显差异,α-HBCD的比例显著升高,发生了异构体转化;上海市人群每日呼吸暴露剂量远低于文献中的参考值,非致癌风险商(HQ)介于10~(-4)~10~(-5)之间,非致癌健康风险较小,表明在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HBCDs的呼吸暴露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大气中非甲烷烃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经1993年7月~1994年4月对上海市区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的测定,探讨了上海市大气中NMHC的浓度水平、浓度时间变化、浓度分布等状况。实验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中NMHC的浓度日变化有比较明显的双峰形规律,即8:00~10:00和15:00~17:00各出现一次浓度高峰。上海市区大气中NMHC浓度,春季平均值为1.31×10~(-3)mg/m~3,夏季为2.00×10~(-3)mg/m~3,秋季为1.31×10~(-3)mg/m~3,冬季为1.29×10~(-3)mg/m~3,全年平均值为1.49×10~(-3)mg/m~3。根据对数正态分布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市大气中NMHC并非来自单一类型的污染,而是多种类型的总体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表土磁性特征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上海市城市表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磁学方法与传统化学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2件表土样品的磁性特征和重金属含量,并探讨了磁学参数指示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表土磁化率平均值为187.66×10~(-8)m~3·kg~(-1),亚铁磁性矿物占主导地位,颗粒较粗.上海市表土重金属Zn、Pb、Cu、Cr、Ni、Mn、Fe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属于轻度污染.重金属和磁学参数(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高值集中在宝山区和闵行区,低值集中在崇明区.工业生产和交通活动是上海市表土重金属、磁性矿物的主要来源.磁化率χlf指示污染负荷指数的半定量结果为:χlf38.90×10~(-8)m~3·kg~(-1)时,土壤属于清洁状态,无污染;38.90×10~(-8)m~3·kg~(-1)≤χlf258.69×10~(-8)m~3·kg~(-1)时,土壤遭受轻度污染;258.69×10~(-8)m~3·kg~(-1)≤χlf793.45×10~(-8)m~3·kg~(-1)时,土壤遭受中度污染;χlf≥793.45×10~(-8)m~3·kg~(-1)时,土壤遭受重度污染.因此,磁学参数对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