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不同材料固定海洋石油烃降解菌Alcanivorax sp.97CO-5,考察并比较了其成型、传质、包埋菌体活性和石油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海藻酸钠包埋材料中细菌的增长最为显著,8 d后材料中细菌数量达到1.2×106CFU/g,为初始细菌细胞数量的3.85倍,是最适的固定化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剂14 d对石油的净降解率达到34.1%,其石油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体(28.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固定化菌剂对石油中总烷烃降解率为57.9%,其中对nC21~nC31的中长链烷烃的降解率可达到54.6%;固定化菌剂相对于游离菌体,对芴(FLU)和二苯并噻吩(DBT)两类烷基化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达到44.9%和44.2%,而游离降解菌仅为25.4%和24.7%。实验证明,固定化技术促进了Alcanivorax sp.97CO-5菌体降解性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中长链烷烃和部分芳烃成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降解混合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克拉玛依地区的部分石油污染样品进行了富集分离,得到了5组石油烃高效降解混合菌,其中混合菌KL9-1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宽,并且石油烃的降解效率最高。该混合菌在45℃的条件下,通过7 d的降解,稀油的降解率达到43.27%,稠油的降解率达到20.09%。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环境因素对混合菌KL9-1降解石油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KL9-1的接种量、石油烃仞始浓度、初始pH、摇床转速、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都会影响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在35℃的条件下,当接种量6.0%、石油烃初始浓度1.5%、仞始pH 7.5、摇床转速120 r/min及添加200 mg/kg Tween80表面活性剂时,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都达到最高,其中稀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62.49%,稠油的降解率达到40.36%。  相似文献   

4.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种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分别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YH、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TM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K1,对其菌落、菌体形态进行观察,并将3种菌株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研究了3种单菌株及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以及其间的协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复配菌株与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有所差异;3种菌株具有协同降解石油烃的作用;3种菌株的复配比例(YH∶TM∶K1)为1∶0.5∶1.5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初始浓度为2 000 mg/L的石油烃,加入3 mL复配菌株,在130 r/min、30℃下振荡培养6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4.3%;当石油烃的初始浓度为2 000 mg/L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动力学曲线与零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动力学方程为y=-309.6x+2 045.0(R~2为0.931),降解半衰期为3.4 d。  相似文献   

5.
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中不同组分的降解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甘肃华庆油田油井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得到5种菌属的石油降解菌,以各菌剂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率及其标志物演化参数为基础,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7 d和15 d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的降解率,用各种标志物反映各菌剂对原油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F2、A5、混合菌(H)对于高碳数段的正构烷烃降解率高达60%以上,混合菌剂对于正构烷烃的降解较均衡;正构烷烃在前后两个阶段的降解呈现出对低碳和高碳降解的互补规律,奇偶碳数优势(OEP)在15 d更明显;F2菌剂的w(∑C21-)/w(∑C22+)值说明对其高碳数降解优势最明显;各菌w(Pr)/w(Ph)比值均大于原油,说明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不同菌剂的作用中发生了明显的降解.各菌剂作用能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手性碳R构型向更稳定的S构型转化,短期内已接近转化终点;A5对藿烷降解的w(Ts)/w(Tm)比值最大(0.966),转化最彻底;A5、D4和F2菌株后期作用原油时,藿烷系列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正构烷烃系列,表现出降解藿烷的优势;各菌剂对芳香烃具有强烈的去甲基化作用,A5和D4菌降解芳烃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被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机油为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Ll和LL2,测定了温度、底物浓度和pH值对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试验了菌株对正已烷、苯和甲苯的降解能力。实验表明,2种菌株都对机油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其中LL2菌株还对苯和甲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连云港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研究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并对其进行测序和种属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降解柴油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污染土壤中共分离出柴油降解菌株4株,经过测序及同源比对,与该4株菌株同源性最高的分别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_cloacae,HY1),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_pulmonis,HY2),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_taiwanensis,HY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_aeruginosa,HY4),同源性均达98%以上;4株菌株具备不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和柴油降解能力,其中菌株HY1和HY2对柴油的降解率最高,当柴油浓度为0.5%,处理时间为20 d时,二者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37%以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后,发现在柴油浓度为0.5%,降解时间为8 d时,菌株HY2和HY1最佳降解条件是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80 r/min,接种量为3%~4%,此时,二者对柴油的降解率分别为40.15%和43.87%。本研究可以丰富石油烃降解菌的菌种信息,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降解酵母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平板划线纯化及摇瓶复筛等方法,从表层海水或海泥中分离得到2株具有较强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SYB-5和SYB-2. 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显示,SYB-5为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Pichia guilliermondii),SYB-2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对2株酵母菌的石油降解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SYB-5和SYB-2以原油组分作为碳源,以(NH4)2SO4和(NH4)3PO4作为氮源,在ρ(NaCl)为30g/L、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6和32℃,pH均为7.0. 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培养5d后的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5.8%和34.4%. 当2株菌混合培养时,培养5d的原油降解率可提高到53.9%,培养8d时达到56.4%,说明2株菌利用原油作碳源生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组实验,将7个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迫近在预实验中所得的最佳水平上,探索了石油烃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烯烃等不同组分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各自的降解模式和降解速度。研究发现:碳数的多少是影响石油烃组分降解速度的最大因素;C23烷的降解速度近似于石油烃的总体降解速度;碳数越大,降解越难进行;当碳数相同时,不同类石油烃组分的降解速度由其官能团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输入土壤对其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露露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4199-4207
以木屑和麦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分析了生物炭输入对大港油田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正链烷烃n C8~C40和16种PAHs)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输入强化了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的生物降解.生物炭原料的选取对烷烃降解影响显著,对PAHs影响较小;高温制备生物炭对污染物降解的强化效果较好,这归因于生物炭表面性质和降解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土壤中加入生物炭后,低环PAHs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高环PAHs.添加典型的土壤易分解有机质(葡萄糖)产生正激发作用,导致生物炭矿化,促进了烷烃降解,抑制了PAHs的去除.可见,生物炭输入可有效促进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对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起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与微藻共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寡营养培养法,从威海金海湾地区的油污中分离出六株石油降解菌,进一步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NCBI 数据库的Blast比对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编号Y1、Y3和Y7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Y2、Y6为芽抱杆菌属(Bacillus),Y5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通过紫外分光光...  相似文献   

12.
营养盐对湄洲湾海洋细菌生长及降解石油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从湄洲湾海域分离的烃细菌在添加和不添加N、P营养盐的海水培养基的生物量及对原油和纯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营养盐对不同菌株的生长及代谢有不同的影响.添加N、P营养盐,试验菌PF-6(Pseudomonas fluorescens 6)的生物量增大,而PA-32(P.aeruginosa 32) 的生物量却减少.在初始原油浓度均为1g/L的摇瓶试验中,添加N、P营养盐培养6d,PF-6菌与PA-32菌的除油率分别为25%及26%,而不添加N、P营养盐时,PF-6菌与PA-32菌的除油率分别为21.4%及36.3%.经气相色谱测定,在以正十六烷和萘两种纯烃组成的培养基,营养盐对两个菌株降解正十六烷的影响仍然不同,但在不添加N、P营养盐时,两个菌株对萘均有较高的降解率.无需添加N、P营养盐能正常生长并降解石油烃的菌株,在海洋油污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作为受试生物,测定了原油、燃料油分散液(WAF)以及添加溢油分散剂后的乳化液(DWAF)对两种微藻的毒性效应参数。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原油WAF和DWAF以及燃料油DWAF均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其中,当原油WAF浓度为0.3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而原油DWAF浓度低于0.5 mg/L时,开始促进生长,当浓度低至0.1 mg/L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两种微藻在4种不同石油烃类污染物体系中的96 h-EC50差异较大,96 h-EC50值介于0.07~30.77 mg/L之间;其中燃料油DWAF毒性最强,对中肋骨条藻和微型原甲藻的96 h-EC50分别为0.45 mg/L和0.07 mg/L;而微型原甲藻对原油WAF毒性效应敏感性最低,其96 h-EC50高达30.77 mg/L。  相似文献   

15.
选择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原油、燃料油分散液(WAF)以及添加消油剂后的乳化液(DWAF)对两种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算法并利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96h-LC50。结果表明,4种石油烃对栉孔扇贝和刺参的96h-LC50为:DWAF燃料油(1.14 mg/L,0.16 mg/L)> DWAF原油(1.39 mg/L,0.74 mg/L)> WAF燃料油(1.80 mg/L,4.10 mg/L)> WAF原油(3.40 mg/L,6.44 mg/L)。4种石油分散液对两种生物均有明显致毒效应;轻质油(燃料油)的毒性效应较重质油(原油)大;加入消油剂后石油烃毒性增强,并且对刺参的毒性增强更明显,建议使用栉孔扇贝和刺参共同评估海洋溢油生态损害。  相似文献   

16.
苯胺蓝脱色放线菌的分离及脱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苯胺蓝平板法从陕西秦岭森林高度腐殖化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度碳源利用多样性放线菌AG-56,经16S r RNA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命名为Streptomyces AG-56,Gen Bank登录号KU925845.同时,考察了Streptomyces AG-56在液体条件下对苯胺蓝的降解能力.结果显示,菌株AG-56对苯胺蓝的3个波长(602、314、192 nm)吸收基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并伴有物理吸附作用,其中对602 nm处基团具有最大的脱除能力,脱除率为72%.菌株AG-56在污水脱色方面特别是对三芳基甲烷类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李济吾  李峰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41-1646
从膨润土中分离出一株对酸性蓝B具有降解效果的镰刀菌(Fusariumsp.)HJ01,研究了其生长特征和动力学模型模拟、降解酶的性质以及对酸性蓝B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的适宜条件为:pH范围为6~7,蔗糖为碳源,NH4Cl为氮源.菌体生长符合改进的logistic law模型.SDS-PAGE分析HJ01菌株所产漆酶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6×103,在低氮条件下漆酶活性高达431~812U·mg~(-1)·s~(-1).菌体培养96h后加入到含100mg·L~(-1)酸性蓝B的培养基中,再培养96h,酸性蓝B的脱色率达100%.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酸性蓝B的发色基团蒽醌环被漆酶破坏.  相似文献   

18.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7株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7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Y21为不动细菌属,SY22为奈瑟氏球菌属,SY23为邻单胞菌属、SY24为黄单胞菌属、SY42为动胶菌属、SY43为黄杆菌属、SY44为假单胞菌属.7株菌的降油试验结果表明,降解8d后,加菌试样的石油烃降解率均达到80%左右,7株菌的石油烃降解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接种量越大,石油菌数量越多,石油烃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提高.采用SY43和SY23菌株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高效菌株SY43和SY23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去除,去除率可达88.4%和73.4%,其中菌株SY43的修复效果优于SY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