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场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水产出问题日益凸显,处理后达到外排标准的成本高。文章从气藏地质特征、采出水水质分析、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分析、回注层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新场气田须五段产出地层水回注的可行性,并在室内开展了回注水对储层岩心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须五段巨厚的泥页岩砂岩互层及层内水平缝发育特征,有着较大的储水能力;采出水成分复杂,但经预处理后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好;对岩心的伤害小,回注后储层渗透率仅下降1.23%;储层中的砂岩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弱碱敏特征,泥页岩层具有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特征。  相似文献   

2.
气田水回注是解决气田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由于气田水矿化度高,硫化物及悬浮物含量也高,如果不经处理就回注,将直接影响回注效果。文中探讨了气田水水质与回注量的关系,并且介绍了回注井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3.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产水量上升、污水排海量超标的问题,文章以某边底水气田为靶区,开展了边底水气藏污水回注井层优选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井层优选技术,综合地震属性、反演预测、测井解释和生产动态等,优选出4套回注层位及4口回注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超过1.1×10~4 m~3,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气田回注水中的细菌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严重损害注水设备及地层,检测西南某气田回注站水样,发现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铁细菌严重超标,需对其进行杀菌处理,以期达到回注标准要求(SY/T5329—94)。通过研究,筛选出了戊二醛、有机胍等高效的杀菌剂,杀菌剂投加量分别为30ppm时,对水样中的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铁细菌的杀菌率均达99%,处理后水样满足回注标准要求,在现场应用中也达到相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川西气田的实际情况,对致密砂岩层回注选井选层技术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致密砂岩层回注选井选层技术,优选出川西气田1、2、3号等5个回注井区。目前,注水规模300m3/d,累计注水量达75 698.8m3,节约生产成本约200万元,且有效缓解了高浓度氯离子地层水外排带来的环保压力。现场回注试验表明:致密砂岩层回注高浓度氯离子地层水是可行的,回注选井选层技术具有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田采出水的水量小、含盐量高,回注通常是更适合的环境处置方案。回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井筒内腐蚀造成泄漏后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文章在分析气田采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回注处置井的目标构造选择方法,提出地下水污染最关键控制参数是注水静水压力低于"可利用地下水"的低水位(高度)以保证下方注入水不会上侵,回注处置目的层必须位于可能的饮用水源之下并有可靠的隔离层;提出井筒必须具有连续完整性,以保持注水构造与可能饮用水源的隔离;同时提出相应的检测/运行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即可采用模型预测、检测、试验等方法分析采出水的腐蚀、结垢特性,通过投加适当的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措施控制井筒腐蚀/结垢,为气田采出水回注环境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气田开采的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气田水,气田水具有成分复杂、矿化度高、氯化物含量高的特点,不能直接排放。目前很多气田采用回注的方式处理气田水,存在注入水外泄,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潜在风险。根据川西北气矿气田水的水质特点,结合气田水处理现状,对气田水回注过程的环境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龙7井的跟踪监测为例,阐明气田水回注监控的预警功效,降低了回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气田生产为了减少气田采出水对地表环境的污染,及补充气藏能量,将污水进行沉淀、过滤等处理后,常回注至废弃气井或专门的回注井。文章以容积法和渗流法两种方法,分别建立模型,对气田回注井的 极限注入量、剩余可注入量、可回注年限进行预测,以榆林气田某区块两口污水回注井为例,选用回注井储层物 性、回注井回注动态数据,进行计算和验证,并对比了两种预测结果。研究结果明确了气田污水回注井回注特征与规律,为提升回注工艺的应用效果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山嘴油田于1990年投入注水开发,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水质不稳定、配伍性差,造成注水系统结垢严重,注水井井况恶化、检配合格率低,修井频繁。文章对稠油净化污水回注开展可行性评价研究和论证,实现了稠油净化污水回注红山嘴油田,对净化污水回注后储层伤害、腐蚀结垢趋势进行动态跟踪评价,确定了净化污水对注水指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动态跟踪结果表明:净化污水回注后,红山嘴油田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注水系统的结垢问题,储层伤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外排污水合理利用,可节约油田清水用量73万m~3/a,减少环保压力,为稠油净化污水回注技术储备和示范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田开发至中晚期,气田水量不断增大,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将严重制约气田的开发,目前气田水处理普遍采取汽车和管道两种方式运输至回注站回注。文章通过对气田水运输中管道失效的表现形式、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管道失效的解决办法及对策,以确保气田水输送管道长效、稳定运行和气田水的正常运输,保障气田的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川西北气矿中坝气田须二气藏水质情况,论述了气田水四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了维持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在该气藏中引入了预处理装置,对气田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异层回注。介绍了该工艺的流程,处理后气田水中SS和石油类含量分别为15mg/L和5.3mg/L,达到了设计要求。对处理成本及四种地层水处理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并根据其应用情况提出了建议,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探索pH≤7.0时,pH7.0时,气井产出水整体设计工艺流程,确保气井产出水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Y/T 6596—2004《气田水回注方法》和GB 5044—2005《农田灌溉水标准》推荐水质指标的标准。该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高含盐、高含硫采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废水减注量80%以上,形成高含硫天然气井废水撬装深度处理成套技术,解决偏远单井产出水的排放问题,缓解回注压力,实现就地处理。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将在油气田产生显著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气田污水处理后回注地层是保证气田有效开发、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苏里格气田在污水回注方面通过设计、施工、运行三个阶段所采取的选择安全回注地层、优化井身结构等各种防止污染措施,有力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长北天然气处理厂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自投运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油份处理效果差的状况,回注水中含油、悬浮物较高,回注泵故障频发,回注压力高。分析水质变差原因,同时对现有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缓蚀剂加注方案,制定加药程序,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使回注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达到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长北天然气处理厂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自投运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油分处理效果差的状况,回注水中含油、悬浮物较高,回注泵故障频发,回注压力高。分析水质变差原因,同时对现有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缓蚀剂加注方案,制定加药程序,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使回注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乍得某油田注水系统前期采用地下水,后期采用油田采出水和地下水混合水作为回注水。由于油田采出水和地下水含有钙、镁和钡等成垢盐类,溶解氧较高,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等微生物,容易引起注水系统中管道和设备的严重腐蚀。采用向注水系统中分别添加缓释阻垢剂、杀菌剂和脱氧剂,减少上述物质对注水系统的腐蚀。注水罐入口加入缓释阻垢剂和杀菌剂,注水罐出口加入脱氧剂。在本项目中采用有效容积1 000L的加药罐和流量100L/h的加药泵(1用1备)组合合成的加药撬装设备。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油田采油三厂原有的注水系统已不能适应地质配注的需求,因此提出以下措施:①打破厂际或区块界限,合理确定注水压力;②对于压力差异较大的区块进行分区、分压注水;③选择高效柱塞泵加变频技术,杜绝高压水回流,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对注水系统进行调整改造后,注水管网运行效率、注水泵机组效率、注水系统效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为了合理地处理鄂尔多斯盆地长7采出水及避免油井水淹,通过对水质离子含量分析、失硫酸根率、结垢量和垢型的分析,研究了陕北油田长7和延10地层产出水的混合结垢性质,探索了上述混合水样回注延10地层的可行性,得出了可回注地层的长7与延10地层产出水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长7与延10地层水以8:2比例混合时,失硫酸根率与结垢量达到最高;混合水与延10地层水以9:1的比例混合时,失硫酸根率与结垢量为最低;经过絮凝处理的混合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分别降至为1.0,2.50 mg/L,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各项回注水和外排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纵观国内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技术,按照主要处理工艺过程可分为重力除油工艺、压力除油工艺、气浮除油工艺和精细过滤工艺等;外排采出水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植物湿地法。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更有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采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适当的组合或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油田高含水期处理污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水驱气藏产出污水排海而引起海洋污染问题,开展了水驱气藏回注能力评价技术研究:以物质平衡为基础,确定不同气水界面和饱和度分布下的可注入总量;建立井筒管流模型,确定不同注入量下的摩擦阻力、井底流压,预测注入泵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回注指标优化图版,可快速优化回注井的瞬时注入量。研究成果已初步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为1.06×104 m3,有效避免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