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杭州市富阳区典型工矿企业附近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因子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指纹结合多元统计定量解析研究区内农田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来源,建立基于铅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指纹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农田土壤铅污染源解析技术.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电镀厂和冼矿场附近的农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很严重,两个地区的铅污染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根据不同污染源及土壤的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6Pb、208Pb/206Pb),利用源解析软件Isosource分析不同潜在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贡献率,结果显示电镀废弃物、废水对电镀厂附近农田土壤铅污染的累计贡献率达70.5%,冼矿场堆放的矿石、尾矿对附近农田土壤铅污染的累计贡献率达71.7%.为了进一步解析土壤铅污染来源,对电镀厂和冼矿场污染源样品中28种多元素含量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样品的多元素组成差别较大,电镀厂附近农田土壤的多元素组成与电镀废弃物和废水相似度最高,冼矿场附近农田土壤的多元素组成与矿石和尾矿相似度最高.因此,基于铅稳定同位素比值与多元素特征指纹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得出电镀厂排放的固废、废水和冼矿场堆放的矿石、尾矿是造成附近土壤铅污染的主要原因,也证明基于铅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特征进行铅污染源解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铅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随着工农业生产铅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铅污染来源复杂,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转换机制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铅同位素示踪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文阐明了铅同位素示踪机理和组成特征,参考了国内外铅污染源示踪应用实例,分析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剖析了其迁移速率和迁移路径的机理以及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的定量解析,最后针对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应用中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污染源解析与污染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湘西多金属矿区汞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李永华  王五一  杨林生  李海蓉 《环境科学》2005,26(5):187-187-191
以湘西典型多金属矿区为现场,研究了矿区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成因.结果表明,湘西矿区是汞、铅污染严重的区域,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汞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315倍和3.1倍,铅锌矿区土壤中汞、铅含量分别增加14.8倍和16.1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风险评价,证实湘西矿区是汞、铅等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区,汞矿区汞污染以极重污染为主,铅污染以中度和轻污染为主;铅锌矿区铅污染以中度和中-重污染为主,汞污染以中-重污染为主.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和分布受原生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而人为采矿活动对矿区土壤中汞、铅的污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铅污染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人为活动引起铅污染问题在日益增多。由于铅的污染来源复杂,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路径是土壤铅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随着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的溯源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根据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其在示踪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理论基础,以铅同位素的示踪原理与测定方法为切入点,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案例,重点论述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铅是土壤重金属最常见污染元素之一,铅一旦排入环境,很长时间仍然保持其可用性,很难被降解。本文简要总结目前常用的土壤铅污染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摩擦清洗法、基因工程修复将给以后的土壤修复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品质,其中土壤铅污染的危害贡献极大,如何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是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应用性植物的筛选及其工程应用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主要阐述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列举国内外在工程应用层面对铅污染土壤有修复能力的植物,讨论了工程应用性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筛选出具有工程应用潜力的植物,并分为铅地上部富集型、铅根部囤积型、铅规避型、铅指示型4类植物类型,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治理土壤铅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某钢铁厂工业区及周边铅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湖北省某钢铁厂周边铅污染的现状,通过对钢铁厂工业区及其周边乡村的土壤、蔬菜、居民体内和排污渠污泥中铅元素含量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钢铁厂周围的土壤、蔬菜、居民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其含量高于国家标准或正常范围;钢铁厂工业区周边土壤铅污染主要由于工业废气(烟尘)扩散沉降和废水灌溉引起;污染区人体尿样中铅元素含量(116~160 ng/mL)普遍超标,头发样(2.09~12.04 μg/g)基本正常,尿样比头发样更能显示铅等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体健康与其居住环境中元素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以重金属铅为例概述了环境铅污染的特征,污染铅转移到人体的途径及对人体各系统的毒害作用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时下,我市的几个加油站,已开始出售无铅汽油,这是都市迈向文明、告别交通污染的标志之一。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汽油基本上是不含铅的,人们为了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提高抗爆抗震能力,同时也为了增加汽油的体积以节约汽油,所以在汽油中添加了一种名叫防爆剂或抗震剂的四乙基铅化合物。这样,无铅汽油就变成了有铅汽油。汽油在气缸内燃烧时,四乙基铅受热分解,生成大量的铅和铅的氧化物,它通过汽车尾气向空中排放,形成了大气铅污染。据监测,城市空气中的铅污染,约有60%至90%来自铅汽油的燃烧。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之一。它在人体中积累的速度比排出队。铅可损害人体造血功能,严重时可使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垃圾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弃物。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尤其是其中的铅污染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电子垃圾的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调研分析了中国电子垃圾中铅元素污染的现状,探讨了铅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并对各种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评价。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电子垃圾中铅元素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铅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铅污染源及污染途径、铅在人体的代谢与分布、铜的毒性、铅污染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铅污染对与人体健康的危害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铅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铅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从原矿开采——原生冶炼——消费——再生铅冶炼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此外,地方保护主义、环保资金投入机制不通畅、管理不善以及先进的治理铅污染技术难以推广等原因加剧了铅污染,本文针对铅污染现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目前工业生产中铅被广泛地使用着,同时也导致了空气、水、土壤的污染。这种污染在大城市尤其严重。有许多健康失调的疾病与铅污染密切相关,特别是儿童最容易受到铅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气PM2.5中铅的同位素测定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英滤膜连续采集北京2003-02~2003-03的12个PM2.5样品,进行无机多元素、OC、EC和铅同位素丰度比的分析测定.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气象信息讨论了分组结果,描述了2003年春北京市的2个大气铅污染过程.2个污染过程均表现出铅含量高,206Pb/207Pb丰度比低的特点.Al、Ca、K等地壳元素的含量与Pb的含量负相关,表明土壤尘对铅的贡献不大.比较Pb、As、Zn、Se和Al、Ca等地壳元素含量的相关性,2个铅污染过程是由有色冶金排放和燃煤排放共同主导的.而02-28~03-02的铅污染过程中,燃煤排放贡献增大,有色冶金排放贡献下降.结果表明,汽油无铅化以后,北京市春季大气颗粒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有色冶金排放与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人居环境安全,其中土壤铅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加强对铅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采取磷酸氢二钠(DSP)和植酸(PA)钝化处理铅污染土壤,采用BCR形态分析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00—2007)评价土壤铅赋存化学形态和浸出毒性。结果表明:DSP与PA对污染土壤pH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但均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的铅浸出浓度,并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入场标准限值(0.25 mg?L?1);随添加比例增加,DSP与PA均能促使土壤中铅元素由活泼态(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态(残渣态)转变,且PA钝化效果优于DSP;两种磷材料处理后的土壤浸出毒性与酸可提取态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同样地,PA优于DSP。可见,PA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固铅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铅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文献记载,铅能损害人体骨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还可随血液进入脑组织,损害大脑和大脑皮质细胞等。了解南平市铅污染状况,以及铅污染的来源,我们于1993年开展了大气颗粒物中铅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街尘中铅的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系统研究了宝鸡市街尘中铅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铅的含量为140.60~1864.60mg/kg,平均值408.41mg/kg,为宝鸡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9.1倍,污染现状较严重。地累积指数法和铅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宝鸡市街尘中铅污染整体上处于偏重污染水平;其中,加油站和火车站附近的交通干道上,其铅含量分别达到1864.60mg/kg和1138.40mg/kg,是宝鸡市铅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多介质环境铅污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加杨叶和儿童血铅等多介质环境中Pb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区铅暴露普遍,各环境介质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从市中心到郊区铅污染由重到轻,局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儿童血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大气铅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季节变化是冬>春>秋>夏,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土壤、灰尘、加杨叶介质中的铅浓度重心相距较近, 且都远离几何中心.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土壤和灰尘.实行无铅汽油之后,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成为二次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泉州市土壤铅的污染来源,采集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O~20cm)土壤及城市环境污染端元(燃煤尘、汽车尾气尘、污泥)样品.采用ICP-MS测定土壤Pb含量,用热电质谱仪测定各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铅污染;泉州市土壤铅同位素208 Pb/(207+206)Pb和206Pb/207 Pb比值变化较大,分别为1.0769~ 1.1486和1.1150~1.2142;泉州市区各端元组分铅同位素组成差别比较大,可以有效示踪和鉴别泉州市区环境铅的污染来源.运用铅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土壤铅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泉州市区土壤总铅同位素和可溶相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土壤中铅来源较为复杂.交通繁忙区土壤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农业区土壤铅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泥与当地土壤背景,商业区土壤铅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泥与燃煤尘及其煤渣的排放,居民区土壤铅污染主要受城市污泥与汽车尾气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环境水质四乙基铅、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和氯化三苯基铅等有机铅的国内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取样量、检出限和特点,并对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水质有机铅分析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研究指出,随着铅污染的日益严重,仅测定铅元素的总量已不能满足研究和治理铅污染的要求,铅元素的形态分析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机铅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目前环境水质有机铅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法)。只用单一仪器或技术已很难完成分析任务,因此联用技术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途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发展较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但是,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需要较为昂贵的仪器,国内研究刚起步,使之成为常规的分析方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