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选择青海湖流域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峻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区域IKNOS-2 高分辨率影像的分析,发现该区域高寒灌丛的分布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将研究区1:5 万DEM 数据融入TM 影像植被分类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结果将分类总体精度提高到89.37%,Kappa 系数提高到0.7875,达到一般分类结果的精度要求。这说明,加入多源数据,尤其是地形数据,能够显著提高高寒灌丛植被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海岸线卫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辽宁省大连、营口地区的海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根据不同海岸类型的地貌特点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解译方法;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海岸的图像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使用IDL语言实现Canny算子、中值滤波器和腐蚀算子,完成了对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自动提取;证明了使用潮位高度与卫星图像结合计算坡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海岸线位置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半自动提取建筑物边缘的方法。先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对所有边缘进行边缘检测。然后进行边缘跟踪,提取建筑物的主方向线,利用模型进行线段关系判断,再进行线段关系处理、区域分割和区域生长,最后进行区域合并提取出建筑物的轮廓。用上述方法对Quick Bird卫星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识别率、较好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环境质量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灰色聚类评价是环境质量等级研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利用灰色聚类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来确定环境质量的等级问题 ,物理意义十分明确 ,避免了建立数学模式和计算综合指数等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聚类排序方法的火电厂脱硫项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电厂脱硫项目进行评价以区分等级,对调整我国现行的脱硫电价补偿政策有重要参考意义。为此引入模糊聚类方法对脱硫项目进行评价排序,为脱硫项目的等级区分做初步探索。根据评价目标分别虚拟最优和最劣标准对象,将其插入原样本里作为中心进行模糊系统聚类,求得样本与标准对象的相似系数,进而根据修正后的相似系数对样本进行评价排序。应用该方法对广东省16个火电厂的脱硫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排序,其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绿色植被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健康绿色植被光谱特性及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典型地物各波段像元值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利用红、绿、蓝3个可见光波段信息的新型绿色植被指数——差异增强植被指数(DEVI).利用该指数及其他8种常见可见光植被指数结合不同阈值方法提取研究区域绿色植被信息,并采用地表真实感兴趣区和基于SVM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精度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信息利用率和精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简便,结论更能反映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8.
用灰色聚类方法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用灰色聚类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实例与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与多元回归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准确地预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基于气象因子聚类与多元回归的方法,以广东省顺德区为例开发了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顺德区NO2、SO2、CO、PM10、PM2.5日均浓度和O3日最大8 h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约为0.76),标准化平均偏差为1.2%~13.4%,标准化平均误差为14.2%~30.3%,模型普遍略为高估各项污染物浓度水平。预报模型具有简单易行、节约人力物力、准确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地级市及区县空气污染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环境因素与小麦Cd超标风险的关系,综合考虑了小麦Cd富集的7个影响因素(土壤Cd浓度、污染企业、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SOM)和土壤pH值),采用ID3算法与朴素贝叶斯算法,建立起5棵贝叶斯决策树.提出了15条小麦Cd超标风险的识别规则,将超标风险分为5级并确定了小麦Cd富集的3个主控因子:污染企业、土壤pH值和土壤Cd浓度.经检验,5棵决策树风险识别的平均精度为81.14%,而使用风险识别规则和贝叶斯算法后识别精度提高为89.32%.该模型将贝叶斯算法融入到了决策树模型,可以评估数据完整或缺失样本的Cd污染风险,确定小麦Cd富集的主控因子,同时可以基于风险识别规则判定小麦Cd风险程度和范围,为土壤安全利用和小麦安全生产区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影像浒苔提取中存在的植被指数自适应阈值不普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多指数决策融合的MODIS浒苔提取算法(multi-index decision fusion,MIDF)。计算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采用局部阈值法对4个指数灰度图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得到初始浒苔覆盖范围,通过“绝对多数投票法”对上述初始浒苔覆盖范围投票表决得到最终提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IDF可适应不同密度的浒苔覆盖区域,且精度优于传统的NDVI、EVI、DVI和RVI自适应阈值法。本算法为无监督法,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应用于浒苔灾害遥感业务化监测。  相似文献   

12.
海雾作为灾害性天气,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以黄海为研究区,分析研究了海水、海雾和云在GOCI影像中光谱特征,建立了结合波段比较法和波段运算的海雾提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2015年5月25日发生的黄海海雾事件,利用Kappa系数评价该方法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的kappa系数为86.74%;海雾提取结果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基于GOCI影像的海雾信息提取方法为海雾监测提供了新方向,为实时监测海雾动态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确定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缺乏系统性的缺陷,通过构建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决策的特征数据集,并采用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穷举卡方自动交叉检验(E-CHAID)、分类与回归树(CART)3种决策树(DT),探索不同DT算法应用于区域地块风险管控模式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DT应用于区域地块风...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一种简单、经济和可靠的微塑料分离提取手段,设立了11种(F1~F11)具有不同体积比的饱和NaCl和饱和NaI溶液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液作为浮选液来提取土壤中的4种类型(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塑料,同时对浮选过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NaCl溶液浮选时,微塑料的总提取率为55.83%,但随着NaI所占体积比的不断增加,微塑料的总提取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在NaCl:NaI=1:1时总提取率超过了90%,在只有NaI的条件下总提取率高达96.67%;在F1~F11的任意条件下,PE和PS表现为较高的提取率,均超过了86.67%;PVC和PET在单独使用NaCl溶液浮选时提取率极低,在NaCl:NaI=1:1条件下提取率分别为93.33%和90%,接近单独使用NaI溶液浮选时的提取率;F1~F11任意条件下,低密度微塑料PE和PS的提取率之和均高于高密度微塑料PVC和PET的提取率之和,但在F6~F11条件下提取率差值不大.根据提取结果并结合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建议使用NaCl:NaI=1:1的混合溶液来分离土壤中的微塑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黄姜皂素产业主要生产工艺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最优生产工艺,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黄姜皂素生产工艺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熵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评估准则的客观权重;然后,通过博弈论模型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科学化组合,得到综合权重;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在黄姜皂素产业主要生产工艺的评价上,得到了4种生产工艺的综合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VIKOR模型对4种生产工艺的评估结果与利用其他评估模型所得结果一致,该模型能全面考虑各项评估准则及评估对象与最优工艺和最劣工艺的关系,评估过程更为科学、完整;同时,其计算过程简洁,提高了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岸线及围填海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岸线利用和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岸线和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通过分析辽宁省不同时期岸线变化和围填海状况,得出2014年辽宁省岸线总长度为2446.81km,32年间增加了720.27km,但是自然岸线却减少582.71km,人工岸线增加1302.98km;辽宁32年间围填海总面积为969.82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0.31km2,大连围填海面积最大,其次是盘锦和锦州,围填海面积分别是417.64km2、176.68km2及175.11km2;围填海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101.98km2,其次是2000-2005及2005-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8.23km2,1982-2000年间年度平均的围填海面积最小,为9.98km2。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提出将聚类算法引入到ERT监测系统中,采用K均值(K-means)聚类、模糊C均值算法(FCM)以及混合高斯模型(GMM)3种常用聚类算法对ERT检测结果进行污染区域识别,通过一个数值模型分析了3种算法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染区域与背景土壤的电阻率区分度较大时(电阻率差异性大于30%),采用3种聚类算法都可以识别出污染区域,K-means和FCM的识别效果优于GMM算法.最后,给出一个实际场地调查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