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有机污水的水解-好氧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芮尊元  阎宁  蔡晶 《环境保护》2000,(1):12-13,23
水解-好氧生化处理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项处理有机污水的新技术,作者基于8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从水解机理,水解工艺的特点,水解工艺要点,性能指标,以及水解工艺适用范围等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常温下用水解法处理BF4废水.实验采用铝盐作主水解剂,试剂A作助水解剂,pH值小于3,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对BF4的高效水解.研究结果表明,BF4∶Al3+∶A的质量比为1∶0.8∶0.1,水解时间6~3h,水解率达到99.5%以上.使用助水解剂A,缩短了水解时间,减少了铝盐用量,对高浓度的BF4废水效果尤为显著,水解时间可缩短一半,主水解剂用量可减少1/5,处理后出水中的BF4含量可降到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Fenton反应中水解Fe(Ⅲ)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的水解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H2O2和小于0.2mg/L的Fe^2 的存在对Ferron试剂及后续的络合反应没有影响。当水解度相同的,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比一般铁盐具有更强的水解趋势。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的水解形态受到H2O2浓度和水解度的影响较大。水解速率随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高聚合态所占的比例却随H2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常温下用水解法处理BF4-废水.实验采用铝盐作主水解剂,试剂A作助水解剂,pH值小于3,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对BF44-的高效水解.研究结果表明,BF4-∶Al3+∶A的质量比为1∶0.8∶0.1,水解时间6~3h,水解率达到99.5%以上.使用助水解剂A,缩短了水解时间,减少了铝盐用量,对高浓度的BF4-废水效果尤为显著,水解时间可缩短一半,主水解剂用量可减少1/5,处理后出水中的BF4-含量可降到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中试对水解过程有机物的降解和SS去除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批量实验对比了水解前后污水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水解取代初沉池作为生物脱氮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效率,并可补充一定量的反硝化碳源。  相似文献   

6.
对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左右、进水COD为11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大于2h的条件下,无需曝气作用,水解(酸化)反应器对水产品加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大于40%。水产品加工废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反应器对该废水可生化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利用Eckenfelder生物滤池数学模式对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生物处理动力学方程:Sc/SD=e^-0.23D/L^0.24。  相似文献   

7.
金蘋 《福建环境》1996,13(1):18-18,22
造纸工业应用的是植物纤维素,然而植物原料都含有可被水解的成份。因此,水解化学应当纳入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8.
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动力学转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并结合电泳测定研究了混凝过程中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形态动力学转化及稳定性。结果表明,AC在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水解形态完全不同于PAC的预制水解聚合形态,其电荷及分子量均明显低于聚合铝且不稳定,AC随混凝条件如投加浓度、PH和混合时间而变,而PAC-25水解聚合形态不随混凝条件变化,始终保持稳定状态,AC水解沉淀规律与理论计算相符并形成无定形Al(OH)3絮体颗粒  相似文献   

9.
草浆中段废水不同生物处理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解酸化作为前期处理,再分别结合活性污泥法、SBR、接触氧化法处理草浆中段废水。发现在水解酸化运行阶段溶解氧(DO)水平对CODCr的去除有重大影响:DO在0-0.5mg/L时,去除率仅为44%;DO在0.5-1mg/L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68%。水解酸化后,分别用活性污泥法、SBR、接触氧化法继续处理,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54%、55%、66%。结合三套工艺的运行条件和成本,以及处理效果,认为草浆中段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应为:水解酸化-SBR工艺。  相似文献   

10.
于洪锋 《环境科技》2007,20(A01):29-30
介绍了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当染料生产废水的COD质量浓度〈2000mg.L^-1时,在水解反应器、酸化反应器和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D分别为7.0,7.0和6.0h的条件下,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水解-酸化过程提高了染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水解池工艺的设计,其中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布水系统及其布水方式、排泥系统、出水系统等。只有以上的设计参数满足不同的处理水质要求,才能真正发挥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技术优势。通常在设计合理运转符合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水解池的COD,BOD5,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5%~40%,25%~35%,75%~85%。采用水解反应器,不需要封闭的池子,不需搅拌和三相分离器,也不需要任何填料,降低了造价,易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就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厂所需的构筑物。由于…  相似文献   

12.
高效水解酸化废水处理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高效水解酸化废水处理技术,通过水力学措施,可以实现水解酸化系统较强烈的湍流和涡旋,加速传质,从而使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显著增加,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对低浓度溶解性COD的去除率是传统方法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感光胶片废水的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光胶片有机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方法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串联工艺和传统活性污泥法两种方法并进行对照。结果经水解酸化处理,废水的BOD5/CODcr可提高至0.54-0.56,平均增加了17%左右,证实了水解酸化菌在该工艺条件下具有搞高效片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产  李益林 《环境科技》1997,10(3):25-26
水解-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具有布局紧凑,运转费用低等特点,但水解接触氧化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问题,现就营养物质、温度、污泥回流、管理系数、设施能力等做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吴敏  李丹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4):265-268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和单独好氧处理两种生化方法对蒽醌染整废水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水解—好氧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该废水的可生化程度。当进水CODcr浓度为400mg/L、色度为800倍时,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后出水CODcr可达120—170mg/L,CODcr去除率在63%以上,色度降低至150倍,明显优于单一好氧处理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异丙醇工业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光材料工业排出的异丙醇废水的BOD5/COcr比值为0.40左右,可生化性良好;经水解酸化处理后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可提高至0.5左右,平均增加了25%,证实了水解酸化菌在该工艺条件下具有提高异丙醇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水解酸化—好氧串联工艺对该废水总的处理效果表明:在异丙醇废水CODcr进水浓度2000~3000mg/l范围内,CODcr总去除率可达90%左右,BOD5总去除率可达95%左右。水解酸化后好氧生化系统的动力学最大比降解速度K=4.35/日,半速度常数K=587mg/l。  相似文献   

17.
酸化水解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勃  董梅 《山东环境》1999,(4):49-50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酸化水解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各单元的生物负荷和处理效果,并对酸化水解与生物接触氧化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味精稀废水水解—接触氧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楠 《环境与开发》1998,13(3):31-33
采用水解-膜法-混凝处理系统,进水CODcr,2300mg/L调节废水PH至7.5,以水解14h,以气水比25:1曝气22h后,出水CODcr140mg/L,CODcr去除率达94%。  相似文献   

19.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2个主要问题,利用光催化水解制氢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清洁太阳能转换技术。该文系统介绍了用于光催化水解制氢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离子掺杂二氧化钛和半导体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基于二氧化钛、离子掺杂二氧化钛和半导体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讨论了光催化剂水解制氢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在光催化制氢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