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3月20日,中石油(0857.HK)公布了其2005财年业绩:截至2005年12月底,中石油营业额5522.29亿元,全年盈利攀升到历史性的1333.6亿元.由此,中石油超过在同期创造了151亿美元利润(约合1223亿人民币)的汇丰控股(005.HK),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然而该核算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没有计算资源的耗减.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基于EKC假说,根据铁岭市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关数据,定量分析铁岭市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铁岭市工业新鲜水用量及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呈U形;废水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呈倒U形;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增长趋势呈U形曲线的左半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总体上随人均GDP呈增长趋势。针对铁岭市发展的现状,从调整主导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扩大三产和优化增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论文选取一次能源生产量和对外依存度两个解释变量作为资源丰裕度指标,用中国30个省区1997—2007年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因资料限制,未计算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分析近10多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个解释变量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都说明了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即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小,说明"资源诅咒"的效应不明显。并且这种负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反映了"资源诅咒"现象不具有长期性,在我国已渐趋淡化。特别是一些能源资源大省如内蒙古和山东已经破解了"资源诅咒",经济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这启示我们,只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技术手段,改善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基础和制度安排,可以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诅咒”假说,利用1993年-2012年贵州省相关数据,建立包括绿色GDP、资源依赖、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变量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贵州省资源依赖与绿色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以来贵州省并不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相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绿色GDP的增长,但作用并不显著.进而提出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铜陵市200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选取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效率和金融储蓄结构来衡量金融发展,同时又以产业结构优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率来衡量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金融发展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效应还不显著。因此,要使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就必须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造融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与金融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的林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更是我国发挥绿色引领作用的体现,助力构建共同繁荣区域大合作的关键和保障。文章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基于对该国的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其资源环境特点及管理体制对推进"一带一路"的可能影响,提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危机的新国际形势下,我国应从国内转变经济与贸易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的国家利益需求高度,依据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由,从国内“两高一资”生产和消费环节内在化环境成本入手,以调整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政策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引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目标,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进步等多重效应。以我国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经济-环境-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伊春市2010—2020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碳排放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伊春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量和强度不断增加,整体由经济滞后型发展转变至环境和碳排放滞后型发展;伊春市耦合协调水平持续上升,由严重失调衰退发展至中级协调发展,环境和碳排放子系统需要加强改善。最后,从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节能增效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积极探索创新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通常面临环境恶化、景观破碎、生态流动性受阻等问题,生态系统亟需修复;同时,其作为收缩城市的重要类型之一,人口外流、经济衰退导致大量用地废弃与房屋空置,低效的用地亟需调整。以冷水江市锡矿山为例,本文将传统生态安全格局修复范式引入到收缩城市空间治理工作中,以电流密度计算结果得到的关键生态流路径和障碍点作为分期修复的依据,结合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分区分期收缩计划,对关键障碍点进行再利用设计策略思考并检验修复效果。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和资源型城市空间收缩治理相结合,整合“生态分析—政策研究—规划设计”探索符合资源枯竭城市分步式生态修复路径,及其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分期、有序地实现精明收缩和地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和传播模式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但是,在网络新闻评论日益壮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为例,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考量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借采取更合时宜、更全面的危机公关方式来引导网络舆情、处理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因网络微博而起的西门子冰箱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结果等,来解读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预警、处理到善后等各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茂名PX事件,是因环境议题触发的一场社会治理危机。本文从环境政治学角度分析了茂名PX事件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关系,反思其意义和价值,揭示出邻避事件中公众环境心理的变化过程,力求找到政府在环境危机管理方面,提高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PX项目分别在厦门(2007年)、大连(2011年)、宁波(2012年)和昆明(2013年)等地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迫于民众的压力,各地政府和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型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的概念内涵和重点工作,以福建省晋江东风橡胶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并从政府经济管理角度,提出推进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解决循环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技术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是水科学研究的热点,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织关系。论文选取典型干旱区城市张掖市为研究对象,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约束条件,基于水资源约束下的城镇化水平阈值计算思路,引入节水量和灰水足迹测算方法改进了传统水量水质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可供水量、可节水量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构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下的城镇化水平阈值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张掖市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情景模拟,对2020年和2030年张掖市城镇化水平阈值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约束下,到2030年张掖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3.02×108m3,与现状基本一致,且以当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量承载能力难以支撑政府未来规划中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用水需求;2)严格遵照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中所规定的用水定额标准时,张掖市将有望改善水量承载能力不足问题,且到2030年时,水量承载城镇人口能力可达331.91×104人,其中水量承载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农业部门节水;3)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约束下,2030年张掖市水质可承载能力上限为62.47×104人,仅为规划城镇人口数量的78%,水质可承载能力对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强烈的约束作用,约束力主要来自于城镇区域氨氮排放;4)在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下,到2030年时张掖市城镇化水平阈值上限为48.05%。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面临着粮食供求紧平衡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利用河北邯郸地区1026户小麦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经济理性与环境可持续双目标下的农户化肥施用模型,并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旨在探讨应该如何优化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优”目标。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和化肥价格是实现“双优”目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农户过高估计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果,农户的预期化肥产出弹性显著高于化肥实际产出弹性,化肥使用效率偏低;当前粮食主产区化肥价格是模拟优化分析结果中最优化肥价格的一半左右,较低的化肥施用成本促使农户倾向高化肥投入以实现粮食增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矫正农户施肥认知偏差、科学高效施肥和适当提高化肥价格水平、优化化肥使用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