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晏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490-492,516
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对其进行监测十分必要。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金钼杂多酸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酸性水溶液中NOx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5.0×10-4—1.6×10-2mol/L范围内NOx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8.0×10-5mol/L,满足环境水样中NOx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晏薇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0,(6):490-492,516
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对其进行监测十分必要。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金钼杂多酸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酸性水溶液中NOx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5.0×10^-4-1.6×10^-2moL/L范围内NOx浓度与其氧化峰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8.0×10^-5mol/L,满足环境水样中NOx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0.02m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液(pH 5.5)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个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1。该方法用于粮食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PVA)存在下[HgI4]2-与罗丹明B(RHB)形成配合物[HgI4]2--RHB-PVA,在波长61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 6.02×105 L/( mol·cm).结合巯基棉(SCF)对汞的选择性吸附,实现了水样中痕量汞的分离、富集与测定.标准样品富集前后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5%和7.40%(n=6).本法应用于三峡水域长江和嘉陵江江段中总汞的测定,回收率为90.6%~111.4%,最低检出浓度0.040μg/L,对比国控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监测汞数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乙醇阻抑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的各种反应条件,建立了阻抑光度法测定痕量乙醇的新方法。讨论了体系酸度、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选择530nm作为测定波长,确定了阻抑反应的最佳条件。在所选择的试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7.0μg/25mL,检测限为4×10~(-6)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8×10~4L/mol·cm。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5%。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乙醇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8.6%~98.7%。  相似文献   

6.
以二乙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和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十八烷基多头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电导率的方法,测定了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的静态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时间、液固比、多头基季铵盐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10~(-4)mol/L,多头基季铵盐在土壤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 h,最佳液固比为400: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4.17×10~(-4)mol/g。  相似文献   

7.
亚硫酸钠还原法是目前处理含Cr(Ⅵ)废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Cr(Ⅵ)/亚硫酸钠体系中加入染料活性蓝4时,Cr(Ⅵ)被还原去除的同时,活性蓝4也会被快速氧化。初始p H为4.0时,100μmol/L Cr(Ⅵ)与1 mmol/L亚硫酸钠可在3.5min内快速氧化20μmol/L活性蓝4,Cr(Ⅵ)的剩余浓度也低于其排放标准。提高亚硫酸钠浓度至3mmol/L时,活性蓝4在12s内被完全氧化。对活性蓝4的氧化动力学进行假一级拟合,其速率常数随p H降低而升高,p H由6.0降低至3.5时,速率常数由0.000 6 s-1升高至0.012 9 s-1。在较高的亚硫酸钠浓度和较酸性环境下,Cr(Ⅵ)和亚硫酸钠之间的反应加快,产生中间态活性氧化剂的速率提高,使得Cr(Ⅵ)/亚硫酸钠体系降解活性蓝4的效果更优。该体系通过Cr(Ⅵ)和亚硫酸钠之间的反应,首先产生了亚硫酸根自由基SO·-3,在氧气的作用下,SO·-3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了二级自由基,即高活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这两种自由基作为体系中的中间态活性氧化剂,实现了对活性蓝4的氧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由铁阳极和空气阴极构成的单室铁-空气原电池(IAFC)替代传统的EC法还原固定Cr (Ⅵ),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解质浓度、溶液pH值和气体氛围对Cr (Ⅵ)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的pH值从6.0降低到3.0,Cr (Ⅵ)的去除速率逐步提高,并伴随着功率密度从1 040 mW/m~2升高到2 880 mW/m~2。此外,将Na_2SO_4浓度从0.01 mol/L提高到0.1 mol/L,也促进了Cr (Ⅵ)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细菌抑制石油集输系统硫化氢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采用DNB(反硝化细菌)抑制硫酸盐还原工艺,降低石油集输系统中H2S浓度的本源微生物治理H2S模式。该工艺在实验中采用两级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串联来实现。实验表明:在一级反应器成功启动后,其水中的S2-浓度达到120mg/L,SO42-的浓度为200mg/L,硫酸盐转化率可达75%以上;二级UASB启动以后,出水S2-降低至20mg/L以下,去除率约83%。进一步实验表明SO42-/NO2-质量浓度比、ORP(氧化还原电位)均会对SRB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石油集输系统中H2S气体的控制具有参考价值,该技术在长庆油田现场实验,能使油井H2S浓度平均降幅达到87%,有效降低了长庆油田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应用乙二胺代替丙胺,巧妙地合成了 BHTTT 试剂,产率由48%提高到65%,截至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研究了 Co(Ⅱ)-BHTTT—吐温-80显色配位体系的特性。在 pH5.0~9.5范围内,显色体系光谱吸收峰(λmax)为385nm,试剂空白λmax 为225nm,对比度(Δλ)较高,Δλ=160nm。摩尔吸光系数ε_(385)=2.35×10~5L.ml~(-1).cm~(-1).在低浓度吐温80和 DL-半胱胺酸盐酸盐存在下(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Co(Ⅱ)与BHTTT 组成比为1∶2.在0.5~10ug/50ml 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最低浓度0.005mg/L,测定上限为0.5mgCo/L.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到测定玫瑰花、当归根、人发、环境水样和钢铁中痕量钴.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交易是推动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为提高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与运营,生态环境部加快了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法治化的步伐。然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用碳排放额度来解释碳排放权,直接影响了学界对碳排放权的性质定位。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配额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中所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有必要确立“权额分立”的理念对碳排放权的性质进行重新检视。在“权额分立”理念下,剥离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权仅作为一种行政许可权存在,碳排放配额则具有物权性质,两者互不影响。作为行政许可权的碳排放权不具有可交易性,因此,在规范文件中以“碳排放交易”取代“碳排放权交易”较为稳妥;另在碳排放权的概念界定中也应当与碳排放配额相区分。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评估与预测预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准确估算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是进行碳中和评估的关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减排和增汇政策。本文梳理了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的估算方法以及预测预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准确评估碳中和现状以及预测预估未来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提供方法论参考。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用于支撑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面向消费侧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三大类;前两类方法主要用于历史碳排放量的盘点,第三类方法可用于碳排放量的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去除量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第一类方法应用最早但估算结果较粗糙,第二类方法模型应用最多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方法观测范围大但缺乏预测预估能力。近年来,模型分析法在碳中和评估和预测预估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碳普惠制的定义、内涵及其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区别,对国内外碳普惠制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通过对相关碳普惠平台的分析研究,提出碳普惠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设计,对生活服务业场景接入碳普惠平台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当前我国碳普惠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内碳普惠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与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治理”政策体系需在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上嵌入“降碳”政策目标,“降碳”和“减污”涉及的规范、资源和工具等制度性要素将在“协同增效”目标下重新协调整合。“减污降碳”在政策理念、政策工具、政策主体等层面均对传统污染防治政策系统存在路径依赖,可能导致决策科学性不足、规制失灵、政策可持续性较差、政策僵化、市场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故此,需加快完善“协同增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多元政策工具统筹协同、优化差异性政策的管理协同。  相似文献   

15.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技术,也是我国达成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保障性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CCUS主要环节的技术流程,概括了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示范项目情况等多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我国CCUS技术的整体研究与发展水平。并根据我国能源供给模式、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并阐明了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CCUS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还从行业角度出发,将CCUS技术与油气、建筑、农业、化工多种重点行业结合,提出了具体可行、互促互利的CO2转化利用模式,为实现CCUS的商业化运行、保证CCUS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政企融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碳资产质押融资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然而多方努力下,控排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积极性尚未被完全激发,致使碳资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缓慢。本文拟考虑异质性减排政策,构建地方政府、控排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碳资产质押融资过程中各方主体的损益关系,并通过数值仿真探究相关参数对政企融协同创新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一碳交易政策下强化推进碳减排政策有利于促进政企融协同创新。②复合碳减排政策对地方政府和控排企业双主体的策略选择影响较大,甚至致弱控排企业向质押策略演化。③地方政府可在单一碳交易政策下降低碳价管制成本和企业超排罚款;在复合碳减排政策下适当加征罚款,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力并正确引导企业的减排行为。  相似文献   

17.
De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accurate estimates of SOC decomposition are important for forest carbon modeling and ultimately for decision making relative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mitiga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determined the major pools of SOC in four sites representing major forest types in China: temperate forests at Changbai Mountain (CBM) and Qilian Mountain (QLM), and sub-tropical forests at Yujiang (YJ) and Liping (LP) counties. A 90-day laboratory incubation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CO(2) evolution from forest soils from each site, and data from the incubation study were fitted to a three-pool first-order model that separated mineralizable soil organic carbon into active (C(a)), slow (C(s)) and resistant (C(r)) carbon poo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rate of SOC decomposition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was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temperature zone, (2) The C(a) pool comprised approximately 1-3% of SOC with an average mean residence time (MRT) of 219 days. The C(s) pool comprised approximately 25-65% with an average MRT of 78 yr. The C(r) pool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35-80% of SOC, (3) The YJ site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had the greatest C(a) pool and the lowest MRT, while the QLM in the temperature zone had the greatest MRT for both the C(a) and C(s) pools. The results suggest a higher capacity for long-term C sequestration as SOC in temperature forests than in sub-tropical forests.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碳中和的新形势下,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正式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立法提案,并计划于2023年起实施。本文在总结立法提案关键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欧盟CBAM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研判可能对我国产生的潜在影响,并从国际国内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发现,欧盟采取"名义"碳市场的形式,初期将覆盖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等5个行业,只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直接排放,暂不考虑间接排放,2023—2025年是过渡期,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欧盟CBAM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面临诸多挑战: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存在满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例外条款的可能性;违反国际气候治理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也不符合公约关于国际贸易歧视或变相限制的条款;对解决碳泄漏问题和保护本土竞争力的作用有限;产品隐含碳核算和碳价确定是技术难点问题。影响评估发现,欧盟CBAM将使我国受影响部门的对欧出口总额降低11%~13%,出口成本增加1亿~3.05亿美元,其中约四分之三的成本将由钢铁行业承担,对贸易隐含碳的下降作用有待进一步考量;此外,欧盟CBAM将会影响多边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转型、技术提升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我国应在国际层面坚定在气候治理多边框架下解决碳泄露问题,探索提出中国方案;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提升我国贸易优势;加强中欧对话协商,避免CBAM成为中欧"绿色贸易壁垒"。在国内层面稳步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夯实碳排放核算基础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冒晓立 《四川环境》2009,28(6):123-126,135
2007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对于全球碳金融市场——这个刚刚起步并稍显呈现欣欣向荣之势的市场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本文总结了国际碳交易市场在金融危机来袭时的表现,着重分析了中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表现,探讨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危机中寻求生存并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鉴于碳排放具有负外部性,研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并探究最佳碳税,对于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无限期的多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探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最优的碳税政策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居民消费效用函数呈对数形式、大气损害与产量成正比、大气中的碳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和储蓄率不变等假设条件成立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与产出成正比,且比例只与贴现率、大气损害函数和大气中的碳消散结构有关。因此,在碳税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分阶段动态优化调整碳税税率:在高贴现率时期提高碳税税率,分行业施行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同时为了避免经济社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起初征收碳税时税率不宜过高;考虑不同体量企业收入差距和负担能力,采用累进碳税征收机制;分地区实施差别税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