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YM5是本实验室分离所得的一株具有高效羽毛角蛋白降解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但部分产吲哚金黄杆菌的相关株系被报道可能为医院条件致病菌.本研究通过测定YM5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组中毒性相关功能基因,结合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来评价YM5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显示,YM5基因组内不含毒性相关基因.YM5菌液及其羽毛发酵液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20 g/kg BW,属实际无毒级;处理14 d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尿素(BUN)、肌酐(Cre)、血糖(GLU)、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YM5菌液及其羽毛发酵液对哺乳动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一种通用型水基消泡剂DREWPLUS 5350 EP的毒理学安全性,以昆明系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毒理学中国试验标准,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其对小鼠的毒性,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经口LD50>24414mg·kg-(1bw),属实际无毒级;蓄积毒性试验、小鼠微核试验为阴性;在高剂量大于等于5375mg·kg-(1bw)的试验条件下,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肝脏系数差异极显著;其它检测指标均未观察到有毒理学意义的异常变化;小鼠经口摄入DREWPLUS 5350 EP消泡剂小于等于2688mg·kg-(1bw)是安全的.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
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鼠和大鼠分别研究了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腹腔和静脉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分别为半数致死量LD50,ip =5.73~6.68 U/kg, LD50,iv=4.12~4.76 U/kg ;最大致死量LD100,ip=8.60 U/kg, LD100,iv=6.40 U/kg;最小致死量LDmin,ip =4.20 U/kg, LDmin,iv=3.10 U/kg .大鼠急性毒性结果分别为LD50,ip= 5.09~5.98 U/kg, LD50,iv=3.30~3.86 U/kg ; LD100,ip=7.80 U/kg, LD100,iv=5.50 U/kg; LDmin,ip=3.60 U/kg, LDmin,iv=2.70 U/kg.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为活动能力、生长率、进食量、死亡率等一般综合指标药物处理组和CK没有明显差别;血检、尿检等临床指标除谷丙转氨酶(GPT)高剂量药物处理组与CK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解剖和脏器系数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脏明显肿大、空泡化,脏器系数也明显高于CK(P<0.05),其它脏器未见病变,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方面考虑,纯精氨酸酯酶比现在临床应用的"蝮蛇清栓酶"(主要成分为精氨酸酯酶)毒性低.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一种通用型水基消泡剂DREWPLUS 5350 EP的毒理学安全性,以昆明系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毒理学中国试验标准,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其对小鼠的毒性,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经口LD50>24414mg·kg-1(bw),属实际无毒级;蓄积毒性试验、小鼠微核试验为阴性;在高剂量大于等于5375mg·kg-1(bw)的试验条件下,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肝脏系数差异极显著;其它检测指标均未观察到有毒理学意义的异常变化;小鼠经口摄入DREWPLUS 5350 EP消泡剂小于等于2688mg·kg-1(bw)是安全的. 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的纯精氨酸酯酶对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及对F1代小鼠的影响 .0 .36U/kg剂量使雄性F0 小鼠体重增长缓慢 ,并使睾丸系数增大 (P <0 .0 5 ) ,但病理学检验睾丸和附睾正常 ;该剂量处理孕鼠 ,减轻了胎鼠和新生F1代小鼠的体重 (P <0 .0 5 ) ,但对F0 雌性小鼠的生殖功能及F1代小鼠的一般体征、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生殖机能均无影响 (P >0 .0 5 ) .纯精氨酸酯酶对小鼠生殖无毒剂量为 0 .18U/kg .表 2参 9  相似文献   

6.
铬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制革等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三废导致了环境铬污染,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铬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选择昆明种纯系小白鼠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六价铬在小鼠体内的蓄积效应及毒性。结果显示,饮用水中一定浓度的六价铬(15~70 mg·L-1)可抑制小鼠体重的正常增长,染毒30 d后,小鼠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下降,脾脏和脑的脏器系数提高;总铬含量在心脏和脾脏中增高,其他脏器中无明显蓄积效应;铬染毒组小鼠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提高,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结果表明,通过饮水摄入六价铬可造成小鼠肝肾损伤,心脏和脾脏内铬蓄积,并通过活性氧损伤效应破坏机体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口服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为鲑鱼降钙素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评价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安全性,将转基因酵母分别灌胃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7 d)、亚急性毒性实验(8周).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灌喂转基因酵母对小鼠无致死效应(LD50>10 000 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中高(2.0 g/kg)、低(0.5 g/kg)剂量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主要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未发现病理性变化.实验结果说明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不会对实验动物造成不良影响,是安全无毒的.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碲化镉量子点(CdTeQDs)对小鼠睾丸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将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d、3d、7d(3个不同时间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2.5μmol·kg-1CdTeQD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染毒后对睾丸的脏器系数以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从而检测CdTeQDs对睾丸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染毒时间的延长,睾丸脏器系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GSH-Px和SOD活性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而CAT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且随时间变化不大.CdTeQDs染毒可导致小鼠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染毒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转基因大米Bar68-1全蛋白的急性细胞毒性,分别以25、50、100和200μg·mL-1转基因大米Bar68-1全蛋白孵育昆明小鼠淋巴细胞,并各孵育2 h、6 h、24 h,然后通过体外试验用CCK-8及中性红摄取试验检测细胞毒性大小。在经过不同的孵育时间段后,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CK-8试验、中性红试验测得细胞存活率存在着明显的损伤作用-时间效应关系。转基因大米Bar68-1全蛋白组孵育的淋巴细胞存活率与非转基因大米D68全蛋白组孵育的淋巴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转基因大米Bar68-1全蛋白与非转基因大米D68全蛋白急性细胞毒性效应相似,对小鼠淋巴细胞无明显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Bt Z01对小鼠胚胎发育和胚后生长发育的影响,将48只孕鼠随机分组,试验组饲喂浓度分别为106CFU·m L-1、108CFU·m L-1、5×109CFU·m L-1的Bt Z01菌液,并设灭菌水为对照组。采用行为致畸学方法检查Bt Z01对小鼠胚胎和胚后发育的影响并制作脏器切片,测量脏器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在胚胎和胚后发育各阶段体重和体长无显著差异(P0.05),胚胎畸形发生率无增加,骨骼染色观察发现高剂量组小鼠后囟门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18 d与48 d小鼠部分脏器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但病理切片观察发现仅高剂量组肾脏有病变发生。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Bt Z01在浓度为108CFU·m L-1及以下时对小鼠胚胎发育及胚后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肝脏的毒性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机制,选择昆明4周龄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经食饵连续自然给食染毒,于染毒第4周末处死。测量小鼠肝脏和体重的变化,测定不同DEHP染毒剂量组小鼠的血液、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将实验数据进行ANO-VA分析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体重逐渐减少(p<0.01),高剂量组肝脏器系数明显上升(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可见高剂量组肝脏组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相比,DEHP3个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液(75mg·kg-1组除外)及肝脏中GPX活性降低(p<0.05,p<0.01),H2O2含量增加(p<0.05,p<0.01);肝组织中(75mg·kg-1组除外)SOD活性降低(p<0.05,p<0.01),MDA含量增加(p<0.01)。以上结果说明DEHP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为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四溴双酚A(TBBPA)亚慢性呼吸暴露对大鼠的毒性效应,将36只健康的无特定病原菌级别(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控制对照组和129、546、1 216、4 550μg·m-3TBBPA气溶胶染毒组,采用经口鼻呼吸暴露方式连续染毒90 d。暴露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状态,每10天记录1次大鼠体重,于第91天解剖受试大鼠,分离主要脏器,并对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暴露组大鼠肾脏及脾脏的脏器系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TBBPA工业品气溶胶暴露组大鼠肺部病变程度和病变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控制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Wistar大鼠经亚慢性呼吸暴露TBBPA颗粒后,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肾、脾脏毒性效应和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次饲喂高浓度阿维菌素药液以及连续饲喂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药液进行意大利蜜蜂的经口染毒,从而探讨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及慢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急性经口毒性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50)为0.00700μg a.i.·蜂-1,慢性经口毒性240 h每日半数致死剂量(240 h-LDD50)为0.000308μg a.i.·蜂-1·天-1。在亚致死效应方面,0.0233 mg a.i.·L-1和0.0467 mg a.i.·L-1处理组在168 h后摄食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说明阿维菌素中毒已经严重影响意大利蜜蜂的觅食和摄食能力。同时,由于摄食量的下降以及阿维菌素的毒性作用,造成了0.0467 mg a.i.·L-1处理组意大利蜜蜂体重的大幅度下降,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率达到-54.84%。意大利蜜蜂爬行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爬行通过率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0.0117 mg a.i.·L-1处理组、0.0233 mg a.i.·L-1处理组和0.0467 mg a.i.·L-1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为高毒,较高剂量染毒会引起意大利蜜蜂的直接死亡;此外,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阿维菌素,一方面会损害意大利蜜蜂的运动能力,如爬行、飞行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意大利蜜蜂生理方面也会遭到威胁,表现为摄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死亡。因此,在施用该农药时应尽量避开蜜蜂栖息地,同时避免在蜜源植株花期时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三氯乙基磷酸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是有机磷阻燃剂的一种。文献报道TCEP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且检出浓度较高,同时被报道能够产生神经毒性与致癌性,然而其对生态生物在敏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还不清楚。为研究TCEP对鸟类的发育毒性,本次试验采用胚胎注射的方法,用TCEP对日本鹌鹑胚胎进行21 d暴露,研究TCEP对鹌鹑胚胎的致死效应和对体重以及脏器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CEP对鹌鹑胚胎的LD50为118μg·g~(-1)egg,95%置信区间为73.3~163μg·g~(-1)egg,最低效应浓度(LOEL)是83.1μg·g~(-1)egg,最高无效应浓度(NOEL)是8.31μg·g~(-1)egg。脏器系数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CEP对幼鸟的肝脏、脑、心脏的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166μg·g~(-1)egg浓度下,鹌鹑胚胎的肝脏(P=0.0005),脑(P=0.0024)和心脏(P=0.0005)的脏器系数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本次试验的结果为开展TCEP对鸟类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双酚A结构类似物暴露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神经发育毒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结构类似物对健康影响相关研究少有报道。为探讨双酚A结构类似物长期暴露对个体抑郁行为的影响,选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5、50 mg·kg~(-1)的双酚F或双酚S,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利用强迫游泳测试和悬尾测试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同时监测小鼠体质量增加和自发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持续4周的双酚F和双酚S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自发活动均无显著差异;5mg·kg~(-1)的双酚F或双酚S处理均不显著改变小鼠的抑郁行为,50 mg·kg~(-1)双酚F显著增加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50mg·kg~(-1)双酚S处理显著增加小鼠悬尾测试中的不动时间。研究结果提示高浓度双酚F和双酚S在青春期的暴露可导致成年后小鼠抑郁样行为异常,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尘/土以及含阻燃剂产品的皮肤接触是四溴双酚A(TBBPA)重要的人体暴露途径。为研究TBBPA经皮肤亚慢性暴露毒性效应,选择无特定病原菌级别(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设空白对照组(K)、溶剂对照组(Z),以及20mg·kg~(-1)(A)、60 mg·kg~(-1)(B)、200 mg·kg~(-1)(C)、600 mg·kg~(-1)(D)共4个不同剂量的TBBPA暴露组,采用皮肤接触的方式连续暴露90 d。暴露期间观察大鼠状态并称重,于第91天解剖大鼠,分离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对暴露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发现,经皮肤暴露TBBPA后,90 d暴露期间不同实验组Wistar大鼠在表观形态、行动、进食方面无差异,TBBPA暴露导致大鼠体重略微降低,但各处理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90 d暴露后不同剂量组间大鼠的器官脏器系数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组大鼠皮肤暴露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部分组织胶原间隙增宽。研究结果表明,TBBP A 90 d亚慢性皮肤暴露对Wistar大鼠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四氟乙烷(HFC—134a)急性,亚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氟乙烷(HFC-134a)和二氟二氯甲烷(CFC-13,氟利昂12)的急性.亚急性毒性,给大鼠吸入高浓度HFC-134a或CFC-12,观察和记录体重,心电图,血象,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动物均无病理改变,无死亡,二者的毒性相近,属基本无毒,因此以毒性为指标,HFC-134a可作为CFC-12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海狗油脂肪乳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于大鼠妊娠D15至哺乳D21,连续皮下注射给予250、500和1000mg·kg-1剂量的海狗油脂肪乳,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和胎仔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等项指标.结果表明:给药后F0代母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摄食量显著减少,未见生殖、胚胎毒性反应;F1代仔鼠的出生体重和哺乳期体重增长减慢,生理达标、新生反射等发育迟缓;停药后F1代大鼠的体重增长、摄食量、脏器系数、同笼交配率、妊娠率及胚胎发育全过程未见明显生殖、发育等毒性变化.由此结论,海狗油脂肪乳可使母鼠和F1代仔鼠体重增长缓慢,生理发育迟缓,但不影响F1代仔鼠器官发育、生殖能力以及停药后体重增长和摄食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氧化石墨烯(GO)的遗传毒性,考察其致突变作用,为GO在生物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采用Ames试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在细菌水平、细胞水平及整体动物水平研究GO的遗传毒性。GO各剂量组的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CHL试验中,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GO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000 mg·mL~(-1)剂量组(+S_9)和0.500 mg·mL~(-1)剂量组(-S_9)畸变率显著升高(P 0.05)。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同样随GO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00和0.500 mg·kg~(-1)剂量组的畸变率显著提高(P 0.05)。虽然Ames试验结果没有反映出GO的遗传毒性,但在体外及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中,GO均表现出对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有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