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拥有辽阔海洋牧场的海洋大国,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在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中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海水养殖碳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出路。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清除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机制。海洋碳汇实质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用于海洋生物圈。"渔业碳汇"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这个过程和机制,这实际上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碳汇功能得到发挥,具有双赢效益,由于渔业生产不需投饵,完全靠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为人类提供优质水产品,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2.
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发现,因地球海洋吸收引起温室效应的CO_2达不到人们先前认为的那么多。在把CO_2从大气中吸出来的各种“渗透坑”中,一般认为海洋起的作用最大。科学家们估计海洋大致吸收了40%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_2。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拥有辽阔海洋牧场的海洋大国,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在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中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海水养殖碳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出路。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清除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机制。海洋碳汇实质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用于海洋生物圈。“渔业碳汇”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这个过程和机制,这实际上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碳汇功能得到发挥.具有双赢效益,由于渔业生产不需投饵,完全靠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为人类提供优质水产品,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4.
南大洋在碳吸收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海洋和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对于量化全球二氧化碳预算来说非常必要. 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来测量海洋和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南大洋在一年的时间里共吸收了20亿吨二氧化碳.在夏季,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1962年,原苏联气候和气象学家,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MI布迪柯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认为各种燃料的大量燃烧,这在20世纪后50年已明显增加,必将引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其结果,由于那种可在温室中观察到的效应,地球表面对太阳热和地热的反射就会更弱。温室效应将使近地大气层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起初许多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渐暖过程只有在遥远的将来才可能见效,因为过剩的二氧化碳很快就会被地球上的海洋水体吸收。当时,美国气象学家对布迪柯的结论产生了兴趣。他们检验了他的计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蓝碳定义为"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海洋不仅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每年还可吸收约30%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汇的3倍。中国的海草床、红树林、盐沼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适宜开展海水养殖的水域辽阔,贝类、大型藻类养殖能够以不影响食物生产的方式减缓气候变化影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海洋酸化已经导致珊瑚礁被破坏并可能引发其他无法预期的化学或生物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低pH值将降低浮游植物吸收铁元素的能力(该元素是植物生长和进行光化学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可能会对单细胞微型值物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植物往往位于整个食物链的最底层,并成为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并最终影响到捕渔业的发展.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大量吸收后,就会被转化成碳酸类物质并最终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的速度非常快.根据国家海洋和大气协会(位于北加利福尼亚州波夫特市)的化学家William Sunda的研究,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氢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全球30多亿人提供食物,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海洋也是许多国家(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据估计,全球超过3亿人依靠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洋旅游业谋生,每年仅海洋渔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值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海洋为地球输出50%的氧气,吸收大气中30%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珊瑚礁群和红树林等沿海栖息地环境,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透露,该机构正在开发一项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底煤层中,然后以细菌为媒介将其转化成天然气。这一尝试尚属首次,该机构期望在未来3-5年内能够完成。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酸化之海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不仅导致气温上升,而且还使海洋"酸化",对生活在占地球表面近3/4的海洋里的生物也造成巨大影响。大气与海洋源源不断地进行着酸性气体的交换。因此,释放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就会被海水吸收并在数百年时间里由海面溶入,沉入海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的别名是"蓝色星球",因为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覆盖。海洋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工作机会、调节气候、生产氧气。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估计是100万种海洋生物的家,虽然目前只有25万物种被发现。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是海洋的浮游生物生产的,它们每年吸收100亿吨的二氧化碳,对全球的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进行调节,储存了大量的热量,缓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有超过10亿人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大海,主要包括鱼类和藻类。海洋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有30亿人依靠海洋为生。  相似文献   

12.
温度、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因子.研究温度盐度的不同组合对海洋藻类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对探讨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转移以及评价核废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对象,在核污染监测中的主要核素~(60)Co、~(137)Cs同时示踪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温度、三种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吸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3.
吴继星 《环境》1994,(11):10-11
如何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无不为之冥思苦想,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例如,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驱散大气中的硫磺微粒;在极地海洋增施营养肥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大量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不同地区上空释放高达几十亿个铝气球以反射太阳光;减少石油的使用量等。直到不久前,许多科学家才醒悟过来,发现许多策略或为“马后炮”,或非根治之法。于是,有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温度逐渐升高的罪魁祸首。不过这一结论直到不久前还只是科学家们根据地面的测量结果得出的 ,如今来自宇宙卫星测量结果首次证实了这种温室效应。测量结果表明 ,地球的大气层正在越来越多的吸收从地表辐射出的热量。伦敦皇家学院以约翰·哈利斯为首的科研小组在最新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报告说 ,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球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假如地球外外层大气不能把地表辐射出的热能吸收住的话 ,那么地球面的温度将是始终是低于零度的。由于有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一类温…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Science, 305, 367)表明过去 200年间人为排放的 CO2约有一半被海洋吸收,而这可能影响海洋生物.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Christopher L. Sabine和Richarh A. Feely领导的研究小组测量了海洋的无机碳浓度,他们估算出 1800~1994年海洋共吸收了 1.2×1017g CO2.同一时期内由于毁林,森林不仅少吸收 CO2,反而放出了一些 CO2.近年来由于森林增加,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 CO2. Sabine 说,海洋始终是一个 CO2 的汇(sink),而且远没有饱和.已吸收的 CO2的一半集中在占 10%的海洋上层.而海水顶层和底层的混合过程很…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生命系统无毒,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不活泼。但是,二氧化碳较之大多数其它气体更容易在水中溶解。据估计,海洋中容纳的二氧化碳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50倍。除了自然的来源之外,如象人和动物的呼吸、发酵、含碳物质的缓慢氧化,以及人类活动,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烧一吨煤,产生二氧化碳大约3.7吨;烧一吨石油烃,则可产生3吨左右。二氧化碳几乎能为可见光完全透射,所以它对于来自太阳的辐射,只有轻微的影响。然而,它对于土地、海洋和云层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却是很强的吸收器。二氧化碳吸收热能以后,将其一部分反射回地面,还有一部分则散留在空中,因而导致大气变暖,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最近科学家在一次化学反应发电的“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试验中发现锂锆酸盐同二氧化碳反应可产生锆酸盐和碳酸锂 ,这表明锂锆酸盐可作为极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以往作为二氧化碳的吸收材料如胺吸收液 ,它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约为吸收材料体积的 2 0~ 30倍 ,而新材料的抽提能力则是以往吸收材料的十几倍 ,并可在 45 0~ 70 0℃的高温环境下使用。这种新材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逆性 ,如将它加热到 70 0℃以上就会将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还原成锂锆酸盐。因而它不同于以往的吸收材料只用一次便废弃 ,而是可以多次使用 ,甚至可作为运送二氧化碳的载…  相似文献   

18.
碳酸钾-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2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  相似文献   

19.
森林的碳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汇”是相对“碳源”而言的。顾名思义,碳源是指释放二氧化碳的源;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这些寄存体主要有海洋、土壤、岩石和生物体;森林属于生物体。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功能。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我们认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事实上我们还应该担心一些虽然产生量很少的气体。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吸收热量的水平比CO_2高出一千倍。本文列出的温室气体清单着重于全部由人类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碳氟化合物。在这里,我们通过两个特点比较它们对全球变暖的影响:1.大气存留时间;2.吸收能量能力以及降低辐射效率(能量逃逸到太空的速度)能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