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应用突变理论,给出了农地肥力评价的突变评价模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突变理论适合于解决复杂系统的多准则决策问题。由于不需要考虑指标权重,能有效减少评价的主观性,适应范围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了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天津市近十年间的统计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于天津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避免层次分析法等容易产生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熊海虹 《青海环境》2000,10(1):31-33,3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为科学的发展道路 ,是当今人类社会公认的发展准则。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评价原则 ,初步探讨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构筑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王翠  王立本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3):219-220,265
介绍了小城镇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程序和距离函数模型,制订了崔家峪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距离函数模型对崔家峪镇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要加强环境建设。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并在全省范围应用,对全省136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阐述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征,提出了河北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绥化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人口一社会一经济一资源一环境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的指导下,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了绥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绥化市农业人口系统和农业环境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社会和资源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综合评价结果为庆安、肇东和北林区3个市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综合评价指数在0.50以上,而明水、青冈和兰西3个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综合评价指数在0.20以下。最后为提高绥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选取方面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对比国外研究情况指出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在指标选取、权重确定、方法采用和时空尺度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测度和评价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尚无统一认识.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相应的变化曲线,并评价了重庆市1994~2003年这10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发现,重庆市在2001年前可持续发展保持较好,而2001年以后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不和谐.最后就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于鲁冀  何青  赵晴 《四川环境》2010,29(5):40-45
根据函数单调性特点及模糊识别中最大贴近度原则,分别从距离函数和关联函数两方面对物元可拓法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距离函数改进后,能够真实地反应变量与区间的关系;关联函数改为贴近度函数后,评价结果中不再出现负值,易于级别的判定。采用改进后的物元可拓法建立了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多级物元模型,对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更快捷,评价结果能更客观地反映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尖点突变模型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杰  胡汉芳 《环境技术》2005,24(3):24-26
突变理论是一种利用动态系统的拓扑理论来构造自然现象与社会活动中不连续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其为现实世界中的突变现象提供了可利用的数学框架和工具。本文通过利用尖点突变模型来研究某省环境保护投资额的突变现象,得出环保投资额的突变条件,并推测出投资额突变背后的深层诱因。  相似文献   

12.
Perceived failure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prompted interest in avoiding the harms of climate change via geoengineering, that is, the intentional manipulation of Earth system processes. Perhaps the most promising geoengineering technique is stratospheric aerosol injection (SAI), which reflects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thereby lower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This paper analyzes a scenario in which SAI brings great harm on its own. The scenario is based on the issue of SAI intermittency, in which aerosol injection is halted, sending temperatures rapidly back toward where they would have been without SAI. The rapid temperature increase could be quite damaging, which in turn creates a strong incentive to avoid intermittency. In the scenario, a catastrophic societal collapse eliminates society’s ability to continue SAI, despite the incentive. The collapse could be caused by a pandemic, nuclear war, or other global catastrophe. The ensuing intermittency hits a population that is already vulnerable from the initial collapse, making for a double catastrophe. While the outcomes of the double catastrophe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plausible worst-case scenarios include human extinction. The decision to implement SAI is found to depend on whether global catastrophe is more likely from double catastrophe or from climate change alone. The SAI double catastrophe scenario also strengthens argument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s and against SAI, as well as for building communities that could be self-sufficient during global catastrophes. Finally,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integrative, systems-based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广泛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模糊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评价方法还处于学术理论探讨研究和应用尝试阶段;生态机理法、生产力法、生物多样性法等评价方法是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常采用的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缺乏宏观性、综合性。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单项环境因子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点段相结合评价,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相结合是今后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与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孟宪林 《四川环境》2001,20(1):50-52
本文针对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作了必要的改进, 并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层次分析比一般层次分析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者评述了常用指标法的不足,提出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模糊评价法评价环境质量,建立了评价模式和计算程序,并用于科学城的环境质量评价,评价计算给出的多层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与监测结果所体现的环境质量状况符合,所建模糊评价程序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王东梅  王文勇 《四川环境》2007,26(1):103-105
本文提出了进行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一个系统,其中的评价方法选用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家标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评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认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保存条件、培养条件、人员操作和判定计数等.通过对地表水和海水样品粪大肠菌群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分量计算,建立一种简单的水中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洋政策评估是检验海洋政策质量的基本途径,但目前我国海洋政策评估体系尚不健全。针对当前海洋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从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四个方面对海洋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政策评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凯 《四川环境》2010,29(3):127-13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借鉴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的某些方法,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层次、类型和阶段的特点,给出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方法集,并对几种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方法选择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