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稻壳制沸石沸石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晶体状硅酸铝矿石,内部有许多直径在百分之几微米的空腔,可“陷进”亦可“走出”水分子和各种离子。正是由于这一结构特性,沸石可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和洗衣剂以及过滤剂、催化剂的主要原料。几年前,日本已用稻壳制作沸石。稻壳中含有硅石,将其燃烧,在灰粉中加入矾土混合,清除了重金属及杂质,加热至100—200℃,再烧水冷凝、干燥,然后在500℃中燃烧,即可获得沸石。不过这要消耗大量能量,沸石中还仍有不少杂质。现在日本一家公司研究出一种更为经济的工艺,稻壳不用烧,而是用硝酸铝和…  相似文献   

2.
国外消息     
日本环境相的警呼日本环境相警告说,如果保持国家目前百分之六点七经济增长指标的话,日本的污染在十年内将与国民生产总值一块增长一倍。他呼吁政府和国民重新考虑国家的长远目标,使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之需相平衡。他还说,福田首相正试图通过制定一项一九七七年财政上的百分之六点七经济增长指标,来克服工商业的衰退。按照这种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在不到十年内就会增长一倍,工业污染的影响也将增长一倍。我觉得没有这种必要,即日本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城市民用燃料基本上都使用气体燃料,日本城市普及率达百分之九十几,美、法等国都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我国大中城市中,使用气体燃料的人数只有百分之十几。发展城市煤气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城市污染和改善人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     
《环境》1995,(5)
珠江三角洲与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我国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舆论认为,这五个地区的崛起,不但对亚洲经济发展乃至对世界经济环境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珠三角”的发展是骄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即非农业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八以上,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十个百分点以  相似文献   

5.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环境与贸易相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汝求 《环境保护》2007,(8A):11-12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增长“一路高歌”。然而以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在输出大量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污染环境。中国出口的能源、资源环境的消耗成为了其他国家消耗的替代品。随着贸易的增长,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如何调整产业和贸易结构,使环境保护和贸易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从经济结构发展来看,尽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所占比例较高,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原材料生产均居世界前列.从资源消耗来看,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然而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粗放型经济增长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7.
海笑 《环境导报》2003,(15):6-7
在西方国家对我封锁、我国强调独立自主发展经济之时,虽然遭到“大跃进”的严重破坏,仍然可以骄傲地说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世界上比较好的。蓝天白云,很少有沙尘暴;山明水秀,风景这边独好。那时,常见新闻媒体报导西方国家环境污染,泰晤士河、塞纳河等都已臭不可闻,不见鱼虾;连一水之隔的东邻日本也污染严重,生出什么水俣病、铅中毒,等等,使人有“万国皆浊,唯我独清”之感。然而贫穷到衣食住行几乎类似原始状态,你那环境再好、再纯、再美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当然应改革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各国的好经验、好科学、好技术、好方法来发展我…  相似文献   

8.
《沿海环境》2000,(9):18-18
日本正在为走向“循环型经济社会”做准备,使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和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经济社会,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 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 现代经济社会的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同步进行的恶性循环,目前已经达到 极限的程度。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举行了环境与 发展大会,提出要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本在六、七十年代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频频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日本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一 直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日本相继制…  相似文献   

9.
一、国内外环境规划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巨增,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耗竭问题。环境污染危害了人体健康,特别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从本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英、日等国家先后发生了闻名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导致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因环境污染患癌症向死亡的人与日俱增。资源的耗竭和环境容量的减少,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桂元 《沿海环境》2001,(10):10-12
进入21世纪,回顾以往的经济增长观,不得不使人类震惊与愕然: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已是千疮百孔,这种危机使地球村的人们面临着难以长期忍受的趋势。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面临着付出巨大货币资源代价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成本消耗的“最适关系”,以求再生的、持续的效率动力是摆在新世纪人们面前必须研究解决的燃眉之急了。 触目惊心:人们以超“阈值线”消耗自然环境成本以换取经济增长,给当代与后代“生命支持系统”破坏所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在过去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在做自然主人之后将…  相似文献   

11.
邹晶  赵林 《世界环境》2006,(4):F0003-F0003
几年前,一提起沈阳人,人们自然就会把她与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沈阳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干净了,河流清澈了,空气清新了。由于在环境方面的突出表现,沈阳市今年2月获得了中华环境奖,沈阳市环保局宣教中心还在今年“地球日”获得了“地球奖”的称号。  相似文献   

12.
废物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以往几个世纪中不可思议的。由于大工业生产,许多消费品(纺织品、家具和家用电器等等)的生产成本已大大降低。结果这些制品很快就更新换代。因此,至少在工业化国家中对环境有害的废物数量也比以往明显增加。同时,因为生产大大发展了,原材料的消耗也明显增加。过去开发地球上的资源是以从天然原料的加工中获取利润为出发点的。因此主要是开发富矿和分离其主要成分。开发的程度以私人资本企业能否获得经济利益为准。这使自然资源不能很好地得到利用,工业也不能协调发展。只是为了企业盈利…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会计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是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可以使企业准确掌握经营活动的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促进其提供环境友好产品及服务,推进经济朝着低碳、绿色、可持续模式发展。日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日本环境会计体系产生的背景、发展变化与作用,探讨我国环境会计体系构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几十年中,经济学理论家和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这些将使经济变得更真实、更绿色、更可持续。《2008世界报告》的作者在报告第一章:“可持续经济的新方法”中描述了七点。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17.
以法保护环境的日本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 ,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 ,带来的不是繁荣 ,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 ,代价是惨痛的。综观日本的环境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公害问题。在世界著名的八大害事件中 ,日本就占据了四件。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 ,使已经饱受了战争之苦 ,又遭受公害之害的日本人民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从关心经济发展转向关心环境保护。进…  相似文献   

18.
夏光 《环境》2008,(1):47-47
环境优先是指环境质量应作为区域内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在其他工作与环境要求有冲突的时候,要服从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优先”的提法是在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公害防治立法实践中出现的,1970年日本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项法律,删除了“维护生活环境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条款,实际上是否定了“经济优先”原则,确定了“环境优先”原则。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非常需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环境优先可以威为推动这一转变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健康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都会阻碍发展,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更大的环境损失。然而,这种恶性循环是可以改变并可逆转的。如果环境改善了,经济和人民健康都会得到改善。在过去十年中,世界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婴儿死亡率下降,各国人均寿命几乎都有延长。然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存在穷富的差别,两类国家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发展中国家一岁前的婴儿死亡率为发达国家十倍。欧洲人或北美人通常比非洲人或南亚人多活20多岁。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主  相似文献   

20.
白杰 《环境》2009,(7):26-28
从“禽流感”到“猪流感”,流感病毒带给人们的恐慌可谓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研究,流感最先于1930年出现在猪身上,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健康专家已经识别出了几种其它类型的流感病毒。然而,到底是哪一种动物将此类病毒传染给人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十种携带流感病毒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