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园林用途对庐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在我国园林生态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且有高山环绕,所以有着独特的干旱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它们是新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及人类经济文化生活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生产发达的近代社会中,它们的大部分其作用有增无减。因此,预测野生动植物资源未来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太行山野生盆景植物资源应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太行山区属暖温带,位于东经112°3′~113°57′、北纬35°~36°45′,海拔500m~1500m。该地区河谷纵横、地形复杂,独特的山区气候和地质条件形成太行山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制作盆景的野生树木种类有56种,分属24科。合理开发利用盆景植物资源,可促进河南盆景事业的发展。1 资源概况河南省太行山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多、分布广、开发利用价值高、制作容易、繁殖栽培简单。黄荆、迎春、黄栌、橘红山楂、连翘、山葡萄、葛藤、峨嵋蔷薇、火棘、绣线菊、薄皮木、酸枣、君迁子、榔榆等大量…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黄山市有野生兰科植物24属36种,是安徽省兰科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且多数种类都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永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潜力大.但由于盲目开发、泥沙淤积和环境污染,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境被破坏,生物生产力下降,并造成物种灭绝.因此,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投入,保护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湖区特色的产业结构,对洞庭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药用石斛的资源危机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被破坏、过度采挖、科研滞后等因素是导致石斛资源危机的根源.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资源保护立法和宣传,加强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等基础研究,建立科学的采收方法,建立物种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及临控等措施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分布有49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依据药用、食用、材用、绿化观赏、芳香、栲胶等利用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将它们分为7类,阐述了各类代表植物的利用价值,对黄山市国家级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峨眉山野生黄连资源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峨眉山地区的野生黄连资源状况研究,加深对当地有关资源生态学与资源价值的认识。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伴生种恒有度分析和资源经济性与稀有性评价,指出当地2个野生黄连种类极其伴生种具有明显的岩生性,它们的分布生境及其伴生植物区系存在较大的区别,其中峨眉野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垂直分布幅较宽,喜中性土壤和阴湿环境;古蔺黄连(C.gtdinensis T.Z.Wang)分布海拔较高且局限,立地土壤呈强酸性,稍喜阳。目前广泛栽培的黄连(C.chinensis Franch)具有更好的综合经济性状,而当地的2个野生黄连类型具有明显的资源稀有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峨眉野连根茎及叶部的有效成份小檗碱的含量高于其它各种,具有值得重视的资源保护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野果类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考察.基本摸清了该地区野生果类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发现了1000年树龄的野生果树.以及可供科研和开发利甲的种质资源.同时.从考古资料的研究和考察中发现西藏是多种果肉的原产地,也是天然的果树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开发利用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对该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12属16种,列出了该区每种野生兰科植物的属名、学名、生活型、主要用途、生境及其分布海拔,对其种类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价值、资源分布与贮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研讨了泰山的31种野生蔬菜的分类地位、营养成分、食用方法和药用价值等,并对这些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种类与数量的多少、回收率的高低,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之一。我国虽然从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对经济和衽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回收的数量和利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关键就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作者认为,要提高我国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首先要重视这个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