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化学分散剂对海洋溢油与颗粒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向溢油上施加分散剂是常用的应急处理方法之一。溢油会和海洋中的悬浮颗粒物SPM(suspended particle material)相互作用形成油-悬浮物的聚集体OSAs(oil-SPM aggregations),还可以与海洋中的颗粒物、浮游生物、细菌、生物碎屑等构成海洋油雪MOS(marine oil snow)。施加分散剂会影响这两种聚集体的生成,继而影响到溢油的迁移和归宿。本文介绍了化学分散剂的使用原则和现状,在介绍OSAs和MOS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加分散剂对溢油与颗粒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对OSAs和MOS的环境归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溢油分散剂是用于将海面油膜分散,以促进油污染消除的化学药剂。一个“好”的溢油分散剂应该具有对海洋生物毒性低、本身易生物降解,对多种油的乳化效率高以及适应范围广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油分散剂是处理海上溢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实际处理效果 ,其毒性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海事部门规定 ,分散剂产品必须经过形式认可试验 ,才能在港口、码头和船舶上处理溢油。根据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检测结果 ,对产品外观、pH值、燃点、运动粘度、乳化率 (30s ,10min)、鱼类急性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估。对加强溢油分散剂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浓缩型溢油分散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海洋石油污染的严峻形势和普通型消油剂的局限性,研制开发了对环境友好的浓缩型溢油分散剂。该溢油分散剂具有乳化性能好、鱼类急性毒性低的特点,且凝固点较低,适宜于低温(高于-20℃)环境条件下使用。惟有生物可降解性指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本文分析了造成其生物降解性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新的测定方法-CTAS法。  相似文献   

5.
处理水域溢油的化学试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油处理剂是处理水域溢油事故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它的作用是辅助油回收船和油回收装置,最终迅速清扫海面,处理那些油回收器难以发挥效率的厚度小于一毫米的薄油膜。在特定条件下(如气象、海况比较恶劣时)也可成为治理溢油事件的主要手段大量地、大面积地使用。油处理剂可分成乳化分散剂、凝胶剂、集油剂、沉淀剂等若干种。沉淀剂会把油污染带到水域底部,一般不予采用。本文主要讨论乳化分散型、凝胶型、集油型这三种油处理剂。乳化分散剂乳化分散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油处理剂,俗称“消油剂”。它的作用完全是物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效、低毒溢油分散剂的研发,分散剂已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溢油事故的快速处理中。国内关于溢油分散剂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或者只是局限于喷洒分散剂后短时间内的研究。因此,对分散剂及其处理油在海上行为的认识相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而言仍然滞后。基于目前分散剂的研究现状,文章综合分析了溢油分散剂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典型环境下的效果,并且从这3个方面对分散剂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明确溢油分散剂的研发方向、科学使用和准确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中的的石油污染研究也在逐步的深入,已从一般性的调查转入对石油组分及其在环境里发生化学变化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石油在海洋环境里的化学变化产物其危害要大于石油本身,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石油的光氧化是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的一个重要的化学过程,氧化后生成许多新物质,浓度并不高 但对生物的毒性增大[1,2],并且对溢油的物理过程影响很大,如石油的扩散[3],乳化等。原油的某些氧化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溢油迅速形成深棕色油包水的乳胶,它的色形犹如“巧克力奶油冻”,所以得此名,这种乳胶的含水量最高可达百分之九十。 溢油形成“奶油冻”后对石油的处理工作会带来麻烦,用一般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是很困难的,对回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在我国这方面工作做的还不多,作者将通过本文介绍“巧克力奶油冻”的形成机理以及它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这将有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X55 200403307 浓缩型溢油分散剂的研究/王宗廷(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4,23(1).-44-46 环图X-14 针对海洋石油污染的严峻形势和普通型消油剂的局限性,研制开发了对环境友好的浓缩型溢油分散剂。该溢油分散剂具有乳化性能好、鱼类急性毒性低的特点,且凝固点较低,适宜于低温(高于-20%)环境条件下使用。惟有生物可降解性指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本文分析了造成其生物降解性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新的测定方法——CTAS法。图1表5参6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和海洋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海上溢油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阐述了海上溢油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带来的危害,分别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处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建议应探索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和处理石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消除海洋石油污染,首先要弄清楚石油在海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即海洋溢油的发生、发展与消失的过程。研究表明,石油作为污染物一旦溢入海面,将发生扩散,挥发、乳化、溶解,光氧化、形成石油聚合体、吸  相似文献   

11.
海上溢油风化特性及化学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渤海埕北油田B平台外输原油为对象,在人工模拟波浪下,研究原油特性随风化时间的变化在伴随着的化学分散效果的变化。本文同时研究了化学分散剂处理海上溢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决策溢油事故时能否使用分散剂,在什么时间、条件下、使用保种分散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frequencyofaccidentaloilspills,andtheassociatedaquaticpollution,aregrowingconcerns.Thereisaneedformodelsystemth?..  相似文献   

13.
经消油剂处理的石油水溶组分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对刺参幼参的危害,进行了如下试验:(1)表皮分别涂抹原油、0号柴油和消油剂;(2)消油剂分别处理原油、0号柴油所形成的水溶组分(chemical enhanc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和消油剂对幼参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仅0号柴油和消油剂使幼参出现较短时间的收缩,表皮均未溃烂;(2)由高浓度至低浓度组先后出现部分幼参收缩、排脏、附着力下降,甚至表皮长疱、溃烂或死亡等现象,原油CEWAF对3月龄和4月龄幼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246.09(211.16~286.81)mg/L和399.15(374.71~425.19)mg/L,4月龄幼参在0号柴油CEWAF浓度为125.89和19.95 mg/L时出现72 h内100%死亡和96 h内100%存活的现象,消油剂浓度为6 000 mg/L时幼参死亡率<50%。  相似文献   

14.
赵如箱 《交通环保》2000,21(4):15-17
在溢油模型模拟溢油扩散、漂移的轨迹及其归宿的基础上提出溢油反向运算既反推的发展设想,扩展其功能,增加其应用,形成完整的溢油模型,并将该溢油模型运用于海事管理工作中,为海事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光氧经和生物降解过程。溢油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风速、光照、溢油的面积以及溢油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蒸发速率大约是溶解速率的60倍。乳化过程与风浪、涡动和湍流等因素有关。吸附沉淀过  相似文献   

16.
消油剂的合理使用是海洋溢油应急处置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选取渤海产蓬莱19-3和旅大10-1原油,开展消油剂对原油乳化效果测试的波浪槽模拟实验。以消油剂乳化率和油滴中值粒径为测试指标,设置不同波浪条件和剂油比,考察两种不同消油剂对渤海原油的乳化效果。结果表明,消油剂A、消油剂B对两种原油的乳化率均随剂油比和波高条件的增大而增加,油滴中值粒径随剂油比和波高条件的增大而减小。消油剂B与消油剂A相比表现出较高的乳化能力,在实验条件下对蓬莱19-3原油的乳化率最高可达52.9%,油滴中值粒径最低可达12m。对于不同类型原油,消油剂的乳化分散效果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溢油应急处置中消油剂效用效果预测以及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深海中泄漏的油气混合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输运过程及行为变化的分析基础上,建立三维深海溢油输移扩散模型。该模型采用拉格朗日积分法模拟溢油在近区的水下浮射扩散过程,应用粒子追踪法模拟油滴在水下远区的对流扩散以及油膜在海面的漂移扩散过程,并考虑了油气分离输移、气体溶解、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等复杂行为对溢油运动轨迹的影响。应用该模型数值模拟了两个大型深海溢油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溢油在水下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符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深海溢油的防治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