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保法治30年:中国的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79年我国颁布实施第一部环保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至今,中国的环保法治已经历了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里,中国陆续颁布实施了近30部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以及节约能源和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环保法治的基础,对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能源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家和 《环境》2002,(2):31-31
隆冬、早春的太阳最温暖可爱,是日晒增进人体肌肤健美的黄金季节。日晒,俗称晒太阳、日光浴。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不例外。日光,乃人类赖以生存、生长发育、打造健美身材、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之“三宝”——日光、空气  相似文献   

3.
私设暗管排污行为危害性非常大,因此它成为《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重点规制的对象。在环保部制订的有关新《环境保护法》配套实施规章中,对于私设暗管违法排污行为实施多种行政措施。但这些"组合拳"式的行政措施如何适用,对环保部门来说存在诸多困惑。为此,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作为一般法的《环境保护法》与作为特别法的《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条款的选择适用;另一方面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环保部配套规章涉及的按日处罚、停产整治、查封、扣押等措施合理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是当代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象征。2012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增加了有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环境参与的内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对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公众参与的立法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5,43(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推进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有关党政机构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全面推进新《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并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立法工作,为尽快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执法困境及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主要问题法规体系不健全,环境执法无法可依中国环境立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虽然出台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  相似文献   

7.
汪劲 《环境保护》2013,(16):20-23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再次就环保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与一次审议稿有关法律责任条款规定相比较,草案二次审议稿的主要创新之处除了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准用治安管理处罚制度外,还在违法行为制裁条款方面规定了作为执行罚保障的、世界各国(地区)环境立法通用的"按日计罚"条款等。结合2013年"两会"后中央领导针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污染事故信息披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历次水污染事故信息披露情况及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沿革,指出《水污染防治法》应要求污染事故责任单位向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披露污染事故信息,也应明确污染事故责任单位在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时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与学术界所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28日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不仅对原来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而且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立法宗旨,提出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省应以此为契机,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1.
邹晶 《世界环境》2010,(6):10-11
<正>中国环保开始时间应该说不晚。1972年,当中国污染问题还不是"问题"的时候就派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翌年中国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这在当时发展中国家中算是先进的。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特别是地方政府唯GDP论和招商引资的"指挥棒"的指引,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相对中国近十年来GDP高于10%的骄人业绩,环保  相似文献   

12.
<正>又是一个五年匆匆过去。回顾一下,能源、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无疑是"十一五"期间最热门的话题。本文将对"十一五"期间能源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稍作回顾,以更好地迎接下一个五年计划。回首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十一五"是辉煌的5年: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将达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6年-2010年万佛湖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等11项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万佛湖的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万佛湖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6年的3.47下降到2008年的2.92,而后又上升到2010年的4.00,水质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农村和农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整个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13.32%和11.10%,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电源规模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电标准煤耗、线路损失率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333 g/(kW·h)和6.53%,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排放绩效双双下降,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0.5,2.7和2.6 g/(kW·h)。总结电力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发现电力工业在依法节能减排、科学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电价机制、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推进市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城市是吉林省重要的防风固沙屏障,但是受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多年来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影响,生态环境仍然较为脆弱.“十三五”期间,立足白城生态环境实际,以提升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实施河湖连通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草原治理工程等5大工程.针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清水工程、土壤恢复治理工程.健全生态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和生态脆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进入新阶段,为准确制定济南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文章对济南市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能源消费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预测,对"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识别,以期对济南市"十三五"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式做出全面准确的研判。  相似文献   

17.
以"十一五"期间李沧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五年间SO2浓度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李沧区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通过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结构性和格局性污染突出、污染呈现空间扩散态势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全面推进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在对当前环境问题分析及对未来环境形势研判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了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及对策建议,以期对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形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做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批准和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或议定书有30多项,大致涉及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化学品和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这些国际环境公约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监测需求。本文在系统梳理上述国际环境公约涉及的生态环境监测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履约监测技术面临监测动力与机制不畅、监测点位与指标有待优化、监测技术发展迟缓和监测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提出统筹建设国家生态环境履约监测网络、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履约监测研究成果应用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