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树     
银杏(Ginkgo biloba)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绿化树种,在植物学上属银杏它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第四纪冰川以后.中欧及北美等地银杏全部灭绝,只在中国还生存着一种,的活化石之一(另外两个为中国发现的水杉和美国仅存的红杉)。  相似文献   

2.
月见草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开发月见草的缘由月见草(olab——B——。。l吟【.),又名夜来香,柳叶菜科柳叶菜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洲,是印地安人常用的一种民间草药。1917年,德国一位化学家对月见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月见草除含有油酸、亚油酸外,还含有一种在其它植物体中极少见的脂肪酸(18碳子烯酸),被命名为卜亚麻酸(GLA)。后经查证,这种物质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被称为维生素F(VF),是组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1975年,国际卫生组织到格凌兰岛考察,发现该岛居住的爱斯基摩人几乎无一人患心脑血管病和肥胖症。…  相似文献   

3.
鸡公山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625-626,658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61科639属1450种,其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成分复杂,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类型为主并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质。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可分为8大类,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甘草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甘草属植物18种。其中产于新疆的G.triPhylla仅见记载,可能已灭绝,而其余17种的生态类型存在着从中生到早生的变异趋势。对这17种及1变种的7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甘草属植物的形态学变化趋势与生态条件的变化存在以下相关:随着环境向干旱的发展,(1)花部各性状值增大;(2)叶部各性状值减小;(3)荚果种子间缢缩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种颇具开发前景的香料植物──岩桂郭玉清,谢琳(四川省农华区划办,成都610015)岩桂(CinnamomumPetrophilum),又名香桂、三股筋、香叶子树、少花桂,樟科樟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岩桂是四川的稀有树种,原为野生,现已人工引种成...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内酯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树(GinkgoBiboba)又名白果树,为我国特有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叶中含有的银杏苦内酯A、B、C(Ginkgolides)均系二萜类物质,其共同特征是含有多个五元环、三个内酯环和一个特丁基。近10年来,国外学者对银杏内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发现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简称PAF)具有特殊的拮抗作用,而PAF是许多疾病发病的重要介质,因此,银杏苦内酯对治疗哮喘、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炎症有特殊的作用[1.2」。由于银杏叶中内酯含量极低,内酯的提取一直是一项较困难的工作。鉴于桂北地区是我国较大的银杏产地,为…  相似文献   

7.
经调查统计,黄山风景区共有野生草本有毒植物51科98属146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归纳总结了黄山风景区野生草本有毒植物的种类、有毒部位、毒性大小、药用部位及其它用途,并对该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资溪马头山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溪马头山的植物资源饶军,李荣同,李江(抚州师专生物系.抚州34400O)资溪马头山位于江西东部,武夷山脉中段,东经117°10'~117°20',北纬27°49'~29°55'。该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6.1℃,7...  相似文献   

9.
黄山自然风景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种子植物丰富,有134科655属148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1种.由于旅游的发展,种子植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应加强种子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松籽油的开发技术王俊国,宋玉卿,田菁,徐万新(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长春130062)松籽又名松实、松元,属松科植物的种子,多生在林中腐殖层较深、排水良好的地方,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松籽仁营养丰富,是一种较好的滋补品,对治疗便...  相似文献   

11.
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统计,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共有40科77属105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就黄山风景区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有毒部位、毒性大小、用途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12.
真,假草本咖啡种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草本咖啡(Cassiasopneraiinn)、望江南(CassisoccidentalioL.)和决明(CassiatoraL.)种子的大小、颜色、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的分析后,提出了鉴别3种种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该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行检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3株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门(96.97%)和厚壁菌门(3.03%)等2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5个属14个种。其中节杆菌属(48.48%)和假节杆菌属(24.24%)为优势菌属。培养基优势度指数结果显示,高氏1号培养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菌株分离效果最好。分离菌株产胞外酶结果显示,33株细菌中含有至少1种胞外酶活性的菌株共19株(57.58%)。总体上,塔什库尔干县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单一,细菌产单一种类胞外酶活性比例较高,分离菌株可为塔什库尔干县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山风景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风景区共有悬钩子属植物20种5变种。记述了该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价值,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为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半干旱城市──兰州,进行大气细菌区系研究是依照兰州市特有的地形(亚铃形),选择六个监测点挑取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进行鉴定,共鉴定114株细菌,分别属子八个属,大气细菌及部份杆菌鉴定到种。干旱、半干旱兰州大气细菌的优势是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相似文献   

16.
小果蔷薇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学特性及其生活环境与分布[1~2]小果蔷薇(RosacymosaTrat)属蔷薇科蔷薇属的野生植物,为攀援灌木,高2m~5m,小枝细,无毛或稍有毛,具钩状下弯的皮刺。小叶3~5,少数7,椭圆形至卵状披尖形,长25cm~6cm,宽08cm~2...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加仑和兴安茶栽培技术宋新生,暴风良(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165100)王立忱(大兴安岭营林局,165100)黑加仑(Blackcurrant)属虎耳草科(Sax-ifrasaceae)茶港属(Ribes)植物。原植物主要有东北茶廉〔R.ma。...  相似文献   

18.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104-104
五小叶槭( Acer pentaphylhum Diels)是槭树科槭属植物,为中国四川特有种,生长在海拔2200-3000m的河谷地带,洛克于1929年在凉山木里发现并引种到国外。该植物因叶型独特、色彩绚丽、树形优美,在西方园艺界与著名观赏树种中极具盛名。五小叶槭野外天然分布极其稀少,目前仅发现野外植株千余株,分属4个种群,且种群之间相隔遥远。野生植株种子产量少、发芽率低,幼苗极为少见,属于典型的衰退型种群结构。按照IUCN濒危等级标准,五小叶槭属于极危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桂花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姚崇怀,王彩云(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武汉430070)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1],为原产我国的著名观赏花木,其树形端庄优雅,姿态秀美,枝叶...  相似文献   

20.
刘永恩  张世熔  胡超  林晓利 《四川环境》2007,26(1):14-20,50
根据野外调查的数据分析,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生态恢复程度下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61属66种。在林地中,共有植物24科41属45种。但是不同恢复程度中的物种组成有显著差异:Ⅰ级恢复程度中有11科17属17种,Ⅱ级恢复程度中有13科21属21种,Ⅲ级恢复程度中有18科27属31种;主要物种为松科、蔷薇科、马桑科、禾本科、菊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生物量的变化特点为对照(0.31t/hm^2)〈Ⅰ级(5.66t/hm^2)〈Ⅱ级(200.29t/hm^2)〈Ⅲ组(307.06t/hm^2)。在园地中,共有植物19科37属37种;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梨树始终在样方中占主导;生物量的变化:Ⅲ级(217.67t/hm^2)〉Ⅱ级(72.60t/hm^2)〉Ⅰ级(39.71t/hm^2)〉对照(0.21t/hm^2);果树产量变化Ⅰ组(31t/hm^2)〈Ⅱ组(54t/hm^2)〈Ⅲ级(195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