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候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巍 《世界环境》2007,(2):10-10
地球变暖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使世界变得更暖.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又进一步削弱。 为了响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即将发表的全球变暖报告.欧洲各国纷纷参加2月1日晚19A55分至20点之间进行的“节电5分钟”活动。埃菲尔铁塔上的2万盏灯全部熄灭.正在开会研究全球变暖报告的会场所在地希尔顿饭店也拉下了电闸.连饭店大门的旋转门都暂停运转。与此同时.正在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市举行竞选集会的法国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也响应了活动.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阐述气候变暖的源与汇。回顾并分析了前、后100年气候变暖的趋势及风险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暖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状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届时与会各国将缔结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4.
如果太阳令地球增温过高的话,可能真的需要寻求遮阳物了。所谓的“遮阳物”将是人为向大气层排放以帮助地球降温的一层污染物。该建议是由一个包括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著名科学家小组提出来的。对这个被气候变化专家称为“大规模和极端”的行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年会的反应是谨慎、好奇和有所保留的。  相似文献   

5.
晓财 《环境》2001,(6):13-13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使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层中所占的比重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增加了约10%,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在最近1个多世纪里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点已经得到科学家的普遍认同。在承认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元凶”的同时,许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还提出了其他看似可笑,却确有根有据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闻东 《环境》2001,(6):10-11
“未来的某一天,由于连接好几个世纪的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地球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海面不断地提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汪洋大海所吞没。陆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新出现的半人半鱼的统治生物在马里纳的领导下,与海盗斯摩克斯正在为泥土和淡水而战斗。”  相似文献   

7.
人类助长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到达“压点”,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即使马上停止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仍将继续变暖。  相似文献   

8.
杨南 《环境》2002,(9):32-32
科学家通过各种手段研究气候变化的迹象。最直接的气候纪录是气象部门的数据。这种记录尽管精确,却不容易得到,尤其是很早以前,或者偏远地区的数据。当然,科学家还使用其他的气候纪录。例如,树木的年轮可以以年为单位记录温度和降雨量。植物的花粉可以记录温度与湿度。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也可以衡量过去年代的气候。钻取陆地冰川的样本也能考察过去年代的气候状况。冰核是很好的记录器,它能把过去年代的多种样本包裹起来。通过研究冰核,我们能知道过去大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水平,甚至可以推测出当时太  相似文献   

9.
北极熊乃是昔日的“北极霸主”,如今却处境告危:溺水身亡、同类相残、与人类争食……这一系列离奇事件的根源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0.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     
当前,全球变暖已然成为各国领导人面临的最为复杂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指出,人为因素(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和木材)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加带来了更多危险,科学界就此的警告之声愈发强烈。另一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经济和政治问题必须通过全球共同减排来完成。然而,  相似文献   

12.
<正>巨大的"绿色骗局"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被灌输一种思想,即"无限制使用化学燃料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严重危害到我们所生存的星球。"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被人们所夸大的?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13.
<正>对全球变暖你了解多少?全球变暖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环境因素。你觉得自己了解全球变暖的来龙去脉吗?做完以下题目,便知道自己对全球变暖到底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告诉我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开展得越晚。就会有越多的树木被砍伐。而以后的减排工作就会越艰巨、代价越昂贵。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工业领袖正在认识到这些并且努力使公众认识到要对不可避免的全球变暖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世界环境》2007,(2):72-73
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而1901-20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6℃。加剧了加勒比海及印度洋珊瑚白化问题.南极的生态系统亦受损,企鹅数量因此减少。北极海冰面积明显减小春季海冰厚度减少40%.北半球多年冻土层正在融化。愈来愈多证据显示本世纪末将有1/4个物种绝种。  相似文献   

16.
杨先碧 《环境》2005,(1):94-94
发生在东南亚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已经导致了数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这是本世纪初全球最恐怖的自然灾害。虽然我们承认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但科学家也指出,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海啸对人类的威胁。全球变暖、污染和对珊瑚礁的破坏使得海岸缺乏抵御龙卷风暴和海啸的良性生态环境,沿海的居民在灾害面前显得特别的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7.
李宇  周德成  闫章美  张良侠 《环境科学》2022,43(5):2822-2830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可极大地加剧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局地和区域的增温效应,然而有关不同城市的局地增温效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认识相对薄弱.基于1981~2017年气象观测和ERA-5气候再分析数据,通过城乡对比法(UMR)和观测减去再分析方法(OMR)对比分析了中国92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化对局地增温的贡献.结果表明,过去37 a,所有城市的气温均呈显著增加态势,且最低温度增速整体上明显高于最高温度,尤其北方城市;OMR和UMR方法所估算的城市化增温效应差异大,UMR方法整体上可能严重低估城市化对气温升高的影响;OMR方法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对气温升高起促进作用[平均增温趋势和贡献率分别达0.26℃·(10 a)-1和46.7%],尤其是最低气温;不同区域城市化增温效应差异大,东南地区增温贡献最大,西北地区最低.结果强调了城市化增温效应的极大时空异质性以及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巨大差异,未来需加强乡村对比气象站点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A recent article i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by Fankhauser and Tol makes monetary estimates of potential global warming damages that assign higher value to each life lost in wealthy countries as opposed to poor ones. Regardless of how much sense such a procedure may make to GDP-oriented economists, it is morally unacceptable to most of the world and needlessly damages efforts to build support for any global warming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that may be proposed. A better solution would be to use a money value of zero for human life losses and report separately the monetary and human life costs of warming (and benefits of mitig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孙钰 《环境保护》2006,(1):67-6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于2005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这是1997年京都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会议,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